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旬武大老教師和大學生一起上課,4年寫下數萬字聽課筆記

在武漢大學教學樓裡,經常會見到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他叫胡武,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退休教師、教學督導,他的職業軌跡與新聞記者、大學教師、教學督導緊密關聯。工作55年來,他一直從事黨的新聞和教育事業,矢志不渝立德樹人,不忘一名人民教師的初心,彰顯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樸素情懷。

一次刻骨銘心的黨日活動

5月25日上午11:00,胡武同往常一樣,身著乾淨筆挺的白色襯衣,走進武漢大學櫻花大道盡頭——新聞與傳播學院。

作為一名45年黨齡、已退休20年的老黨員,80歲的胡武此次應邀參加該院廣告學系黨支部“立德樹人的使命與廣告教學的責任”主題黨日活動。

這次黨日活動與往常一樣,但不一樣的是,胡武家裡當天發生的事,讓人刻骨銘心。

黨日活動期間,胡武略顯疲乏,不時微閉雙眼,用左手輕撫胸口。

注意到胡武的異樣,教學秘書楊力關切地詢問:“胡老師,要不要休息一下?”

得到的回答,是一個讓人安心的微笑,和“我沒事,放心”。

為了此次活動,胡武認真準備了發言稿。他將自身經歷和本學期聽完廣告學系所有大學生課程的體會相結合,分享了新時期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定位和教育使命感悟。

13:40,黨日活動和接下來的廣告學系本科課程研討沙龍,畫上圓滿句號。

胡武和各位老師一一道別後,離開了學院。

時針向前回撥13分鐘。

13:27,研討沙龍還在進行。

就在胡武對廣告系師生提出殷切希望之時,胡武唯一的兒子、長江報業集團長江財經傳媒研究院黨總支書記胡江南,於13:27因病醫治無效離世,年僅51歲。

原來,上午胡武的疲倦,是因為徹夜守護病重的兒子。

“早上離開病房的時候,我跟江南說,今天的這個活動是很早就定下來的,我問他能不能去,他已經開不了口,但還是堅定地揮了揮手,示意我可以來,應該來。”說起和兒子最後的告別,胡武強忍悲傷,滿眼都是愛。

胡武的兒子胡江南也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胡武卻從未在學院提及過兒子的病情。胡武理解兒子的要強,也深切地愛著自己的兒子,如同他愛著的教育事業,深沉而熾熱。

從新聞一線到新聞講台

胡武出生於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蓮荷鄉。那個年代的童年,是上山砍柴、下溪捉魚,上學要挑著鋪蓋到離家20多裡的小學。

胡武記得,中學時期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做又紅又專”的青年。那時候,課外閱讀很缺乏,看的小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春之歌》等書籍。那時候,學生們不僅一邊讀書,還一邊插秧、割谷、修水庫、築公路、挖礦石。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胡武對未來有了明確方向:將個人發展融入國家需要。

1961年,成績優異的胡武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錄取。

那一年,中國人民大學的開學典禮十分隆重,吳玉章校長、徐特立、董必武、謝覺哉先生致辭。

那是胡武平生第一次見到這麽多重量級人物,第一次聆聽這麽多革命前輩的諄諄教導,每一句話,都激勵和鞭策著他。

大學的刻苦學習,為胡武今後的工作打下了扎實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理論基礎。

畢業那年,胡武被分配到湖北日報。到武漢工作近一年後,胡武被派到部隊鍛煉。鍛煉結束後,因政策調整,胡武又被派到鹹寧日報工作。

胡武原本心裡落差很大,但當被告知“你是人大新聞系的學生,才留報社的。與你一起分來的其他大學生,都下縣裡去聽從安排了”。胡武意識到,自己能留在新聞戰線,何其幸運。

思想通了,心情也就釋然。

在鹹寧日報工作期間,胡武經常到基層採訪,做調查研究。新聞稿除了在鹹寧日報和湖北日報刊登外,還常被人民日報採用。作為報社唯一的新聞科班生,胡武還被指定到鄂城、武昌、陽新、嘉魚、崇陽、通山等地為通訊員培訓班講課。

1984年,武漢大學成立新聞系,胡武到武漢大學任教。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胡武依然勤勤懇懇、絲毫不曾懈怠。不但主動擔任大學生班主任、研究生導師,對學生諄諄教誨、盡心盡責;更全情投入講台,沉下心來做研究。

