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又現高致死病毒,死亡率是新冠數十倍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病毒在伺機衝出亞洲

新冠疫情還未消退,黑白黃綠4種真菌病愈演愈烈,印度又出現致死率達75%的尼帕病毒疫情。

美聯社報導,印度喀拉拉邦一名12歲少年因高燒入院,隨後病情惡化致腦炎。住院一周後,少年身亡。經檢測,少年被證實死於尼帕病毒感染。

圖片說明:9月5日,身穿防疫服者準備埋葬12歲尼帕病毒感染致死少年的遺體。/AP

截至當地時間9月7日,喀拉拉邦至少有188人因密切接觸而隔離。其中包括129名醫護人員。CBS新聞台稱,男孩去世前,至少在4家醫療機構接受過治療。

喀拉拉邦報告,有8名密切接觸者的病毒學檢測結果為陰性。其他樣本有待進一步分析。

目前,當地政府已封鎖男孩住家周邊約3公里範圍,並對所有毗鄰地區民眾進行症狀篩查。鄰近的泰米爾納德邦也開始嚴查發燒病例。

這是喀拉拉邦3年內第2次報告尼帕疫情。2018年,當地確診尼帕病毒感染19人,其中17人死亡。同時,喀拉拉邦當前的新冠病毒感染率非常高,每日確診數約佔印度報告總數的68%。

“這提醒民眾,其他病原體不會因為新冠大流行而‘休假’。”《富比士》雜誌寫道。

圖片說明:2019年,講述喀拉拉邦2018年疫情的電影《尼帕病毒》上映。/Aljazeera

為什麽尼帕病毒具有“大流行潛力”?

“尼帕病毒是真正需要關注的病毒之一。”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環境與全球衛生系教授約翰·萊德尼基稱。

該病毒於2018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發藍圖”列為“可致嚴重國際暴發”的重點疾病之一,在生物安全等級上屬於最危險的第四級。

CBS新聞台形容它是一種“極度危險的病毒”。“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它不僅能從動物傳播給人類,也能通過被汙染的食物傳播給人類,還能直接人傳人。”

圖片說明:顯微鏡下的尼帕病毒。/Getty Image

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果蝠,蝙蝠的一種。《富比士》健康專欄文章寫道,為生產棕櫚油、獲得木材和養牲口,東南亞大面積砍伐熱帶雨林,無家可歸的果蝠們落腳在養豬場,從而把病毒傳染給豬。人類若接觸攜帶病毒的果蝠、豬,碰觸到其口鼻分泌物與排泄物,就有感染風險。

1998-1999年,全球首次暴發尼帕病毒疫情,就是通過豬這個中間宿主而完成傳播。當次疫情造成馬來西亞當地百萬頭豬被撲殺,百餘人感染死亡,病死率達48%。新加坡也被波及,報告1例死亡、11人感染。同時,在馬來西亞,其他家畜如馬、羊、貓和狗等,也被發現能感染尼帕病毒。

此外,果蝠會啃食水果、椰棗等。人類食用被其汙染的水果也是高危行為。2004年孟加拉國暴發尼帕疫情,就被證實是人進食帶毒生棗果肉汁而感染。為此,WHO特別聲明稱,“可以通過徹底清洗和去皮,來防止果蝠尿液汙染水果或水果產品,導致病毒傳播。應丟棄有蝙蝠咬傷跡象的水果。”

最後,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尤其是接觸到口鼻飛沫、尿液或血液等,也極可能染疫。2001年至2008年,孟加拉國報告的約半數病例,都源自人際傳播,發生在為感染者提供護理的過程中。

圖片說明:2018年5月21日,在印度喀拉拉邦,畜牧部門和林業官員布置陷阱、抓捕蝙蝠。/Getty Image

“讓流行病學家擔心的是,除了能多渠道感染多物種,尼帕病毒的死亡率非常高。”CBS新聞台報導,根據WHO數據,尼帕感染的致死率在40%-75%。相比之下,新冠肺炎病死率約為2%。

