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這個鐵帽子王命太長:從鴉片戰爭活到了清朝滅亡

慶親王奕劻是清朝最後一名授封的鐵帽子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其實,奕劻還創造了一個記錄:他是清朝晚期壽命最長的王爺,足足活了79歲,遇上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見證了清朝滅亡。

奕劻屬於滿洲鑲藍旗人,是乾隆皇帝弘歷的曾孫,慶親王永璘的孫子,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的長子——從這條時間線上,我們可以看出,奕劻家族雖然是天潢貴胄,但多年來,那是一代不如一代,越混越差。照這樣下去,總有一日恐怕連最低等的爵位都要搞丟。

幸好有了奕劻來打了一針“強心針”,使得他們的家族避免了滅頂之災,還出現了回光返照的跡象。這一點,跟積重難返、日暮西山的晚清還真有點相似之處。

繼續說奕劻的故事吧。

奕劻生於1839年3月24日。那時候,欽差大臣林則徐剛剛被道光皇帝派往廣東,查禁鴉片。6月13日,林則徐將收繳的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鴉片送到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1840年6月,英國艦隊抵達廣東沿海,並封鎖了珠江出海口,打響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這時候,奕劻才1歲多一點。

這個繈褓中的孩子,當然不清楚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奕劻第一次見證大事件,是內務府把他家的慶王府給沒收了,送給了恭親王奕訢。那時候,奕劻剛剛承襲輔國將軍爵位。一個區區輔國將軍,怎麽能與恭親王相提並論呢?奕劻只好搬出慶王府,搬進道光朝大學士琦善的第宅去居住。

內務府檔案記載如下:“奕劻奉旨賞換定阜大街官房一所,共記一百六十餘間。”

奕劻第二次見證大事件,是幫助慈禧太后捉筆,給她弟弟桂祥寫信。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慈禧太后沒啥文化,寫字歪歪扭扭,正巧奕劻寫得一手好書法,於是就成了慈禧太后的代筆者。

可別小瞧了捉筆。正是因為這些瑣碎的小事,讓奕劻獲得了慈禧太后的好感。

奕劻第三次見證大事件,是1884年的“甲申易樞”。

當時,中法戰爭爆發,由於戰事不利,早就不滿恭親王的慈禧太后以奕訢“委靡因循”為由,免去他的一切職務,並將奕訢集團全班人馬——武英殿大學士寶鋆、吏部尚書李鴻藻、兵部尚書景廉、工部尚書翁同龢,逐出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隨後,奕劻被慈禧太后任命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持外交事務。這是奕劻第一次掌握朝政大權。

奕劻第四次見證大事件,是1898年“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是一場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發展到後來,不可避免地變成了一場爭奪核心權力的政變。掌管神機營的奕劻堅決地站在慈禧太后一邊,幫了她很大的忙。於是,慈禧太后視奕劻為心腹,對他信任有加。

奕劻第五次見證大事件,是1900年。

那一年,慈禧太后信心滿滿地向11國宣戰,迎來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匆忙逃出北京,逃往西安。臨行前,慈禧太后命令奕劻與直隸總督李鴻章一起,以全權大臣的身份處理與11國的議和。

議和完成後,奕劻不但繼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還進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同時兼管財政處、練兵處事務,集內外大權於一身,權力之大堪與當年的恭親王並肩。

奕劻第六次見證大事件,是在1908年舉行七十壽誕。

當年,奕劻舉行七十壽誕,將之作為聚斂財物的工具,許多官員趨之若鶩,當作巴結奕劻的絕佳機會。於是,銀子像流水一樣滾滾而來,光是現金,就收了50多萬兩銀子。

奕劻第七次見證大事件,是清朝滅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吹響了埋葬的號角。各地紛紛宣告獨立,清朝統治搖搖欲墜。攝政王醇親王載灃見大勢已去,辭去攝政王職務,閉門家居。奕劻不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他審時度勢之下,主張清帝退位,宣布共和。

當時,不少清朝親貴子弟不甘心失敗,糾結了10餘人前往奕劻王府,攻擊他。奕劻不為所動。

在奕劻等的的堅持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不得不宣布退位,給立國近300年的清朝劃上了一個句號。

1917年1月29日,奕劻病逝,終年79歲。據悉,溥儀仍然對奕劻懷恨於心,打算給他一個惡諡,在父親載灃的勸說和親貴的力爭之下,才賜諡“密”字。

當然,這一切奕劻本人是看不到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