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紅袖添香是個技術活

“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按照先賢董季直的“三余”理論,雪夜是再好不過的讀書時間了。

只是一個人的寒窗,容易“寂寞流蘇冷繡茵”——還是有個伴的好,比如書童。但書童多以雜役為差,忙於支應瑣事,雖然得力,卻總感覺少了點兒什麽。

宋代 趙伯驌繪《風簷展卷》

右下角是兩個忙碌的童子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少了什麽呢?南社詩人姚石子在寫於新婚蜜月之際的《本事詩》中給出了答案:

徙倚閑窗月上初,仙霞翩翩托明珠。

銀屏華亭人如玉,紅袖添香夜讀書。

是了,讀書人更在意精神交流,需要情感上的支撐。

暈黃的燭光下,書生展卷,陪侍左右的女子靜然顧看香爐。嫋嫋紫煙中,恬適舒雅畢現。

清代 仿仇英《千秋絕豔圖卷》之崔鶯鶯

題詩為:梨花寂寂鬥嬋娟,月照西廂人未眠。自愛焚香銷永夜,欲將心事訴蒼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如此紅袖添香卻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一開始的香,不同於現代之線香,而是香餅、香丸的模樣。

相應的,使用方法也是更繁瑣的“隔火熏香”:

先用香灰將燒透的小炭塊在香爐中埋好,需在香灰上扎幾個小孔,保證炭塊有氧氣充分燃燒;再把雲母、銀葉等薄而硬的“隔火”放在香灰上;然後取出香丸、香餅置於其上——借著微微火力,香氣緩緩散出。

南宋 龍泉窯出戟三足爐

觀複博物館藏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查看火候。碳火太旺,香氣很快就會散盡;太弱,則香氣不足以釋出,兩者都是極大的浪費。

這時可就需要“試香”了:將手放到香灰上方,憑手感判斷火勢。原來,紅袖添香還真是一個技術活。

香爐多多,盡在觀複導覽小程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