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生態文明建設的 “青海聲音”更加鏗鏘

(作者:林玟均)藍天白雲、碧水青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青海發展的最大優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堅決扛起青海生態環境保護義不容辭的責任,舉全省之力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奮力開創新時代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省委書記王建軍在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擲地有聲。

2018年,青海以中央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總目標為引領,注重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明晰實現路徑,加快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和生態安全體系。

這一年,被稱為三江之源的青海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科學規劃,生態建設抓源頭

如一粒耕耘在沃土裡的種子,有力萌芽向上而生。

三年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如一曲集結號,吹響了高原大地生態文明建設的序曲;三年後,這一序曲在青海大地上收獲碩果。而伴隨著今年年初《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正式印發,標誌著我國首個國家公園建設邁著鏗鏘的步伐,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到《規劃》實施,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始終並將一直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上的時代“最強音”。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國家公園在保護管理層面面臨著錯綜複雜的局面,編制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的規劃十分必要。

作為全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公園規劃,總體目標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得到嚴格保護,滿足生態保護第一要求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國家公園科學管理體系形成,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綠色發展方式逐步形成,進而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複示範區,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

如何完善國家公園體制,科學施策、精準發力至關重要。為此,一年來,青海省以高站位把握、高起點統籌、高標準推進、高效率落實,堅持遵循依法、綠色、全民、智慧、和諧、科學、開放、文化、品質建園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規劃、政策、制度、標準、生態保護、機構運行、人力資源、多元投入、科技支撐等體系,徹底改變了原來的“九龍治水”局面,取得了實實在在、有目共睹的成效和突破性進展。

先後制定印發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科研科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特許經營、預算管理、項目投資、社會捐贈、志願者管理、訪客管理、國際合作交流、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功能分區管控辦法等11個管理辦法。三江源生態環境治理向科學化、制度化、體系化不斷邁進。

開展了代號為“三江源碧水行動”、“綠劍3號”、“綠劍4號”等專項行動和常規巡護執法行動。同時,扎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和“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核查環保部遙感監測人為活動點位2282處,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417處。全面落實園區河長製,積極推進園區河流保護管理。

得益於國家公園的建設和可可西裡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順利啟動。

如今,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的印發,《青海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審查,《青海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於2019年2月1日起施行,首個國家公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成立……青海各族幹部群眾正在用實際行動留住藍天綠水和青山。

嚴密保護,一體推進靚高原

以犧牲規模工業產值170億元的代價,將436公頃工業用地變“廢”為“景”——2018年,西寧市舉全市之力建設首個西北地區國際園林博覽園,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園林播種未來新城”為主題,努力打造又一處永久性的綠色生態屏障。

犧牲規模工業產值,關停並轉一批高汙染企業,走出環境提升和產業轉型的新路。西寧市園博園項目的建設,不僅成為幸福西寧綠色發展的典型縮影,更是大美青海生態立省的真實寫照。

無獨有偶。2018年國慶長假,省會西寧碧空如洗。位於城郊的北川河濕地公園裡,小橋流水、亭台樓閣,草木蔥鬱。就著一條長木凳,市民楊慶和家人共享秋日暖陽。“變化真是不可思議。”讓楊慶感到驚訝的是,這一帶原來是垃圾重災區,轉眼卻成了風景優美的生態公園。

如今,從湟水谷地到三江河畔,從大江大河到內陸河岸,一個個湖泊、一條條河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

“隆務河千百年來守護著沿岸的每一個村莊。過去村民圖方便就把垃圾倒在河岸邊。現在有專人定期收垃圾,垃圾河變成了清水河。”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年都乎鄉年都乎村村民東周說的專人就是河長。

這是建設和管護雙管齊下,嚴密保護,一體推進的現實表現。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全省5925名河長巡河超過10萬人次。此外,不斷湧現出的“牧民河長”“企業河長”,協力打通河長製“最後一公里”。

