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國真正的武林十大高手,排名不分先後

“一代宗師”葉問

葉問(1893-1972年),佛山桑園葉族人,被入選世界紀錄協會,被稱為“世界詠春拳第一人”。七歲時,葉問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並成為其關門弟子。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16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期間有一傳聞說:葉問開始覺得藝成而心不向武,其師叔梁壁尋上門去,要求與他比武,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梁壁一一化解,遂被折服,後返回佛山跟隨梁壁繼續學習詠春拳。

正如熱映的電影《葉問》所展示的,抗戰期間,葉問的過人功夫被日本憲兵隊聞悉,欲邀請擔任憲兵隊的中國武術指導被拒之後,指派技擊高手與葉問比武,言明若葉問被打敗則聽命差使,葉問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比武。葉問打贏之後,在眾人的掩護下逃走。後來,葉問擔心激怒日本軍閥,暫離佛山,後因政治原因脫離大陸,於1949年冬再次來到香港正式開館授武。

葉問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故被門人推舉為“一代宗師”。但他最為名揚海外還是在於晚年收了一個比他更出名的關門弟子李小龍。

“六合神槍”李書文

李書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疾惡如仇。他以登峰造極的精技純功,鎮邪惡,禦外侮,以武揚威,譽滿海內外,是中國武術史上記載最靠譜的外家絕頂高手。幼時首拜八極五世傳人張景星為師,習練八極拳三年。後拜在師伯黃士海門下習練大槍六載。練槍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境地,在家鄉有“槍癡”之稱,他的六合大槍進入化境,功藝俱佳。

李書文功夫精純,最講究“藝貴專精”,他雖以一生鏖戰,但幾乎從未落敗,花甲之年猶能下場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閣做過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官,最後一個弟子劉雲樵,曾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蔣介石侍衛隊教官和警衛。

“宮猴子”宮寶田

宮寶田(1870-1943年),字少灤,膠東乳山市馬石店鎮青山村人。其年少時貧困往端王府裡送米,業餘跟隨王府眾人學藝,因其天資卓越,被師父尹福認定是習練八卦掌的奇才。據說尹福每天要發給寶田一個木碗,汗水滴不滿木碗,練功不能停止。五年後,因其勤學苦練,武功長進很快,被董海川相中,親授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成為正宗八卦遊身連環掌的第二代傳人。

庚子年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宮寶田護駕逃往西安,由於辦事得力,時任大內總管的他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賞識,欽賜“黃馬褂”一領。但後因清廷勢頹而遁於家鄉17年,1922年復出,受聘於張作霖。傳說初見面時,張見其身材瘦小,貌不出眾,疑其武功有詐。宮寶田窺透張之心思,願與比試,遂退二十步外請張以槍擊之。號稱槍法百步滅香火的張作霖連射兩槍,皆未擊中,正欲尋覓再射時,卻聽宮寶田在其背後說:“我若想要大帥的命,恐怕不用大帥轉頭了。”張佩服至極,旋委其為東三省巡閱使兼奉軍總教練。

“鐵腳佛”尚雲祥

尚雲祥(1864-1937年),字霽亭,山東樂陵尚家村人。幼習外家功力拳,壯年比武不幸落敗,而改拜師從形意拳大師李存義,改練內家拳法。尚雲祥練功癡迷刻苦,竟疏忽了自己的營生,造成生活拮據,買雙鞋都很困難,只能赤腳練功,日久足掌竟堅硬如鐵,一次練拳時勁發踩碎腳下青磚,遂被武林同仁贈雅號“鐵腳佛”。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李存義帶領弟子至山西避難,尚雲祥隨師西行。李帶領尚雲祥至其師叔伯處拜訪,得到師叔祖郭雲深的欣賞,親自傳技。在郭雲深的指導下,尚雲祥學成了日後最為人稱道的三項絕技:大杆子、半步崩拳,及丹田氣打。尚雲祥醉心武學,此後又在北京家中,獨自練習了十年,終於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最後自創“尚氏形意拳”,獨步武林。

“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孫祿堂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完縣東任家疃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內家拳”真傳的人(形意拳師從郭雲深、八卦掌師從程廷華、太極師從郝為真)。1918年孫祿堂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