入校第二年,胡武開設了《新聞編輯》課,並結合多年新聞工作實踐,編寫教材,撰寫論文。

記者工作18年,教學工作16年,胡武說:人活於世,不光是做事做學問,更要淡泊名利、學會做人、濟人危難,用真誠給你身邊的人帶來歡樂。

2001年7月退休後,胡武繼續留在新聞戰線發光發熱,先後在多家媒體和高校授課,培養年輕人。

這一乾,又是十五載。

厚厚的聽課“账本”

2021年2月22日,星期一,武漢大學新學期開學第一天。

胡武換乘了3趟車,來到大學生教學辦公室,查閱新學期課表、修改聽課感悟,“早點拿到課表,早做聽課準備,心裡踏實些”。

擔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學督導,胡武從不因氣象惡劣而不出門,不因住家較遠而少到校,不因未被通知而少聽課,他的人生信條裡,從來沒有“缺席”。

2017年,胡武應新聞與傳播學院邀請,再次返校承擔教學督導工作。已是76歲的胡武說:“我是黨和人民供我上的大學,國家、民族、部門和學生的需要,理當義不容辭,也是崇高的事業,能貢獻一點力量,無限榮光。”

4年時間,胡武老師留下了厚厚的聽課“账本”:聽課逾百次,撰寫感悟與建言16篇共61253字,參加師生座談會20余次。

胡武說:“學院需要我,我就應該認真,不能把學院的需要當任務來完成,而應該傾注感情用心去做。”

事實上,胡武的督導絕不是簡單聽課、記錄,更是聽課後的深度思考、交流。從如何備課到授課語言、提問藝術,從案例選擇到新聞背景、實踐操作,從新聞價值觀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等,胡武的督導既有對教師授課藝術的分析,又有知識點上的解讀。

甘為人梯、獎掖後學。

胡武對授課教師總是不吝指導,關照有加。每一項建議都飽含著工作30多年的胡武對年輕教師的殷切期盼。

廣告學系的姚曦教授和胡武接觸較多,他說:“胡老師經常到我辦公室坐坐,了解學術新動態、教學新要求、學生新特點,他用20歲的心支撐80歲的年齡。”

“胡老師本學期兩次聽我的課,他課間跟我交流時,告訴我素材選取有些分散,有些已講過基礎理論可以少講,還告訴我加強對行業的了解。這些建議對我幫助很大。”青年教師歐陽敏感慨地說。

在大學生教學辦公室擔任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工作的碩士生陳春,經常幫胡武列印和修改聽課報告,潛移默化受到胡武的感染,她說:“幫胡老師列印和修改文稿,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一絲不苟地聽課和寫報告,這種敬業精神令人敬佩。”

不曾停歇,不辱使命

5月22日中午,一身正裝的胡武準備出門。

這天下午,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迎來了1987級學生畢業三十周年的聚會,30餘位校友回到櫻花盡頭的“家”。

胡武是新聞系1987級學生的班級導師。輪到胡武發言,他接過話筒,習慣性地整理了一下衣領和袖口。

“今天這身西服和襯衣都是新買的,第一次穿。出門前照鏡子,孫子問我,爺爺,你今天穿新衣服了呢?這是要去哪裡?我摸著孫子的頭說,爺爺今天要去見最愛的學生,當然要穿新衣服啊……”

衣著講究,這是胡武表達對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學生的尊重。

台下的掌聲不絕於耳。

30多名30年前的學生,胡武都能一一叫出名字,每個人的情況如數家珍。

關愛學生,是胡武的習慣,他樂在其中。

2020年10月23日,武漢大學教三001教室,胡武來到2020級新生研討課的課堂聽課。課程內容是教學秘書解析培養方案和教學管理規定,課程最後,胡武分享了他的感受。

“同學們,你們很幸福,通過一門課就能詳細了解本科期間的學習要求。我很羨慕,你們和我那時候相比,條件好了太多。今後大部分同學會從事新聞輿論工作,但不管從事什麽職業,好好讀書,打好基礎,練好筆杆,積極實踐,是安身之本,更是立命之本。”胡武說。

話不多,情誼厚。理不深,愛心濃。

胡武說,人生最大的原則,無非正義寬厚、誠實守信、淡泊名利、奮進不息。

55年間,胡武轉戰於新聞一線和三尺講台,從不辭安排,從不怨辛勞,從不曾停歇,從不辱使命。做記者,他時刻保持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老師,他始終堅守教書育人的初心,辛勤耕耘在教學一線。

胡武常年筆耕不輟,翻閱其筆記,有幾句話給人印象特別深刻:路,路上有荊棘,有鮮花。路,時而筆直,時而彎彎曲曲,但總是朝著前方,無邊無際。

首發:6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偉 參與采寫:劉思維、王懷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