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家中心城市之爭“戰火”重燃,誰最有機會“上位”?

每經記者:朱玫潔 李晃 每經編輯:劉豔美

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國家中心城市之爭再度引燃“戰火”。

3月5日下午,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建議:“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填補京津冀與長三角之間尚無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空白,構築形成新的戰略支點。”

緊隨其後,3月6日,人民政協網發文稱,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長藍紹敏建議:“懇請國家在相關規劃、政策和頂層設計方面給予南京支持,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進而在長三角區域形成全球城市(上海)+國家中心城市(南京)的世界級城市群格局。”

目前,國家中心城市這個“高端俱樂部”,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9座城市先後入圍。而據城叔(ID:urban_evolution)統計,已明確向“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發起衝刺的城市,至少有7個:

廈門、長沙、南京、杭州、青島、濟南、沈陽

什麽樣的城市才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一個普遍共識是:國家中心城市要兼顧“中心性”與“國際性”。具體而言,在區域格局中,要發揮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國家中心城市是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通達性、開放性等也是重要考慮因素。

今年1月底,《經濟日報》曾發文“吹風”:“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國家中心城市均衡布局的角度看,國家中心城市第四次擴容將是大概率事件。”那麽,上述7個“種子”選手,誰最有機會上位?今天,城叔想從數據中來找找答案。

區域引領

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

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遊、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這段表述來自2018年1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被“點名”的12個城市中,除香港、澳門、深圳外,其余9個均為國家中心城市。

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由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這是國家中心城市的必然使命。那麽,7個“種子”選手錶現如何?

先看區位:南京、杭州屬於長三角城市群,長沙屬於長江中遊城市群,這兩個城市群均屬於國家級城市群;廈門屬於海峽西岸城市群,沈陽屬於遼中南城市群,青島、濟南屬於山東半島城市群,這三個均為區域性城市群。

它們在所屬城市群中實力如何?人和生產力是核心指標。

先看長三角城市群。誰能成為第二個國家中心城市,杭州、南京都“虎視眈眈”。看整體實力,兩者相差不大,杭州經濟體量略勝一籌,南京人均GDP稍高一些。但從區域協調看,南京蘇皖之交、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較佔優勢。

3月6日,藍紹敏也特別提到,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長三角異塵餘生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關鍵抓手”。他還指出,可以“在江蘇和安徽之間探索跨行政區劃和經濟版圖的一體化發展新機制”。

長江中遊城市群,武漢已於2016年12月正式“入圍”國家中心城市,長沙去年GDP剛破兆、常住人口破千萬,整體實力尚可,但地理區位與武漢較為重疊,較難突圍。

再看另外三個區域性城市群。由於遼中南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距離較近,與京津冀城市群共同組成環渤海經濟區,這裡一並比較:

從2018年經濟表現來看,這兩個城市群中,青島綜合實力可謂“一騎絕塵”,濟南則在15年後首次趕超煙台,位列第二。

3月5日,王忠林在發言時建議:“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填補京津冀與長三角之間尚無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空白”。不過,從地理格局看,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夾著河南與山東,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及鄭州在內,這片區域已有4個國家中心城市,如果中間再度“擴容”,似乎過於密集。

相比之下,沈陽作為東北核心城市,區位上更有優勢。在此前的遼寧省“兩會”上,遼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就明確指出,沈陽要加快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在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中當先鋒、打頭陣、作示範。不過,從經濟總量看,沈陽今年GDP剛過6000億元,人均GDP也毫無優勢,還需繼續練好“內功”。

這與廈門情況類似。實際上,橫跨四省(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的海峽西岸城市群,確實缺少一個“支撐”。

在經濟實力較強的泉州、福州、溫州、廈門中,廈門雖名氣最響,人均GDP(2017年)最高,但體量小是它的“硬傷”,GDP總量、常住人口幾乎僅為泉州一半。這意味著,其配置資源的能力相對弱勢,區域引領功能勢必也將大打“折扣”。

對外開放

除區域引領外,對外開放也是國家中心城市主要功能。這裡我們著重比較7個“種子”選手的交通樞紐布局與對外交往表現——一個反映資源集聚能力,一個反映國際化水準。

先看綜合交通樞紐,一個“直接粗暴”的指標就是城市客運和貨運總量。

(注:青島&濟南&長沙年客/貨運總量、沈陽年客運總量為2016年數據且不包括鐵路數據。其余為2017年數據。由於圖表中部門較大,數據差距在圖表位置中表現較不明顯,本圖僅供參考大致情況)

從上圖看,杭州、南京在客/貨運兩方面整體表現最佳。其中南京貨運總量略高於杭州,2017年分別為3.55億噸、3.48億噸。而杭州在客運上與南京拉開明顯差距,2017年分別為2.23億人次、1.64億人次。

另外,長沙在貨運上異軍突起,2016年高達3.64億噸。不過,其2016年客運總量僅為0.86億人次,棋差一手。

一定程度上,機場是一座城市面向世界聚集高端資源的重要依托。

從航空表現來看,杭州依然拔得頭籌。7個城市中,2018年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500萬人次,與其他城市拉開差距。南京、廈門、長沙、青島同為第二梯隊,均在2500萬人次上下。

整體來看,杭州跟南京“樞紐”特徵最為突出,兩座城市也在各種場合不遺余力“揚長”。

早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杭州市原市長張鴻銘就談到:“杭州要建立亞太樞紐城市,目前國際班機數量也符合國家中心城市的條件。”此次南京市長藍紹敏也提出,“懇請國家支持南京構建‘米’字型高速鐵路網,創建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示範城市”。

杭州敢提“亞太樞紐城市”,底氣顯然在於其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城市國際化水準如何體現?高規格國際會議是重要機遇。對杭州來說,2016年舉行的 G20峰會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張鴻銘就曾直言,“G20峰會後,杭州不再是一個區域性城市了,之前的‘衣服’穿不下了”。現在,杭州的前進目標更明確——建設世界名城。

當然,杭州並不是唯一的“幸運兒”。2018年6月,上合組織峰會在青島舉行,十餘個國家領導人會聚於此,令青島曝光率大增。同樣在2018年,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召開,共吸引120多個國家600多個政府投資機構。

此外,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等指標也是衡量城市對外開放水準的重要指標。這方面,杭州、青島、廈門較佔優勢。

(注:2017年南京進出口總額為611.87億美元。為方便比較,按2017年均匯率1美元=6.7518元進行換算,換算結果僅供參考。)

(注:2017年濟南、廈門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為126.4億元、160.11億元。為方便比較,按2017年均匯率1美元=6.7518元進行換算,結果僅供參考。)

廈門在進出口總額中取得第一,不過實際利用外資處於較低水準。杭州、青島2017年進出口總額分列第二、第三位,2017年實際利用外資分列第二、第一位,顯示出較強開放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長沙作為內陸城市,在實際利用外資方面成績不俗,但局限於地理區位,進出口總額相對弱勢。

總體而言,綜合區域異塵餘生、交通樞紐、對外開放三個層面,7座城市中,城叔認為,南京、杭州表現更為突出:一個地理區位更優,一個經濟實力更強。城叔也給大家出道選擇題:你認為誰勝算更大?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