“武當劍仙”李景林

李景林(1885-1932年),字芳宸,號“廣古川”,河北省棗強縣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師從楊氏太極宗師楊露禪之子楊建侯,和楊澄甫是至交,並於少年時在關外偶遇恩師劍俠宋唯一,被授武當劍法。他平生最嗜武學,直至中年,軍務繁忙之中尤遍訪名師,向太極高手孫祿堂、八卦高手賈鳳鳴學習拳法和劍法,鑽研極深,並將武當劍法發揚廣大。李景林曾是張作霖麾下奉軍第一方面軍司令,最為驍勇善戰的軍事將領。

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籲了一年多,要洗雪“東亞病夫”之恥,要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為了拉攏一位奉軍高級將領,又可收買一點人心,蔣介石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請李景林建立“中央國術館”並任館長。

“臂聖”張策

張策(1866-1934年),字秀林,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後機緣巧合學得五猴通臂拳。十二歲離家進京,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餘載。

壯年後又得“祁家門”傳人王佔春授通臂拳,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王佔春去世後,張策又得一韓姓老道指點練功,悟徹通臂和太極奧秘,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將太極拳融於通臂之中,為創造“太極通臂”拳種之第一人,一改太極拳柔化剛出、沾衣發力的技擊特點,使通臂拳的技擊變成了硬化柔出,沾衣發力的嶄新風格。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李堯臣(1876-1973年),河北冀縣人,是民國武術名家中最長壽之人,年近百歲方逝。年輕時走鏢為生,18歲進入北京八大鏢局中歷史最久、聲譽最著名的會友鏢局。入鏢局後即拜三皇炮錘外,又學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車上、馬上功夫,同時還練躥房越脊、飛簷走壁和飛鏢暗器等功。

李堯臣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經歷了前清、北洋、日偽、民國、新中國等各個時期,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教過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演《安天會》(即《鬧天宮》)中的猴拳動作;亦教過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的舞劍手法;他開過北平名聲鼎盛一時的“武術茶社”,也主持過名聲赫赫的“北京精武體育研究會”;他在擂台上擊敗過日本拳師;解放後,他年已古稀,還在懷仁堂為新政府班子作過精彩的武術表演。

“神力千斤王”王子平

王子平(1881-1973年),回族,字永安,武術名家,傷科醫生。出身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除武術、摔跤、舉重外,凡有益於拳術練功者,如杠子、皮條、扯旗、跳繩、踢毽子、游泳、騎射等,莫不研習,因此被譽為全面的武術家。

1919年,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爾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當時在北洋軍隊擔任教官的王子平激於義憤,誓當眾挫敗之。9月14日康泰爾登台表演第一天,王子平便帶著跟他學武的軍人,“便服布置台前,康泰爾出,王君一躍登台,甫交手,康已掊地,時會場呼噪嘩聲大作,康就地爬起,不知潛匿何許矣!”後王在1921年又連續挫敗西方大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等人。在青島時,曾在酒樓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輕鬆將他們一一擲至樓下。

“神腿”杜心武

杜心武(1869-1953年),名慎媿,別字心五,湖南慈利縣江埡鄉岩板田村人。小時驕狂,自學武術初有成就就四處掛牌懸賞求師:“小子不才,誠心求師。惟須比試,能勝余者,千金禮聘,決不食言。”牌子掛出後,應聘者雖多,但無一人勝他,更長其氣焰。後好友推薦一徐姓武師前來應聘,杜心五看見持函前來的徐師身材矮小瘦瘠,不甚信服。幾經試探身手,乃知確為風塵奇人,徐師是四川人,通曉經書學問精深。少年時在峨眉山從武當道人徐清虛學藝,並研討少林功夫,集武當、少林之精粹,創造出“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之自然門功夫。杜心武折服後遂恭謹有加,藝大成後反而格外謙虛,自稱“僅得徐師皮毛而已,十成僅佔兩三成。”

杜心武一生中最傳奇的篇章在於,受革命黨人宋教仁熏陶並引薦,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並擔任孫中山的保鏢。有次孫中山和黃興、宋教仁、柳亞子等在東京牛町區若宮町開會,清廷駐日使館暗派刺客伺機刺殺他們,宋教仁聞訊,要杜心五去護衛。杜發現有三個行蹤詭秘的華人在附近逗留,便迅猛地將他們打倒在地,隨即搜繳了他們的凶器(手槍),使會議順利開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