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童產品代加工不能說的秘密 代工廠水準參差不齊

  法治周末記者 宋媛媛

  “兒童固體飲料貼牌加工”“益生菌加工貼牌委託研發生產合作廠家”“原料採購、產品研發、加工生產、倉儲運輸一站式代工服務”……張麗的微信朋友圈裡充斥著各種兒童產品代加工廣告。

  張麗在北京自營一家母嬰店。除了店鋪租金高以外,她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尋找優質貨源。“大牌商品的正規管道商難找,即便找到,商品利潤也不高,而加盟兒童品牌又受製於人。”

  近期,張麗將視線轉移到了產品代加工上,想新創一款兒童益生菌品牌。但代加工企業資質如何、原材料品質如何、食品配方是否合理,又成了新的難題。

  有專業人士指出,相比成人產品,兒童產品在技術標準、原料來源和配比等方面都有強製性規定,監管部門對兒童產品品質上的把關也會更嚴格。

  代工廠水準參差不齊

  所謂“貼牌”代加工是指,公司運營某品牌,自行聯繫原材料、加工廠商,由這些廠商代加工生產原材料、產品,再貼上該品牌公司的品牌名稱,整合到該品牌公司統一銷售。

  “代工模式在兒童產品的生產中同樣很普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指出,與成人產品不同的是,加上“兒童”二字會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標準。國家對兒童玩具、兒童家具、嬰幼兒奶粉及輔食等兒童產品都有相關的強製性標準規定。未獲得強製性產品認證證書、未施加強製性認證標誌的玩具和童車產品一律不得在國內銷售。

  “但現實不容樂觀,一些代加工廠由於工藝和加工手段較為落後,安全風險隱患較多。有的甚至不具備相關產品生產和研發的資質。”鄭風田說。

  在眾多代工企業面前,張麗也犯了難。她在百度輸入“兒童玩具、食品代加工”等關鍵詞,幾乎每一關鍵詞輸入後都能顯示數百、甚至幾千條兒童產品加工企業的資訊。

  張麗隨機谘詢了一家兒童玩具代加工企業,其負責人表示,雖然其在廣告得標注能生產多種類兒童玩具,但只有一種或兩種兒童玩具生產的CCC認證資格。

  一家標明“能加工定製新款兒童平衡車”的代加工廠負責人稱,目前“我們有童車的CCC認證,但是平衡車還未通過CCC認證。如果有需要可以邊生產邊辦手續,或者幫助客戶介紹其他代工廠”。

  此外,一些代加工廠商對訂購企業的資質要求也不高。

  雖然在代工廣告中有“客戶必須擁有合法注冊商標、營業執照以及食品流通許可證,不承接個人業務”的描述。但廣東惠州市一家生產兒童食品的代加工廠工作人員張然卻告訴記者:“辦理手續,與訂購產品不衝突。首批貨需要約35天時間,這為客戶辦理手續留足了時間。”

  作出承諾的不只惠州這家公司,湖南株洲的一家企業工作人員李靖也稱:“首批貨需要45天,由於現在兒童市場較熱,經常有客戶‘轉型’投資兒童食品,有時候會出現資質不全的情況。客戶可以一邊辦手續,一邊訂貨生產。”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除了各類企業代工廣告,網上還充斥著一些由個人發布的兒童產品項目廣告。這些廣告打著“農村項目”“監獄加工項目”“兼職賺錢”等名頭,招攬兼職的玩具加工代理。有的還承諾熟練後可月入兩千元。更有甚者表面發布代加工玩具廣告,實則涉嫌實施欺詐。

  家住河北某市的孫萍經朋友介紹,代理了某玩具代加工項目。根據要求,代工只需繳納600元的代理費,還可退還。後來,孫萍屢被項目方以製作不合格為由克扣手工費,押金全部被扣留。

  對此,鄭風田指出,無論“商家”如何做宣傳,這些不正規“玩具”的消費群體有限,大量產品不可能被市場接納。類似玩具“代加工”項目實際上只是某些“商家”騙取原料押金的手段。

  檢測手段缺失

  由於代加工企業很多是“代工代料”生產,如果原材料“以次充好”,訂購企業則往往難以察覺。

  “在產品生產全鏈條中,代加工生產往往是利潤最少的一環,成本決定了代工廠用料等級。”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說,“為了降低代工成本,如果從原材料中做手腳‘以次充好’,訂購企業一般難以察覺,難保產品品質安全。”

  對此,業內人士王憲深有同感。他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內兒童品牌眾多,以中小企業、個體經營為主,很多企業難以對產品代工的過程有效監管。

  “以兒童益生菌固體飲料為例,此類產品主要原料為益生菌、蛋白質、鈣鐵鋅或DHA等。通常是2克一包(條)、一盒20包的規格,成本價格約為20元,但市場零售價一盒約為兩百元。”王憲說。

  “即便單包(條)成本價低於1元,對於代工廠來說仍有利益浮動太空。”王憲指出,代工廠是“代工代料”生產,原料商選擇是自主行為。某些代工廠為了節約成本,採購的原材料雖然是大品牌,但有可能是其低端品類,價格相去甚遠,有的單包(條)成本可能在0.5元,甚至更低。

  “銷售領域亂象就更多了。”王憲告訴記者,有的企業為了“塑造”形象,宣稱產品是自有企業生產,隱匿產品實際產地和代工企業名稱。有的兒童食品甚至宣傳有“提高免疫力,阻隔並消滅病原體”等保健效果。但面對這些問題,負有連帶責任的代工企業卻置若罔聞。

  “貼牌”也有禁區

  “‘貼牌’代加工這種模式本身並沒有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躲避監管。”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帆告訴記者,兒童產品有嚴格的品質標準規定,品牌公司更應該合法經營,嚴控代工品質,減少安全隱患。

  根據產品品質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等相關規定,對代加工、委託加工產品,被委託企業應當取得與委託加工產品相應的生產許可。企業應當在產品或者其包裝、說明書上標注委託企業的名稱、住所,以及被委託企業的名稱、住所、生產許可證標誌和編號。一旦出現品質問題,受委託企業也需要承擔相應連帶責任。

  朱丹蓬介紹說:“代加工模式雖然在眾多領域被廣泛應用,但嬰幼兒配方食品是個禁區。”

  他指出,由於嬰幼兒奶粉、米粉和泥類等輔食是三歲以下兒童主要食物來源。除了有《GB 10765-2010 嬰兒配方食品》等嚴格的標準外,對於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家食藥監總局還在《關於禁止以委託、貼牌、分裝等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公告》中明令禁止委託、貼牌等方式生產。

  隨著國內家長對“洋奶粉”的追捧,加上跨境電商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各種途徑購買洋奶粉,甚至一度使國外超市出現奶粉緊張的狀況。中國市場對“洋奶粉”需求巨大,在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企業為了牟利,採用國內生產、包裝,貼上國際知名品牌的方式,製造假“洋奶粉”。

  此外,這些“貼牌”假“洋奶粉”不一定是進口奶粉灌裝的,廠商檢測並不嚴格。

  “法律具有滯後性,在眾多兒童產品面前,家長不能僅依靠監管部門的嚴查來鑒別奶粉好壞,還需要多看多聽,自主提高鑒別能力。”朱丹蓬說。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受訪者使用化名)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