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雲米科技上市:脫離小米生態鏈的一次“賭博”

小米旗下生態鏈家電供應商雲米科技昨日登錄納斯達克。這也是繼華米科技之後,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小米旗下生態鏈企業。

來源 | IPO早知道

編輯 | C叔

排版 | C叔

公司資訊

雲米科技成立於2014年5月,專注於小家電的研發、製造。

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米是雲米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和重要的客戶。“我們向小米銷售各種產品,包括小米品牌的淨水系統、淨水器以及其他配套產品,如水壺和水質儀表等”。

事實上,從財務數據也可以看出,雲米科技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小米,也是源於小米對旗下生態鏈企業的維護。

股權架構

IPO後,雲米創始人兼CEO陳小平持股比例為42.5%,投票權為66.5%;

雲米副總裁鄒洛持股比例為2.4%,投票權為4.0%;

歸屬雷軍的Shunwei Talent Limited持股比例為17.1%,投票權為2.8%;

小米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Red Better Limited持有雲米16.3%的股權,投票權為26.7%;

紅杉資本旗下基金SCC Venture V Holdco I, Ltd.持股為5.2%,投票權為0.9%。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財務數據

根據招股說明書資訊,2017年雲米科技的淨營收為人民幣8.732億元,與2016年的人民幣3.126億元相比增長179.4%。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時間裡,雲米科技的淨營收為人民幣10.40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706億元相比增長284.4%。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和2017年12月31日的一年時間裡以及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時間裡,雲米科技來自於向小米公司出售產品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2.998億元、人民幣7.395億元和人民幣6.515億元,在期內公司總營收中所佔比重分別為95.9%、84.7%和62.6%。

同一時間段,雲米科技來自於出售雲米品牌產品及其他產品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210萬元、人民幣2.183億元和人民幣4.757億元,在期內公司總營收中所佔比重分別為10.3%、25.0%和45.7%。

我們發現,雲米科技非常依賴小米,近3年來,雲米科技超六成的營收來自小米。在靠增加自主品牌及其他產品銷售來降低對小米的依賴程度,才取得2018年上半年較好的業績,競爭力在逐漸提升。

雲米科技2017年淨利潤為人民幣9320萬元,與2016年的人民幣1630萬元相比增長471.78%。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時間裡,雲米科技的淨利潤為人民幣7303萬元,與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890萬元相比增長286.4%。

小米的生態鏈

2013年底,小米開啟生態鏈計劃,並定下“五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

隨著小米及小米生態鏈企業陸續奔赴港股、美股甚至A股等各個資本市場,雷軍的個人身價迅猛上升。今年2月份,生產小米手環等產品的華米科技登錄紐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是繼華米科技後,第二家成功赴美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與那些通過與第三方合作模式來搭建生態鏈的平台不同,小米的生態鏈企業很多是由其單獨投資完成的,從雲米及華米的股權架構可以看得出。

截至2018年8月22日,小米CFO周受資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小米已經投資了220家公司,其中100家是生態鏈企業。由此可以看出,小米已經提前實現了其五年內的生態鏈計劃。

小米的資本布局

小米在資本市場上可以說是“玩”的風聲水起的了。

A股、港股、美股、新三板等各資本板塊都有小米的蹤跡。

在A股,小米本身試圖實現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以同股不同權的姿態實現兩地上市。此外,雷軍系等相關公司還先後入股美的集團(000333)等A股上市公司。

在美股,華米去了紐交所,雲米則選擇在了納斯達克市場。

在新三板市場,小米更是駕輕就熟。投資的新三板掛牌公司有小米生態鏈企業是動力未來(839032)、從事移動行銷服務的和創科技(834218)、主營IDC基礎服務的尚航科技(836366)(雷軍為持股22.03%的第二大股東)、持續為“小米黃頁”提供基礎地理數據服務的凱立德、與小米成立小米護套合資生產企業的比科斯(833908)、海爾集團旗下雷神科技(872190)、維珍創意(430305)等等。

三大隱患

依托小米生態優勢,成立僅4年的雲米科技得以快速擴張。從淨水器起步,雲米科技已進入全品類家電領域,並確定“全屋互聯網家電”的戰略藍圖。不過,隨著業務擴張,雲米科技急於尋求新的造血能力,赴美IPO成為其關鍵一步,但未來的路並不平坦。

曾專注於小家電領域研發製造的雲米科技,如今的產品包含淨水器、廚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一系列產品。而且雲米科技一度憑借“全屋互聯網家電”概念,引發業內關注。隨著赴美IPO,再次把其推向輿論中心。

雖然是創業公司,但一開始依托的就是小米生態鏈體系,雲米並沒有經歷“燒錢”擴張的路線,並且輕鬆保持連年盈利。今年上半年營收更是同比增長3.8倍,看起來雲米科技選擇IPO這種激進擴張似乎前景廣闊,但在家電產業競爭紅海下,雲米科技至少面臨三大隱患。

首先,雲米科技更多依賴的是小米OEM訂單,是在小米生態鏈羽翼之下按部就班的發展。在雲米科技的品牌中,包括小米淨水器和自主品牌產品,但業務重頭戲仍然來自小米淨水器。在2016年、2017年以及2018上半年,雲米科技向小米公司出售產品的營收佔比分別達到95.9%、84.7%和62.6%。

可以看到,小米生態鏈仍然是雲米科技發展的最大驅動。

即便是在其招股書中,也可以看到小米的影子:“我們向小米銷售各種產品,包括小米品牌的淨水系統,淨水器過濾器,以及其他配套產品,如水壺和水質儀表。”儘管這種模式一開始讓雲米很快站穩腳跟,但過度依賴症,卻大大限制了雲米的自主發展的太空。除淨水器之外的雲米品牌冰洗、廚電遲遲打不開市場也說明了這一問題。

其次,即使提出“雲米互物聯網全屋家電”概念,但實際上不管產品內容還是業務模式,都與小米的智慧家庭高度重合。

與追求性價比高的小米品牌相比,雲米科技卻想做中高端品牌。同樣的產品,雲米不具備價格優勢,品牌影響力甚至還低於小米,消費者顯然很難買账。

放到互聯網家電發展的大環境中,雲米要面對的更是挑戰大於機遇。中國家電市場探索互聯網家電多年,噱頭多於應用落地,至今難以規模化引爆。在消費疲勞的背景下,考驗的是雲米產品的創新性和產品競爭力,一切甚至需要從頭開始。

再次,雲米擴張“生不逢時”。

家電行業已然是一片紅海,今年更是進入新一輪寒冬。而且市場品牌格局中,不管是大家電還是廚電、小家電,寡頭主導早已成型,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奪市場並不容易。尤其是對雲米來說,如果脫離開小米生態鏈,在品牌產品之外,還需要重新構建上遊供應鏈,下遊管道等,這些並非“燒錢”那麽簡單。

赴美IPO對於雲米科技來說,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小米生態的市場號召力正在下跌,而且對生態鏈上的企業來說,也面臨被“內部化”的尷尬。當中國家電市場低迷時,雲米科技必然要擺脫小米依賴,謀求自我獨立和發展,否則只能被市場邊緣化。

下方掃碼添加C叔微信,即可進入【IPO早知道用戶交流群】,參與資本市場討論,獲得第一手價值訊息。你關心的IPO,我們早知道。名額有限,要上車的請抓緊:

討論更多資本市場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