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寺院文物大賞:不只有峨眉山萬年寺的珍貴貝葉經,佛牙,禦印……

經過一個多月的收集與整理,菩薩在線為大家羅列出精彩的文物大賞。由於各個寺院的積極投稿,整理時間延長,本次大賞比原定時間推遲。但是我們準備了文物賞析的饕餮盛宴,與君共享。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西安草堂寺鳩摩羅什舍利塔用大理石建造,為西域所貢。塔的正身主體,置於金剛座上,金剛座由須彌山,香水海及三層雲台組成,象徵“金剛不壞”之意。高2.46米,八面十二層,最下層為方座,之上是圓台,圓台上方刻數山,象徵佛法中的須彌山。圓台之上是重疊的三層雲台,上刻雲朵浮雕,精妙異常。

西安慈恩寺《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

峨眉山聖壽萬年寺銅鐵佛像,鑄於宋代。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太宗意振興佛教,詔峨眉山白水寺僧茂真和尚入朝,賜金三千兩,命鑄普賢銅像供奉寺中,易名白水普賢寺。並派內侍張仁讚協助鑄造。早在1961年,這座銅鐵佛像就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

峨眉山萬年寺貝葉經,貝葉經:用梵文將佛經刻記於生長在印度熱帶雨林中的貝多羅樹葉之上的一抨經書,書長50厘米、寬12.5厘米,共246頁,上書《佛經》69777字,為《尊益阿含經》全部經文。具有“不蛀蟲,不霉變,不千碎”等特點。此文物為緬甸國王所贈,據《峨山志》等古史料記載:大明嘉靖年間,高僧別傳大師去緬甸參學。精勤研究佛學十載。受到緬甸國王的尊重。並拜別傳為國師,別傳慧德圓滿返回時。國王將此“貝葉經”禦贈別傳,保存於峨眉山。視為佛門珍品。

峨眉山萬年寺佛牙。相傳南宋初期,峨眉山有一位法師行至錫蘭(今斯裡蘭卡)參學,其誠心感動錫蘭國君,故贈大師迦葉佛牙。大師帶回蛾眉山。專門建造一殿供奉,名佛牙殿。此殿清末毀於火災。獨有佛牙尚存。據《大寶劫經》載:是賢劫第三尊佛、迦葉佛之牙《長阿含經》,雲人:“壽兩萬歲時,此佛應世。”迦葉佛應世至今約一千九百九十三萬年。

峨眉山萬年寺禦印十三厘米見方,重4公斤,系明代萬歷皇帝朱翊鈞敕錫。印文曰“普賢願望之寶”。上方刻“大明萬歷”,右邊刻“敕賜峨山”,左邊刻“禦題磚殿”。據史料記載,大明萬歷28年,神宗皇帝之母慈聖太后,前來普賢道場還願,發起捐助修建普賢磚殿,神宗為之稱祝福壽,禦題寺名為“聖壽萬年寺”,故賜此印。

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它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長安華岩寺杜順塔位於陝西長安區韋曲少陵原半坡華嚴寺內。該寺建於唐貞觀年間,為華嚴宗發源地之一。

清乾隆年間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毀,現僅存磚塔兩座。東邊一座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層,高約13米,塔上鑲有石刻“嚴主”兩字,二層上有“無垢淨光寶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刻《杜順和尚行記碑》,現移至陝西省博物館保存。西邊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塔,即澄觀塔。六角五層,高約7米,塔上鑲有“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刻石。

六榕寺塔坐落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花塔始建於梁大同三年,後毀於大火。北宋紹聖重建。塔壁中有印有北宋年號的磚銘。

花塔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九層、內十七層,樓閣式,高57.6米。現塔冠為元至正十八年所鑄9.14米高的千佛銅柱,柱身刻有1023尊佛像及祥雲天宮寶塔圖,連同塔頂的火焰寶珠、三層九霄寶盤、九層寶輪、一層雙龍寶盤、八根鐵鏈組成重達5噸的塔刹。

南京雞鳴寺胭脂井為南朝陳景陽殿之井,隋開皇九年,隋文帝發兵滅陳,隋軍攻入台城之時,陳後主與其妃張麗華、孔貴嬪藏入胭脂井,後被隋兵發現而成為俘虜,故又名辱井。俗雲“石井欄石脈”,以帛拭之,作胭脂色,故名“胭脂井”,又叫“辱井”。

據《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記載,胭脂井原名“景陽井”,在台城內,後掩沒。後人為了讓人們記載陳後主的教訓,遂在法寶寺(今雞鳴寺)側再立胭脂井。宋朝進士曾鞏寫了《辱井銘》,書篆文刻於石井欄之上,銘曰:“辱井在斯,可不戒乎。”王安石也曾在這裡留詩一首:“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沉亦可羞。”

南京雞鳴寺《重修雞鳴禪寺記》碑雖經五百餘年,有所風化,但碑文字劃仍然比較清晰,只有一字完全毀損。全碑 22行,行 52 字、抬 1 字或 2 字,共存 897 字。明代南京城垣之內佛寺頗多,然至今仍有遺跡可尋的已經寥寥可數,而有明代碑刻存留至今的更是鳳毛麟角。

雞鳴寺明碑,不但碑文保存非常完整,而且還比較完整地保留著龜趺,花紋清晰。此碑碑文曾為《金陵梵刹志》節錄,足見早在明代萬歷年間,此碑碑文已經成為了解明初以來雞鳴寺歷史的最重要的史料。原碑文斷裂成兩塊,龜趺斷裂,現已修複。

