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企業家永遠是一種“未完成狀態”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478篇原創首發文章

和梁建章第一次見面是在2013年第一財經“中國商業領袖獎”的頒獎禮上。作為獲獎者,他寥寥幾句致辭,沉默地坐著。

1977年,8歲的梁建章就嘗試用電腦寫詩。初中沒畢業就上了複旦大學電腦少年班,一年後考進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20歲開始讀博士,突然覺得“最先進的不是學校而是企業”,就不讀了,加入了甲骨文公司在矽谷的總部。1999年又從甲骨文中國區谘詢總監任上辭職,作為主要合夥人創建了攜程網,那時他還30歲不到。

2003年攜程在納斯達克上市,在OTA(在線旅遊)領域一騎絕塵,梁建章2007年去史丹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又到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後。從此他開始關注經濟問題和人口問題,寫了大量文章並借助微博進行社會化傳播。等梁建章回國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書後,很多人以為他就此棲於校園了。沒想到2012年他又回到攜程,長官了向移動端轉型的無線革命,並發揮資本力量,對全行業進行整合。

梁建章去美國念書時賣了自己在攜程的大部分的股票,他說重返攜程不是為了名和利,“還是覺得這個公司是自己創辦的,總歸不想看到它沒落,這是對公司的責任,也是對團隊的責任。”具體來說,首先是把移動技術趕上去;其次是用價格戰打擊對手;第三是內部創業,激發活力。

2013年3月梁建章回歸攜程擔任CEO之後,大多數工作日的早晨,他和COO、聯席總裁孫潔都是最早上班的人。兩個人在8點之前先碰頭,簡單交流一下今天該做什麽事,開什麽會,最近有什麽重要的或特別的事,碰頭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上班後,孫潔像運動員聽到發令槍,對著厘定好的當天時間表強力出發。她是一個目標感特別清晰的人,對所有部門、項目、管理者的情況都很了解,工作起來總是單刀直入,快速部署,解決問題。而梁建章主要把控戰略、行業競合、國際化等問題,他還親自抓最緊要的工作,就是移動端。攜程沿著移動化、平台化、小團隊創新三個方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成效突出。

梁建章和孫潔都有在國外留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看到國外很多大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並購,所以他們也一直使用資本方式。2012年前圍繞價值鏈投資了國內旅遊,投資了經濟型連鎖酒店如家、漢庭、七天等;在中國台灣投資了易遊網,在香港投資了永安旅遊。2015年投資了總部位於英國、全球領先的低成本航空直連分銷系統Travelfusion,2016年投資了英國最大的機票比價平台天巡(Skyscanner),等等。

2017年,美團和阿里旅行等具有強大流量優勢的新的競爭對手加大了在OTA市場的投入力度,美團在中低價格酒店方面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攜程。梁建章面臨著新的挑戰。從現在看,攜程的競爭戰略,一是全球化,二是平台化,三是大數據。

在秦朔朋友圈三周年的活動上,梁建章分享了他對巨集觀經濟的一些看法,特別是對中美貿易摩擦的看法。

他認為中美貿易“摩擦”這一定位是準確的,不是“戰”。戰爭就會有贏家有輸家,而且贏家可能大贏,輸家可能大輸。即使美國的目的是要製衡中國,從世界貿易歷史看,通過貿易來阻礙一個國家的發展作用其實是很小的。

梁建章說,對外交流一是資金,二是資訊,三是貨物,四是人員。美國能做的僅僅是貨物,把一些商品的關稅提高,從10%升到20%,從歷史看,這個貿易關稅水準是比較低的。單方面把一些貨物的關稅加上去,只會導致貨物到第三國去流轉一遍,效果不是那麽好,而且中國現在外貿隻佔GDP的較小比例,影響不是很大。

當然,美國在技術轉移方面,投資方面,或者人員方面,對中國會有影響。但是從中國的對外投資看,很少通過投資拿到過什麽技術,因為除非你的公司的技術比它強,它才願意讓你收購,產業資本都是你強它才願意被收購;現在全世界繼續投資中國,中國是世界上風險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這些資金來自全世界各地。所以資金上對中國也沒多大影響。

