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聲評估子宮切口憩室修補術後效果

剖宮產術後子宮切口憩室也稱子宮瘢痕癒合不良或子宮切口瘢痕缺損,是指子宮下段前壁切口部位肌層不連續。隨著剖宮產率的增高,子宮切口憩室患病率也隨之增高,其相關併發症也快速增加,相應治療方案包括激素療法、子宮切除、宮腔鏡下憩室切除、外科修補術(經腹部、陰道及腹腔鏡下)。

為了評估手術修補術前後子宮切口憩室的超聲形態學特徵及臨床效果,波蘭的 Michal Pomorski 博士等進行了一項研究,文章發表在 2017 年第 8 期的 J Clin Ultrasound 雜誌上(PMID:28186617)。

研究納入了 7 位有剖宮產史且宮腔鏡檢查確診為切口憩室的非妊娠女性患者,均有切口憩室相關併發症,殘留子宮肌層厚度(RMT)≤ 2 mm 且拒絕激素療法。

採用經陰道超聲檢查(TVUS),於子宮矢狀切面測量以下參數:切口憩口處的 RMT、寬度及深度。RMT 是指憩室頂部至子宮漿膜層的距離,寬度是指子宮內膜水準憩室近端至遠端的距離,深度是指子宮後壁內膜表面至憩室頂端的距離(圖 1)。

圖 1 經陰道超聲子宮正中矢狀切面示切口憩室的標準測量:殘留子宮肌層厚度(RMT)、憩室深度(D)和寬度(W)

術前 7 例患者的 RMT、深度、寬度和深度/RMT 比值的平均值分別為 1.9 mm、9.2 mm、9.3 mm、5.7。其中,2 例患者憩室相對較小,深度、寬度平均值分別為 4.6 mm、4.8 mm。

3 位患者術中可在切口部位觀察到子宮肌層連續性中斷(圖 2),其他患者可於宮頸與宮體間低應力區域觸摸到切口憩室。手術切除憩室部位瘢痕組織。術後第 2-3 天(V1)及 3 個月(V2)時行超聲複查(圖 3)。

圖 2 術中圖片示子宮峽部水準橫向切開腹膜層後的子宮切口憩室

圖 3 子宮正中矢狀切面顯示修補術後切口憩室,僅能測量 RMT

研究發現,修補術後的 RMT 顯著增加,所有患者術後 2~3 天 RMT 平均值為 8.8 mm,而術後 3 個月時為 8.0 mm。而手術前後切口憩室的深度、寬度變化無統計學意義。修補術可有效減輕臨床相關癥狀,如月經間期陰道流血及下腹痛。

作者指出,超聲可有效評估切口憩室修補術前後的形態學特徵,修補術可顯著改善相關臨床併發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