家住玉樹藏族自治州隆寶鎮牧民老松它開是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管護員。老松它開說,現在的隆寶,鳥類種群數量由原先的61種增加到84種,斑頭雁從原來的幾百隻達到1萬餘隻。目前,全省和老松它開一樣的生態管護員有1.6萬人,這支生態環保鐵軍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8年12月7日上午,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境內的哈爾蓋草原,十幾隻普氏原羚正在悠閑地吃著草,遠處連綿的山脈白雪皚皚。與此同時,距哈爾蓋158公里的西寧市北川河濕地公園內,一群赤麻鴨正在湟水河畔或追逐戲水,或四處覓食……這一個個鏡頭,來自“青海生態之窗”實時監測。

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扎陵湖、鄂陵湖以及玉樹市當代山……自“青海生態之窗”實時觀測系統運行以來,監測點位已覆蓋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柴達木、河湟谷地五大生態板塊的35個監測點位,預計2019年將達到70個。

今天我們看到,一項項行之有效的生態舉措在青海全面推進;從一個個變化、一組組成績審視今日青海,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實現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轉變,努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實施的行動正在不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戰略、首要責任和緊迫任務,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性、開放性、主動性、創造性……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建設的目標正在不斷與現實拉近。

強化治理,直面問題成合力

8個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0.2%;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率在94%以上;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遏製,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藍天白雲成為青海人最為炫耀的“砝碼”。

然而,中央環保督察組的情況反饋,直指青海存在對生態優先的觀念樹立得還不夠牢固和部分地區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等問題。

面對問題,省委省政府舉一反三,壓實責任。省委召開整改動員部署會,制定整改落實方案,形成任務清單,責任分工。省委書記王建軍指出,要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最實的舉措、最快的行動、最好的成效,確保各項整改任務落深落實落細,高標準高品質完成環保督察整改任務。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絕非一蹴而就。

全省共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655蒸噸、完成任務的91%;

城鎮新增天然氣用戶4.82萬戶、管網1170公里,瑪多縣城“煤改電”全面完成;

27個工業企業大氣汙染治理項目完成19個;

全面開展重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對西寧市26處輕度黑臭水體采取“截、整、維”措施進行分類治理,地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100%;

2018年底,三江源地區所有鎮村、定居社區將形成穩定運行的垃圾收集轉運和安全處理體系,屆時,歷時4年的三江源“清潔工程”將實現全覆蓋。

成效有目共睹,折射出的是青海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發展理念、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構建和諧美麗家園堅定不移的行動。

實施三江源及環青海湖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程,完成治理面積1866.67公頃。依托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對祁連山地區53處廢棄礦山進行恢復治理。重點開展一系列三江源頭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探索適合三江源地區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模式,建成垃圾填埋場22座、生活汙水處理廠21座。年保玉則、青海湖鳥島景區和沙島景區的關停,令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與此同時,實施500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30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36個村開展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沿湟流域18個城鎮周邊村莊實施汙水管網建設工程。制定“廁所革命”三年行動方案和農牧區公共廁所建設標準,安排實施560座公廁建設項目;353家規模養殖場關停拆轉231家,回收農田殘膜8410噸,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初步走向長效化管理,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

打好碧水保衛戰,打好淨土保衛戰,打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打好三江源頭生態保護修複攻堅戰……一年來,我省圍繞“藍天、碧水、淨土”,不懈打好八場標誌性戰役。

由此可見,面對極為脆弱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舉足輕重的青海,只有自身加強努力,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治理,形成合力,生態環境才能持續變好。

為此,青海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伐,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發展,加快綠色發展,完善綠色制度,狠抓綠色工程。深化空間規劃體制改革,抓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三江源二期、環青海湖二期、天然林保護、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新增營造林26.67萬公頃……

讓一脈清水永遠流淌下去,是我們每一個青海人義不容辭又來不得半點閃失的重大責任。今日之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海聲音”鏗鏘有力,高原群眾正在用實際行動護佑著青海生態環境,譜寫著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華章”。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