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借500元卻被催債28萬:培養孩子正確消費觀有多重要

作者:恬恬(爸媽精讀主筆)

01

網貸給不少孩子帶來毀滅性影響

近日,一則題為《女大學生網貸500元還28萬仍被催債:警方跨省抓放貸人》的新聞火遍網絡。

2016年3月,王某本應在大學校園裡度過人生中最美好時光。

不曾想,因為網貸500元,卻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噩夢。

她先後向22個不同的網貸平台借錢,即便拆東牆補西牆,借的500元像是滾雪球一般,滾到了28萬仍未還清。

不僅如此,網貸平台還以辱罵、威脅恐嚇等手段對她進行瘋狂騷擾。

2019年3月,近乎抑鬱的王某只好選擇報警。

6月19日,5名犯罪嫌疑人被昌吉警方從廣東省押解回疆。

截至目前,凍結涉案資金400餘萬元,扣押涉案銀行卡60余張,扣押涉案手機80余部,扣押涉案車輛3輛,扣押電腦6台。

近年來,網貸、校園貸、裸貸及各種套路貸成為了社會熱議的焦點,它們就像是一隻隻無形的“黑手”。

緊緊抓住那些有強烈消費需求卻沒有收入的大學生,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有著超前的消費觀念,因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節製而進行無理消費;

再加上自身的防範意識比較差,自我控制力薄弱,極其容易被各種網貸平台誘導透支消費,盲目消費。

甚至有的大學生欠下巨額債務而不得不放棄學業,遠走他鄉;有的還連累家庭,家人賣車賣房替其還債,更有甚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1、2019年6月,葉雙女士的女兒深陷小額貸款無法自拔,葉雙曾幫助女兒還清23萬貸款,沒想到女兒屢錯不改,謊話連篇。

經過慎重思考,葉雙決定幫助女兒還清所欠的40萬債款後,拿出領養證,稱不是親生女兒,並將其趕出家門。

2、2018年3月,95後大學生身陷網貸,發自殺信息後死亡。

3、2018年2月兒子背負高額校園裸貸,父親走投無路欲輕生跳樓。

4、2017年6月,重慶郵電大學一名大一男生跳江自殺身亡,疑因無力歸還網貸。

5、2017年4月一位廈門華廈學院大二在校女學生因卷入校園貸,不堪還債壓力和催債電話騷擾,選擇自殺。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這些非正規網貸讓多少大學生深受其害,又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因此被扼殺!

02

父母幫孩子建立正確消費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什麽各種網貸屢禁不止?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明知故犯?

網貸以各種噱頭去誘惑一些消費觀不成熟的大學生來牟取暴利的行為是很可惡,但是作為大學生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作為父母難道就不需要進行反思嗎?

各種網貸之所以敢如此猖狂地橫行在校園裡,瞄準的就是那些消費觀不成熟的人群。

因此,如何從小開始給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成為現代家長一個不可缺少的課題。

有研究專家表明,4-6歲是開始培養孩子正確消費觀的時候。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已經意識到錢的作用,卻又懵懵懂懂。

所以,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引導和培養孩子如何正確消費。

03

培養孩子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

英國作家山繆·斯邁爾斯說:

正直的人厲行節約,注意細水長流,不會大手大腳、胡支濫花,他絕不會淪落到打腫臉充胖子或借債度日的地步。

由此可見,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擁有正直品格的人,他首先要成為一個擁有正確消費觀的人。

那麽,父母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成熟的消費觀,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1、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錢的作用。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金錢雖然是好仆人,有時候也會搖身一變,變成壞主人。”

雖然錢會買到很多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愉悅的享受;

但是錢不是萬能的,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錢去衡量的,例如親情。

父母愛孩子,撫養孩子長大以及孩子在家做家務活都是家庭成員間應盡的義務。

這些年,很多父母都會用金錢的方式去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 ,讓孩子用勞動來換取零用錢,希望孩子能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這種方法的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不可否認,這個方法很容易誤導孩子:

做家務是為了掙錢,沒有錢就不需要做家務了;而不是說我們是一家人,我們都是家庭的一員,我們要共同分擔家務。

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分擔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是屬於親人之間的一種關愛方式,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我們既要讓孩子體驗到金錢可以給我們帶來愉悅的物質享受,同時也要讓孩子牢記金錢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使用不好的時候,它會成為傷害我們的利器。

2、讓孩子明白錢的來歷,並學會節儉

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曾針對消費提出過一個詞叫棘輪效應。它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

杜森貝利認為消費決策不可能是一種理想的計劃,它取決於消費習慣。

用一句古語來說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既要讓孩子知道掙錢不容易,也要讓孩子養成好的消費習慣,學會節儉。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由於軒軒貪玩,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冉瑩穎知道後,非常嚴厲地批評了他,告訴他:

“水是用錢買來的,蛋糕也是用錢買來的,我們所有的食物都是用錢買來的,而錢是爸爸打拳掙回來的,我們不能浪費。”

父母不能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反正家裡有錢,多花一點也無所謂。而是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美事,家裡所有的錢都是父母通過勞動與努力掙回來的。

因此,要學會節儉,把錢花在刀刃上,只花該花的錢,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能亂花。

3、抓住機會教育孩子什麽是合理的消費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有很多時候都是可以進行機會教育。只要他們的要求不過分,可以適當滿足,並借此機會告訴他們,我們應該怎麽進行合理消費。

在綜藝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裡面有一期,小S大女兒艾莉想要買一件衣服,需要1000元。

小s當即表示,女兒才13歲,現在還會持續長高,買衣服現在盡量要便宜一點,不要養成從小就花大錢的習慣。

大S看過照片以後非常讚同艾莉的審美,認為衣服雖然貴但很好看。

小S則強調女兒才13歲,消費超過1000塊錢的衣服不合理,並希望女兒“不要再隨便逛網絡”。

儘管最後這件衣服被大S作為她舞蹈比賽拿到冠軍的獎勵送給了艾莉。

但是小s依然很理性地抓住了這個機會教育女兒說,這是姨媽作為冠軍禮物獎勵給你的,你要知道姨媽給你買東西這件事情不是任何時候都會發生的,所以不要養成花大錢的習慣。

小s的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不是小s買不起這件衣服,而是花1000塊買一件穿幾次就不合穿的衣服這一消費行為本身不合理。

父母應當引導孩子進行適當的消費,不能縱容孩子胡亂消費,無理消費要製止到底。

4、引導孩子學會有計劃地消費,不超前消費,不盲目消費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說,她不會給孩子買玩具,而是選擇每周給20元錢,然後帶他去商場引導他學會識別物品的價格,自己選擇後儲蓄購買。

如果要購買這個玩具,那個玩具就不夠錢,是繼續積攢還是現在花掉,買回來的東西能給自己帶來什麽,是否值得我們去購買;

只有這樣他才會對自己的選擇更加自信和堅定,他才會有計劃,有目標,有條理地進行消費。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子不僅僅是為孩子的未來建立良好的物質基礎,更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健全的人格以及一切能給孩子的未來帶來美好的品格。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品德,有計劃、有節製地消費。

父母和孩子也需要跟隨社會的發展一起成長,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消費觀念,才能真正地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