WHO信息顯示,人感染尼帕病毒,感染潛伏期在4-14天,最長為45天。最初可能出現發燒、頭痛、肌痛(肌肉疼痛)、嘔吐和喉嚨痛等症狀。由於初始症狀不典型,部分患者會被誤診、漏診。

有些感染者症狀會加重,出現頭暈、嗜睡、意識混亂和表明急性腦炎的神經系統體征。嚴重病例會發生腦炎和癲癇,進而在24—48小時內陷入昏迷。

尼帕病毒感染的致殘率也較高。20%治愈者會留下神經系統後遺症,如癲癇和人格改變等。少數人康復後會複發或患遲發性腦炎。

圖片說明:2018年5月21日,在印度喀拉拉邦,畜牧部門和林業官員將一隻蝙蝠放入容器中。/Getty Image

病毒正在等待機會,衝出東南亞

早在今年2月,《衛報》就援引專家發言警示:“尼帕病毒有造成全球大流行的風險。”

《衛報》援引WHO數據稱,該病毒發現至今,東南亞多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局部流行。由於果蝠的地理分布廣泛,中國、泰國等地雖無病例報告,但在當地若乾蝙蝠種類中也能檢測到病毒。

柬埔寨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負責人維斯那·董告訴BBC,棲息地被破壞後,人和蝙蝠開始“混居”。“我們在柬埔寨和泰國發現,市場、宗教場所、學校和吳哥窟等旅遊景點,都有一大群蝙蝠。正常情況下,吳哥窟每年接待260萬遊客。這意味著,尼帕病毒每年至少有260萬次機會,從蝙蝠傳播到人群中。”

他指出,這種傳播、暴露可能造成病毒變異,導致疫情大流行。“在某些情況下,病毒甚至能找到宿主,將其帶出亞洲。”

圖片說明:2018年5月24日,醫護人員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埋葬尼帕病毒逝者。/AP

無藥可用,無藥在研

“另一個嚴峻問題是,似乎全球各藥廠都還沒準備好。”CBS新聞台稱。

總部設在荷蘭的非營利機構“藥品可及性基金會”今年發布獨立報告稱,目前尚無針對尼帕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療法,只能以強化的支持性護理,治療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併發症。

《富比士》健康專欄文章稱,關於尼帕病毒預防和治療的研究不少,但大部分研究從實驗室到人體後,就因毒性、副作用等而夭折。其中,部分原因在於抗病毒藥物的研發難度大。病毒沒有自己的細胞結構和代謝系統,必須寄生在宿主細胞內複製增殖。因此,很難找到只針對病毒靶點但不影響宿主細胞正常功能的化合物。

馬來西亞相關研究曾發現,在臨床使用中,抗病毒藥利巴韋林能降低36%的尼帕感染死亡。但後續動物實驗顯示,該藥雖然能延緩病程,但無法阻止死亡結局。

另一方面,尼帕病毒的“關注度”不高。該病毒疫情局限於東南亞區域,難以吸引全球足夠資金支持。

“但隨著氣候變暖和人類破壞自然棲息地,尼帕病毒大流行的風險會越來越高。甚至出現新型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也在增加。”CBS新聞台稱。

文末溫馨提示:將本文轉發給更多需要的人~

資料來源:

1.Nipah Virus Kills 12-Year-Old Boy In India, Raising Outbreak Concerns. Forbes

2.India Nipah virus: Symptoms, origins and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Independent

3.Authorities race to contain deadly Nipah virus outbreak in India. CBS News

4.尼帕病毒. WHO

5.尼帕病毒會否變下場全球大瘟疫?. 香港經濟日報

6.尼帕病毒研究進展. 畜牧獸醫學報. 2012, 43(5) 669-675

7. Indian state battered by COVID now on alert for Nipah virus. AP

本文首發:醫學界

本文作者:燕小六

責任編輯:戴戴 章麗

版權申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