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雲首次登場,與文醜有過一番激戰,揭示其武藝的真實水準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回,發生在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爆發的磐河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袁紹、公孫瓚和趙雲。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袁紹佔據冀州後,公孫瓚派弟弟公孫越面見袁紹,要求袁紹按照約定平分冀州的土地。不過,袁紹卻說要讓公孫瓚親自前來,將公孫越打發。公孫越在歸途中意外被殺,公孫瓚將責任歸咎於袁紹,起兵進犯冀州。袁紹也調集軍隊迎戰,雙方在磐河一帶擺開陣勢,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兩軍首戰開始後,袁紹大將文醜與公孫瓚單挑。公孫瓚不敵文醜,落荒而逃,文醜在後緊緊追趕。就在這危急時刻,趙雲及時出現,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個回合不分勝負。此時,公孫瓚部下趕到,文醜只得回馬而去。

等到了第二天的戰鬥中,公孫瓚出動精銳的白馬義從向袁軍發動進攻,不料卻遭到袁紹部將麹義的頑強抵抗。部將嚴綱被殺,公孫瓚大敗,被顏良、文醜團團圍住。此時,又是趙雲挺身而出,一槍刺死麹義,揮軍發動反擊。在混戰當中,袁紹再度掌握主動,將公孫瓚和趙雲包圍。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出現,擊退袁紹,救了公孫瓚和趙雲。磐河之戰也因此宣告結束。

小說中描述的這場磐河之戰,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三國志•袁紹傳》及《三國志•公孫瓚傳》中均有此戰的記載。不過,與小說描述截然不同的是,歷史上的磐河之戰是以袁紹的全勝而宣告結束的。

歷史上的磐河之戰有一點與小說是一致的,那便是公孫瓚精銳白馬義從的慘敗。《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載,公孫瓚企圖以白馬義從擊潰袁紹的步兵,不料卻遭到熟知騎兵作戰特點的袁紹大將的阻擊。麹義以八百弓兵埋伏。當白馬義從發動攻擊時,“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白馬義從卒不及防,很快被麹義擊敗,公孫瓚手下大將嚴綱也因此被殺。此戰過後,公孫瓚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不得不退出冀州,袁紹大獲全勝。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趙雲與文醜大戰並一度扭轉戰局的情節,也僅僅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在歷史上並未出現過。趙雲雖然在磐河之戰前已經投靠了公孫瓚,但卻並未參與磐河之戰。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與文醜單挑的情節了。

小說中還有一處虛構的地方是劉備三兄弟的參戰。按照《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袁紹與公孫瓚反目後,劉備奉命與田楷屯兵齊地,屬於青州地界,與冀州相距甚遠,因此也就不可能及時出現在磐河前線,更談不上解救公孫瓚了。

既然歷史上的磐河之戰與小說中的描述大相徑庭,為何作者要進行如此虛構呢?主要目的有兩個。首先是為了突出劉備的忠義。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備走投無路之時投靠了公孫瓚。公孫瓚讓劉備駐扎平原,不但給了劉備安身之地,讓劉備有了發揮才能、提升名氣的機會。然而,劉備不但未能幫上公孫瓚的忙,還借故離開投靠了陶謙,給人留下忘恩負義的印象。因此,作者在小說當中故意虛構了劉備救援公孫瓚的故事情節,就是為了洗白劉備。

作者虛構這一故事,還有一個目的,那便是突出趙雲的武勇。在小說當中,首次登場的趙雲便與河北名將文醜大戰了五六十個回合不分勝負,體現出其高強的武藝。這也為後來趙雲勇冠三軍奠定了基礎。

不過,作者在設計這個情節時也有一個小小的遺憾。按照小說的描述,趙雲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個回合不分勝負,這至少說明趙雲的武藝與文醜是旗鼓相當的。而文醜在小說中表現的機會並不多,只有在官渡之戰時射傷張遼、擊敗徐晃的戰績。當文醜面對關羽時,僅僅三個回合便被關羽斬於馬下。

如果按照這個戰績對比來看,趙雲的武藝僅僅是略強於徐晃而遠遜於關羽,顯然處於小說中二流高手之列,這與小說作者對趙雲武藝的定位相距甚遠。這顯然與作者原本將趙雲塑造成一流高手的本意自相矛盾。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