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真的讀懂大學排名了嗎?使用之前先分析“具體結構”

全文5069字,預計閱讀8分鐘

4月3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首次發布“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也許你已經見慣了各種各樣的大學排名,但本文想幫您對大學排名做個一般意義上的分析,希望能讓您站在一定高度更好地認識這一評價手段。

從哲學角度來看,大學排名是一種相對性的大學評價,它的評價對象是大學的價值,而不是大學本身。

換句話說,大學排名是對不同大學滿足高等教育需要程度的比較。

所以,製作一份大學排名的第一步應該是明確評價目的,然後還要確定目標用戶群體,接下來才是選擇評價視角、評價領域,確定評價標準等環節。

與大學歷史相比,大學排名的歷史並不算長,但發展速度驚人,質量也是良莠不齊。本文將在介紹四大世界大學排名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合理發展大學排名,以及我們如何科學看待大學排名等問題。

01

“四大世界大學排名榜”

誰更勝一籌?

目前世界上擁有較成熟指標體系的大學排行榜共74個,其中美國25個,英國7個,中國5個,澳大利亞、俄羅斯和智利各有3個,歐盟、日本、德國等23個國家各有1至2個。

在這些大學排行榜中,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四個世界大學排名因為國際認可度高、影響範圍廣而被合稱為“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

美國US News排名

美國社會學家洛根?威爾遜提出,美國的大學排名始於1911年美國大學協會對344所大學的排名。

大學排名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從偏重科研到教學科研並重;指標也從單一逐漸走向多元;評價方法更趨於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評價的對象也從研究生教育擴展至大學生教育。

目前所認為的世界上第一個綜合性的大學排名是產生於美國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 and World Report)發布的“美國最好的大學”(America’s BestColleges)排名。

US News排名包括三部分:美國大學本科排名、美國大學研究生排名和世界大學排名,它的指標體系包含聲譽影響、科研產量和科研影響3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

英國THE排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的前身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S),從1992年開始發布針對英國國內大學的排行榜。

200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開始成為獨立的刊物,並更名為《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與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聯合,推出了“THE-QS世界大學排名”。

到2010年,THE與QS分開,開始與湯姆森公司(Thomson)合作獨立發布THE世界大學排名,2015年9月之後,THE又結束了與湯姆森公司(Thomson)的合作,開始採用愛思唯爾(Elsevier)/斯高帕斯(Scopus)論文庫中有關學術期刊發表的數據。

THE排名注重考察高校的基本功能,例如:教學、科研、知識轉化和國際化程度等。目前THE所用的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體系(教學質量、科研能力、論文引用、產業收入和國際化程度)和13個二級指標體系。

QS排名

從2014年開始,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再次分開,繼續與愛思唯爾(Elsevier)公司合作,開始獨立發布QS世界大學排名。

它的指標體系包括:聲譽影響、教學質量、科研能力和國際化4個一級指標以及6個二級指標。

ARWU排名

上海交通大學在2003年發布了世界上首個全球性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500強。

從2009年開始,ARWU排行榜由上海軟科提供谘詢的獨立機構進行製作,一直採用湯姆森公司(Thomson)的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Web of Science)。

它成立的初衷是尋找中國頂級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之間的差距,為中國名牌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進行定位,為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有效的參考數據。

ARWU排名的指標體系包含4個一級指標(教學質量、教師質量、科研產量和人均績效)以及4個二級指標。

02

中國大學排行榜已有近30年歷史

如何更科學化發展?

中國的大學排行榜已走過了近30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已經有“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網大論壇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聯合《中國青年報》推出的《中國高校科研競爭力研究報告》和“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等在內的一些具有成熟體系的大學排行榜。

但是,這些大學排行榜中,仍有部分缺乏可靠的數據來源,指標體系的整體設計是否科學還有待商榷。為了幫助我國的大學排名朝著更加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我們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議:

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指標體系

例如,南京大學課題組制定的“百優榜”就突出了“雙一流”建設中一流本科教育的地位,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一流大學建設的首要指標納入考評體系中,強調學生要專心讀書學習,教師要潛心教書育人,學校要傾心人才培養,高等教育要傾力實現教育報國。

從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各指標體系的權重分布表中,我們不難看出,人才培養指標在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各指標體系中,所佔的權重並不高——THE排名中隻佔8.25%,QS排名中佔10%,而U.S.News排名和ARWU排名甚至還未將“人才培養指標”納入整個排行榜的指標體系中

