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的雙城記:年輕的深圳,老派的香港

這是Spenser的第507篇文章

在香港待滿七年,包含讀書,就可以選擇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算了算,我還差兩年半。

一晃從2014年9月份來香港,已經四年半了,很多事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又過去很遠。

四年半的時間,我從二十幾歲的小夥子,變成了三十歲出頭的大叔;

從懵懵懂懂寫第一篇公眾號文章,到現在我有了100萬的公眾號粉絲,出版了三本書。

這四年半裡,我有兩年多的時間,在香港尖沙咀海港城辦公室做金融理財業務,最近兩年多在深圳南山,開了家新媒體公司。

一座深圳灣大橋,連接了兩座城市,也連接了我的雙城生活。

深圳灣跨海大橋

也許年齡大了,也許對兩座城市都比較熟悉了,最近我經常思考,未來我會選哪一座城市定居呢?

看上去,深圳和香港,好像過一座橋就到了。

但這兩座直線距離如此近的城市,其實氣質完全不同。

比如,深圳的年輕,香港的老派。

1

同樣是一線城市,和北京、上海、廣州相比,深圳確實太年輕了。

深圳灣的新派豪宅價格,除了香港人通過深圳灣大橋過來投資以外,就是被附近軟體園和科技園那幫財富新貴們拉動起來的。

走在深圳街頭,你都能肉眼感受這座城市的年輕,和這座城市的速度,一座座漂亮的辦公大樓,說蓋就蓋,把前海打造成東方曼哈頓,還真不是說說的。

深圳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座經濟結構好,互聯網環境好,自然風景也好的“三好”城市。

我早上沿著深圳灣公園跑步的時候,右邊是辦公大樓城市群,左邊就有大片大片的紅樹林。

深圳很年輕:深圳的年輕人特別多,老年人比較少,每年的人口淨流入還有大幾十萬。

深圳很包容:來了就是深圳人,這還真不是一句口號。

在深圳,無論你來自全國哪座城市,大家都無差別對待,反倒要是有人顯擺說自己是深圳本地的,反而會被投去異樣的目光。

“您是深圳土著呀,有錢人呀,在深圳有幾套房產呀?收租很開心吧”。

我來深圳的第一天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和這座城市之間,沒有什麽距離感,好像一下子就進入這座城市溫暖的懷抱。

只不過,這座城市的懷抱比較貴。

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給你一個溫暖的家,這個家一平米8萬起。

除了貴點,沒啥毛病。

2

香港不這樣。

我在香港的時候,我經常感受到,大陸人是大陸人,香港人是香港人。

在香港留學或者工作的大陸人,包括我也一樣,在香港的生活圈子,更多是和來香港的大陸人交流,感覺很難融入香港本地文化。

香港的包容性,做的還是不夠的,當然,這不能怪在香港常住的大陸人。

香港尖沙咀

740萬香港人口,除了每年大量遊客外,真正常住香港的大陸人也就二三十萬,在香港還是小群體。

這其實是整體環境的問題,因為我們從小的生長環境和香港很不一樣,這會阻礙我們在這座城市的融入感。

比如香港使用的繁體字,或者英文被翻譯成的繁體字,讓人讀起來特別費勁;

比如香港茶餐廳和計程車司機特有的“著急”服務態度,比如還在用現金紙幣交易;

比如在香港點外賣特別貴且不方便,讓我經常懷念大陸先進的互聯網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

但香港獨特的文化氣息,確實讓人著迷,這是深圳比不上的。

在香港,世界頂級的音樂會、書展和藝術展實在太多了,你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裡百年老派的沉澱,和一座世界級城市的魅力。

如果你喜歡藝術,香港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3

深圳在文化藝術這方面確實差了些。

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遍地都是互聯網這類新興產業特有的焦慮氣息。

就算是前段時間剛開的頂級藝術商場萬象城,也感覺更多是資本堆砌的產品。

這座城市的藝術氣質,還需要時間去積澱,畢竟,讓這座城市的大多數互聯網創業者和程序員們去欣賞人文藝術的美感,多半還是有點違和感的。

深圳的文化產業太少,和北京相比,深圳的文化創作者,還是太稀疏了。

這是一座城市的支柱產業結構,和歷史發展決定的,要改變,得慢慢來。

我喜歡一個人坐在香港辦公室裡,從窗戶看整個九龍的景色。我也經常一個人在深圳的家裡,從陽台看深圳灣的樣貌。

有時候,我覺得我是這座城市的主人,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只是路過而已。

也許,就和百達翡麗的那句宣傳語說的一樣:沒有人真正擁有一座城市,我們都只是它的過客而已。

我也不知道會在哪裡定居,等結婚有小孩再說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