在人員上,如果美國不讓中國人或者中國留學生去的話,美國最根本的優勢是吸引全球人才,如果真的這麽做了,當然中國是損失了,但是對美國來說損失更大。

最後是資訊,中國對互相互聯網的管制、社交媒體的管制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國際主流網站封掉,不利於我們的企業或者學者在全球交流,很麻煩。這方面中國確實是有改進的余地,但這肯定這不是川普在想的事情。所以,總體來說,貿易摩擦對中國實際的經濟影響應該不會那麽大。關鍵是看大家對中國自己經濟的信心。

我觀察梁建章,總覺得他處在“未完成狀態”,是一個“非典型企業家”。可能在他心目中,人口比旅行是更重要的事情。簡單的邏輯是人口下來了,旅行就會減少。

但梁建章的邏輯不會如此簡單。他在《人口創新力》中創造了一個公式:一國的創新力=人口數量人口品質(內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即一國的創新力取決於四大要素——人口數量、人口品質、內部交流量和外部交流量。在四個要素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人口多,市場大,有利於形成規模效應,造第一輛汽車與造第一百萬輛汽車相比,肯定是後者的成本要低得多。人口眾多也是龐大人才規模的基礎。人口規模優勢在資訊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文化創意等新興領域更加突顯,因為這些行業的研發投入巨大,邊際成本卻很低。人口大國往往能夠利用其市場規模進行巨額投入,率先產業化,然後複製到其他國家。而且,大國的龐大人才資源,也更能聚集產生出產業和科技創新的集群。例如,中國5G建設全球領先,深圳則成為全球高科技的製造業集聚地。

所以,在梁建章看來,人口危機是中國崛起的最大陷阱。如果中國未來不能大幅提升生育率,在二三十年後,中國人口將極度老化,年輕的工作人群急劇萎縮,規模效應喪失殆盡,未來的盛世將只是曇花一現,屆時除了醫療、養老、殯葬外,大部分行業都將成為夕陽行業。按現在的趨勢,兩代人之後,中國每年出生的人口將少於美國,未來這些總數比美國更少的年輕人,將負擔遠比美國更多的老年人口,中國人口會因此徹底失去人口優勢。印度各種先天條件幾乎都遠不如中國,但印度年輕和龐大的人口,卻是跟中國競爭的重要優勢。至於美國,則將依靠移民和高生育率,在人才規模上會逐步趕上中國。

有人肯定覺得梁建章是危言聳聽,或認為他說的都是很久遠的事情。但我知道,以他學霸級別的計算能力,他說的觀點都經過了詳細的測算。比如,雖然中國目前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但按現有的生育率趨勢,兩三代人後,中國每年新生兒數量將少於美國;再加上美國從全球吸引移民,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年輕人口將少於美國,中國將喪失對美國的人口優勢。到時,國力又會被美國甚至是印度反超。

梁建章說,四十年改革開放成功的原因就是對外開放,對內搞活。而成功的基礎就是中國語言相通、文化一致、聰明勤勞、追求世俗成功的眾多人口。過去,閉關鎖國隔斷了中國與外部的正常交流和交易,讓中國失去了與世界同步發展的機會,無法享受外部的規模效應。而近4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讓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利用了全球人口規模優勢以及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積累效應,釋放了中國過去的人口需求和勞動勢能,在充分市場化和以及人財物和資訊自由流動的推動下,帶來了40年的經濟奇跡。要繼續這種奇跡,就需要繼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並保持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

他大聲疾呼,雖然人口問題是慢性問題,但影響深遠。只是人們常常高估短期效應,低估長期效應。一個文明或民族,不論其科學、文化或社會發展的成就有多高,制度如何先進,如果其在繁衍上長期處於劣勢,最終必將沒落。中國的生育率已經連續27年低於更替水準,唯有力挽狂瀾地扭轉中國的人口頹勢,恢復中華民族的正常繁衍,中國才能延續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功。

有人說梁建章不務正業。而在我看來,像他這樣的企業家,在中國真的太少了。

《改變世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訪談錄》是第一財經聯合複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複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等合作開展的項目。該項目希望將中國優秀企業家具有特色的管理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實踐歸納總結成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訪談和研究成果以系列電視專題片呈現。

此期為《梁建章:守“程”保衛戰》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圖片 | 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