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影像學技術,早期肝癌的「偵察兵」

文·闕丹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

隨著醫學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的檢出率和診斷準確率顯著提高。目前,臨床上開展的肝癌影像學檢查方法包括超聲、CT、磁共振及放射性核素顯像等。

一、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肝癌篩查方法之一,具有無創、無放射性損害、檢查敏感度高、可重複動態檢測等優點。超聲對中、晚期肝癌診斷的準確率達80%左右,但在早期肝癌診斷方面,尤其是小於1cm的小肝癌,超聲檢查的漏診率較高。

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二維灰階超聲的優點,又同時提供了臟器的血流動力學信息,主要用於病變良惡性的鑒別診斷。由於腫瘤組織血供豐富,彩超上肝臟的惡性腫瘤內部或邊緣常可見到豐富的血流信號。

超聲造影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門影像技術,隨著造影劑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靶向超聲微泡造影劑的出現,使得超聲在肝癌的早期診斷和以微泡造影劑為載體介導的靶向治療方面取得飛速發展。

二、CT

CT是作為早期肝癌檢查的重要影像學技術,CT可清楚顯示肝癌病變的位置、形態、病變範圍及血流動力學變化,在肝癌治療方案制定及預後隨訪中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在早期肝癌的診斷方面,CT診斷的準確率高達87%左右,準確率和敏感度明顯優於超聲檢查,但對於密度與正常肝組織接近的小肝癌,CT檢查仍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

CT血管造影原理類似於超聲造影,但使用的造影劑完全不同於超聲造影。由於肝癌組織主要由肝動脈供血,血供豐富,而肝實質則主要由門靜脈系統供血,這使造影劑不同時相在肝腫瘤與肝實質之間的分布存在明顯差異,通過CT掃描可以將正常肝組織或肝臟良性佔位與惡性腫瘤區分開來。CT血管造影對肝癌診斷的敏感度達97%左右,對直徑≤1cm的微小肝癌診斷的敏感度也達到80% - 90%左右。肝癌典型的CT增強掃描呈現「快進快出」表現,即動脈期腫瘤組織與正常肝組織對比呈高密度,門脈期等密度或低密度,而延遲期則為低密度。CT血管造影在早期肝癌的診斷尤其是鑒別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肝癌患者的預後評估和隨訪也具有重要價值。

三、MRI

MRI不同於CT成像,MRI成像不依賴於電離射線,對人體無異塵餘生危害,且對軟組織具有較高的解析度,可以多序列、多參數成像,對小肝癌的檢出率甚至高於多層螺旋CT。常規MRI平掃對小肝癌的檢出率約為80%左右,可以檢出直徑1.0cm的小肝癌。

特異性MRI對比劑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並逐步應用於臨床診斷,以進一步提高MRI影像的對比度。MRI增強掃描可使MRI對早期肝癌的檢出率達90%以上。MRI增強掃描利用造影劑來改變局部組織的磁場環境從而達到間接增強病灶的目的。MRI造影劑主要由肝細胞攝取,再通過膽汁逐漸排泄,故又稱為肝膽性MRI對比劑。目前臨床上主要有兩類肝臟病變檢查的造影劑,一類主要是被肝細胞特異性攝取的對比劑,能反映肝細胞的功能狀態,有利於肝臟病變的檢出及定性,代表性的有釓-多貝酸二葡甲胺(Gd-BOPTA)、錳福地吡三鈉(Mn-DPDP)等。另一類主要被網狀內皮細胞特異性攝取,代表性的為超順磁性氧化鐵增強成像(SPIO)。MRI數字減影技術可以利用計算機後處理軟體,將動態增強掃描的原始數據分別與MRI平掃數據進行減影,從而達到消除平掃時的正常組織的信號,以突顯病變部位,能更好的鑒別病變部位的性質。

隨著MRI技術的發展,磁共振加權成像(PWI)、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I)、磁共振波譜成像(MRS)及各類圖像後處理技術廣泛應用於臨床,顯著提高了MRI的成像質量和微小病變的檢出率,在早期肝癌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四、放射性核素顯像

PET/CT即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儀,是一種將核素代謝顯像和CT解剖結構顯像兩種影像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影像學檢查技術。PET/CT將正電子核素示蹤劑注入體內,而後運用體外探測儀PET對體內各部位放射性正電子核素的分布情況進行探測並通過計算機顯示不同部位的代謝狀態。同時CT為這些核素分布情況進行精確定位,從而精確反應不同組織部位的代謝和結構狀況。PET/CT同時具有PET和CT的優點,能在肝細胞形態結構未出現明顯異常前檢測出肝細胞功能上的改變,在早期肝癌的檢出和良惡性佔位的鑒別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此外,PET/CT在原發灶不明確的轉移性肝癌原發灶診斷中也具有獨特的臨床優勢,但PET/CT檢查費用較高,其在早期微小病變診斷中的價值仍較有限,因此不推薦作為早期肝癌的首選檢查。

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可能,而合理選擇檢查方法是臨床綜合治療的重要前提。相信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早期肝癌的診斷準確率和治癒率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