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點可以讀懂一生泡在煙花柳巷的北宋作詞家柳永

作者:郝加獻

(一)敢與皇帝“叫板”

公元1009年,宋時著名詞人柳永(原名三變)初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他躊躇滿志,自信滿滿。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一律不得錄用,柳永初試落第。

後又參加二次也名落孫山,據說柳永有詞:“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仁宗感覺這是在和自己叫板,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於是劃掉柳永之名。

入京前,柳永曾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後來有人再向仁宗推薦柳永,仁宗回復“且去填詞”。

自此後柳永乾脆“叫板”到底,以“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自詡,自號“奉聖旨填詞柳三變”。說是“奉旨填詞”,其實是柳永不和皇帝玩了,真正走進花街柳巷、秦樓楚館,為歌妓填詞,安身立命,樂得自在逍遙。

(二)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柳永靠為歌妓填詞為生,必然要寫出歌妓喜聞樂見的東西,還要適合在酒肆歌樓傳唱,所以,柳永很注重平民化、大眾化,堅定地走“親民”路線,自然地變“雅”為“俗”,詞在柳永筆下從貴族的文藝沙龍重新走向市井。

柳永教坊樂工和歌伎填詞,供她們在酒肆歌樓裡演唱;同時,歌伎是柳永詞的演唱者和主要歌詠對象,存世柳詞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達一百五十多首。歌伎激發了柳永的創作熱情,又是他忠實的“柳粉”。柳永享受這種被崇拜又自由自在的生活。

柳永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連森嚴的皇家宮牆也不能擋住柳詞的傳入。從“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之說,可以想象柳永當時的知名度與人氣達到了一個怎樣的高度。

柳永發展和創新了宋詞,用數百首好詞贏得了他應有的聲名(而不是浮名),算是向皇帝“叫板”成功的范例。

(三)深得歌伎愛戴

傳說蘇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便問:“我的詞與柳永詞相比,怎麽樣?”得到回答:“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正是這“楊柳岸、曉風殘月”,獨立標格,傳唱至今,圈粉無數。

據說,柳永晚年遊蕩到湖北棗陽,還是與教坊歌伎和樂工為伴,靠作曲填詞維持生計,後來死在棗陽興隆一帶,有幾個生前交好的歌伎念他的才學,感激他生前專門為自己創作了膾炙人口的好詞,知恩圖報,湊錢購置棺材將其安葬。在花山上,每年清明節,大批歌伎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這種風俗便是“吊柳七”或“吊柳會”。

一介書生,憾恨不能封官拜爵,卻以詞名世;一生浪跡酒肆歌樓,卻得若乾紅顏知己,死後還能將其安葬,並將憑吊他作為一種民間習俗沿襲百年。

一代詞人柳永足矣!

【作者簡介】郝加獻,北京密雲人,自由撰稿人。長期致力於文化散文的創作。長篇歷史散文《曠世名園圓明園》榮獲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周年大型征文優秀獎。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