泉州南天寺摩崖石刻中“泉南佛國”四個大字,勁秀雅麗,每字高達2米,據說為南宋泉州王十朋所書,另一說乃出自僧人釋守淨(即一庵淨師)之筆。在“泉南佛國”右側的石坡上,則是清光緒年間泉州知府李增蔚題刻的“嵩嶽降神”四字,筆力粗壯豐潤。

在不遠處的岩上另有圓石一珠,中鐫“寶藏”二字,未落款。這些崖刻都集中在同一石坡上,交相輝映,自成一獨立景觀。而南天寺內石壁上有僧人鐫一“心”字,“心”中一點放於下端,旁題雲:“放下全無事,提起千萬端”,頗富禪意,發人深省。

棲霞寺舍利塔為南唐遺物,是長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舍利塔。建於隋代。石塔八角五級。基座圍以勾線造石欄杆,為近代發掘五代原物複原。

基座地面雕刻海水及龍鳳魚蝦等圖形,現僅殘存一部分。塔身下須彌座各面浮雕釋迦八相。正面及背面均雕刻版門,東北及西南為文殊(已毀)及普賢菩薩像,其餘四面為天王像。其上為密簷五級,其間刻有小佛龕。各簷仿木構瓦面,角梁端有環寺鈴鐸,尚存少數。塔頂原為金屬刹,有鐵鏈引向脊端重獸背鐵環,後世改用數層石雕蓮花疊成的寶頂。歷經千年風雨,雖有部分石簷毀墜,仍巍然屹立,成為金陵佛氣極盛的見證。

陝西法門寺舍利在舍利地宮打開期間被發現。其中兩枚為白玉所製,另一枚為一高僧的舍利。這三枚都屬於“影骨”,和“靈骨”放置在一起是為了保護後者。“靈骨”色黃而有似骨質的顆粒分泌物,上齊下折,三面俱平,一面稍高,同時還有星星點點的白色霉點附於其上。

靈骨長40.03毫米,上寬12.11毫米,上腔徑13.75毫米,下腔徑16.5毫米,重16.2克,經專家鑒定,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這枚佛骨是當今世界獨一無二、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法門寺也隨著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為佛教的勝地。

河南嵩嶽寺塔位於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嶽寺內。嵩嶽寺始建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為宣武帝的離宮,後改建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改名“閑居寺”,並廣為增建,殿宇達千余間。隋文帝仁壽二年改名嵩嶽寺,唐朝武則天和高宗遊嵩山時,曾把嵩嶽寺作為行宮。當時樓閣相連,亭殿交輝,盛極一時。

據李邕《嵩嶽寺碑記》載:“廣大佛刹,殫極國財,濟濟僧徒,彌七百眾。落落堂宇逾一千間。”現塔院內大雄殿及兩側的伽藍殿、白衣殿均為清時所建,惟此塔為北魏時物,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中國現存最古的磚塔。

蘇州寒山寺詩碑號稱“中華第一詩碑”,主體高度為15.9米,總重量為388.188噸。其中,碑帽高3.64米,寬5.5米,厚1.46米。碑身高10.26米,寬5.3米,厚1.3米。碑座高2米,上沿寬7.07米,下沿寬7.27米,上沿厚2.60米,下沿厚2.80米。

碑的正面鐫刻有清俞樾所書張繼的《楓橋夜泊》詩一首,共28個大字,45個小字;背面鐫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共289個字。大碑上共雕刻有28條蛟龍。

新昌縣大佛寺彌勒佛石像,雕鑿於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是中國早期石窟像在南方僅存的偉跡。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餘人。

距今已有1600年歷史,是江南早期巨型石窟造像的代表作,歷史文物價值可與聞名中外的敦煌、雲岡、龍門石窟造像媲美。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讚曰:“不世之寶,無等之業”。後人稱為“江南第一大佛”。

長安香積寺善導大師碑淵源於善導大師681年圓寂,其嫡傳弟子懷惲將先師遺骨葬於神禾原上,並建造善導塔,原塔四面十三層,塔頂因年久損毀,現存部分約十一層。

塔平面方形,底層邊長9.5米,頂層不足4米,外輪廓成方尖錐體,是唐塔中罕見的方塔。塔內空到底,室為方形,每層用木樓板隔開。沿梯而上,可登塔頂,從每層每面的一孔券門窗向外眺望,頗能得到臨觀之樂、之情、之趣。

西安興教寺玄奘大師塔塔身通體用青磚砌成,做四角錐體,平面呈正方形,底層邊長各五米。塔面做仿木結構,用磚砌做扁柱、欄額及鬥拱,均分作三間。塔簷疊澀砌出,簷下均飾兩層菱角牙子,簷角綴風鈴。次層以上塔心實砌,不能登臨。塔頂平磚攢尖,置寶瓶式塔刹。

塔的底層北壁鑲有唐文宗時刻的《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記述了玄奘的生平事跡,底層南面有一個拱形券洞,龕內有玄奘的泥塑像。玄奘靈塔造型莊重穩固,裝飾簡潔明快,是中國歷代高僧塔中,最為壯觀者,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今日大賞到此結束,是不是有想去各個寺廟再探究竟的衝動呢?

今日精選

寺院

人物

常識

今日互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