我們都明白,大學的人才培養職能,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被忽視,因此,以上現象應該得到大學排名者們的足夠重視。

先對大學進行分類再排名

我國的高校有公辦、民辦,研究型、教學型、教學研究型,重點、非重點,本科、專科,理工、人文、農、林、醫等之分。

有部分學者擔心,用大學排名將這些不同性質、不同層次、不同專業方向的高校放在一起使用統一的指標來進行評價,得出的結果未必科學。

世界一流大學(榜單前200)排名的結果也多以絕對名次的形式出現,少有以區間名次或分類名次的形式出現,這樣可能會導致綜合發展水準相近的高校的排名結果出現偏差。

而先根據大學的職能定位對大學進行分類,然後再由排名者對大學進行排名的方式,不僅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還能夠起到引導大學個性化發展的作用。

將發布排行榜的權力賦予排名使用者

例如,德國的CHE排名就不發布機構層面的排名,而是由排名使用者在排名者呈現的指標中自行選擇指標,從而形成個人化的機構排名。

因為在排名者看來,不同大學的學科各有優劣,無法依此準確評判一所大學的好壞。CHE大學排名不對大學給予明確的名次,而隻對大學進行分層

具體的排名製作過程如下:首先,CHE設計了一個包括九個組成部分的指標體系,包括:大學所在城市、學生、產出、國際化、教學、資源、研究、勞動力及就業能力等等;其次,每個組成部分都包含一些二級指標(例如:學生的特點、教學與課程、就業的問題等);最後,按照以上指標體系將大學歸到高組(top group)、低組(bottom group)和中間組(middle group)三個類別中,位於不同組別的大學之間有明顯差異,處於同一組內的大學差距不大。

增加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流與對話

例如,歐洲“多維度全球大學排名”就將“對話”的方法融入大學排名的過程中來,在大學排名的實施過程中,每個步驟都由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借助網絡等手段開展廣泛的交流,逐步過渡到各利益相關者群體代表面對面深度交流的過程,每個環節都力求做到減少分歧,促進共識達成的效果。

在多方對話的過程中,排名者還應始終遵循包容性、公正和誠實、平等與尊重、可行性和公開性等七項基本原則,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也應該遵守平等性、義務性、理性、可理解性和真實性五項原則。

03

“不該以排名論大學”

排名結果需理性看待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陳曉宇教授認為,中國大學要想真正達到建設更高水準的一流大學的目標,實現內涵發展,需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係,其中,在激勵動機上,要重點關注外部評價與內在價值之間的關聯

因此,一份好的大學排名應該起到這樣的引導作用:鼓勵大學更加關注自身的核心價值以及對社會和全人類的貢獻和影響,而不是僅僅關注排名本身,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排名的作用和價值。

對排名的使用者來說,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每一份大學排名的結果。

在使用大學排名之前,應該仔細分析排名的“具體結構”,弄清楚排名的一級、二級指標有哪些,各指標所佔的權重是多少,還有排名結果采取何種方式呈現等問題

可信度高的大學排名理應建立在完善的指標體系和科學的數據來源的基礎之上。

一個大學排行榜的科學性和公信力的影響因素需要從多個方面去考察,例如:評價指標體系,原始數據的公開程度,權重分配、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的科學性。

還有歷年排行榜製作過程的一致性,歷年評價指標體系、數據采集渠道、計算方法、數據有效時間、評價對象、發布渠道和發布時間等因素都需要仔細考量。

無論是制定大學排名,還是閱讀排名結果都非易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需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大學排名,決不能草率地將任何一份大學排名結果拿來評價一所高校的整體水準。

任何一種大學排名都處在不斷建設和完善的過程中,它無法全方位地衡量出一所高校為國家培育人才、促進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

因此,我們不該以排名論大學。一方面,我們真切地希望國內的大學評價體系能夠朝著日益優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要始終保持冷靜客觀地態度,在仔細省思排名結果可靠性的基礎之上,再對其作出合理評價。

References:

梁卿.大學排名過程的反思與優化[D].博士學位論文.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謝亞蘭.大學排名指標體系及影響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

陶瑜.世界大學排行榜指標體系比較與位序變動性研究——以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為例[D].碩士學位論文.浙江:浙江大學.2018.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江蘇研究分站 杜晨曦

一讀EDU編輯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