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杯賽沒停只是改名?減負就是被一輪輪的見招拆招毀了

胡印斌 時評作者

教育部宣布嚴禁“杯賽”之後,市場上的培訓機構有何反應?

據《法治周末》報導,3月2日,“北京學而思培優在線”發布最新通知,稱原綜合能力測評(學而思杯)不再舉辦,但將舉辦2018年春季“學而思學員綜合能力診斷”。“高思教育”稱近期會組織一場線上的學生素質能力檢測,“應該和‘高思杯’差不多”。“優勝教育”工作人員則表示,“杯賽”熱度雖減,但仍有回溫的可能。

“杯賽”剛剛被叫停,卻迅速“換頭”,以“能力診斷”、“能力檢測”等名目卷土重來。對於家長、學生以及培訓機構而言,事情似乎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不過是換了個名目而已,以前該怎樣組織,現在依然怎樣組織。

照此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會適應,“診斷”、“檢測”等也會成為課外培訓的高頻詞,它們也會具備像“杯賽”一樣的辨識度與硬通貨的特質。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類似的“變通”中,即便政策再嚴厲,往往也會被輕鬆化解。近年來諸多減負舉措在落地執行階段,似乎往往陷入這樣的循環。而孩子們的負擔,也正是在這樣一輪輪的“見招拆招”中漸趨沉重。

怪培訓機構太狡猾嗎?誠然,出於利益的考量,培訓機構肯定會想方設法鑽政策空子,不惜改頭換面、將國家明令禁止的“杯賽”易容再來。此番“學而思”舉辦“能力診斷”,儘管也強調“不評獎項、不發證書、不設頒獎典禮”,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本質上講,這個“診斷”與被叫停的“杯賽”是一樣一樣的。

對此,相關監管部門應積極作為,調查核實“減負令”是否得到落實、有無變相競賽的情形,以及研究要采取何種舉措。如果培訓機構整天泡在學生、家長以及學校中間,掌握著中小學教育的風吹草動,挑動著家長與教師的每一點心理情緒,而主管部門在發文後不了解出現的新動向,未免隔膜。

也因此,若想徹底治理“換頭術”對策,除了嚴厲查辦那些違規培訓機構之外,還應該認真檢視治理存在的問題。一者,頒布“減負令”,應該充分預估可能滋生的變種、可能產生的變通。既然是“禁”,就應該封死一切可能,斬斷所有的僥幸。即便難以做到,也應密切關注培訓機構的舉動,以便及時調整更新規定。需知,任何一個小小的口子,都可能導致潰壩,這本身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

再者,多年減負卻效果不彰,根本還在於當下教育資源仍不均衡,家長的教育焦慮難以紓解。以“小升初”為例,一個城市就那麽有數的幾所“好學校”,學位本來有限,再加上分配中的不公平、不公正問題,家長只能讓孩子更強大,才有可能摸到好學校的邊沿。

事實上,多年來,類似來自家長的課外培訓的“剛需”,從來都沒有消失。個中原因,無非還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一直沒有實現。

可見,減負問題的根本,仍在於提升教育的品質。教育主管部門固然應該進一步規範課外培訓,遏止愈演愈烈的超前教育,但根本上說,還是要在優質義務教育資源的均衡與公平分配上。

一句話,辦出更多的好學校,把好學校的資源分配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