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視市場迷局:愛優騰對戰電視台,監管大棒會砸向哪裡?

作者/翟更章

“巨頭通過投屏將手機端的優勢轉移到OTT大屏(智能電視和電視盒子)市場,監管肯定是不允許的。”“廣電總局不允許手機投屏,但怎麽管?廣電沒有執法權,他隻負責發牌照證書。”

幾位OTT大屏從業者向娛樂資本論介紹了目前的市場監管局面。當下整個OTT大屏行業都在盯著廣電總局對投屏業務的監管動向,這項政策一旦落實,對OTT大屏市場乃至整個互聯網視頻市場(包括視頻網站短視頻直播)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上篇文章中已經介紹了OTT大屏市場超3億的設備保有量,手機投屏與OTT大屏之間形成全新的內容服務生態,而關於手機投屏監管已經成了懸在所有涉足網絡視頻業務公司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

那監管到底是什麽樣的?在手機小屏與OTT大屏結合的內容服務生態裡,各方勢力處於怎樣的狀態?

後置監管,讓OTT大屏服務處於動蕩狀態

2018年6月,巴西世界杯成為廣電系統和互聯網視頻平台爭搶用戶的焦點,這是廣電人保住有線電視和IPTV主要營收的重點戰役。早在3個月前,拿到世界杯獨家轉播版權的央視就表示不對外分銷,到5月優酷拿下了世界杯的新媒體直播權,不過這一直播權不包括電視大屏端的直播。廣電總局特意在6月10日世界杯開始前重申了這一規定,不過優酷卻用掃碼投屏的方式繞過了規定。

到了9月,廣電總局就表態“互聯網電視上的投屏應用,必須是具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聯合運營方才可以開展,任何獨立的第三方的投屏行為都屬於違規。”這在娛樂資本論上一篇文章中,有過詳細解讀。

目前整個大屏內容市場,形成硬核智能電視廠商、互聯網視頻平台、7家互聯網電視牌照方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互相依賴互相競爭互相製衡。

三方中,牌照方處於尷尬狀態。做為播控審核角色,牌照方一沒有技術能力無法參與最新的軟硬體產品趨勢;二因為互聯網電視不能提供電視直播服務使得手中的優勢版權處於作廢狀態,所以也不具備內容版權運營能力,使其無法正面參與到競爭中來。於是牌照方開始朝著居間人、監管方的角色靠攏,所謂的三足鼎立也失去了盤活競爭意義。

國際大視頻研究院院長殷建勇認為OTT大屏發展的核心難題在於如何處理電視台利益。

“核心是要維護電視台的利益,不可能讓互聯網視頻平台直接顛覆掉電視市場,全國有2000多家電視台,顛覆之後他們怎麽辦?這是一個監管與創新之間,傳統電視台如何有序離場的問題。”牌照方本身也是電視台,所以也會時刻監督著硬核廠商和互聯網視頻平台是否侵害了電視台的版權利益。

一個業內人士則認為,投屏業務是否損害牌照方和電視台的利益還不能確定,如果這個觀點成立,行業內不可能有那麽多投屏公司存在。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牌照方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大屏端內容的審核,沒有損害利益一說。

電視台做為版權方,版權受到侵害進行投訴,監管再入場進行裁決,確實是在行使自己的行政職能。過往歷史上,此類爭議屢見不鮮。

“全國各級電視台超過2000家,省級電視台就有31家,每一家都是獨立運作不像電信運營商這樣有一個統一的法人,這裡面也有是否要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問題,並不是那麽簡單的。”殷建勇認為背後的利益歸屬複雜性已經不是要保護某一方利益的問題。

2014年,大量互聯網公司用第三方軟體的形式進入OTT大屏市場,提供沒有版權的電視直播和互聯網視頻資源。最終廣電總局親自出面,重申181號文件,禁止OTT大屏開展電視直播業務並大規模清理違規app,甚至還禁止了通過USB安裝APP的功能。這些密集動作背後是在清理山寨盜版資源,維護電視台的版權利益,保證牌照方播控審核權利。

2013~2017年期間,沒能拿到IPTV牌照的中國移動,只能力推OTT產品魔百盒,當時中國移動剛剛與中國鐵通完成正式合並,為了快速拿下寬頻市場,進行了海量的採購和密集的推廣。隨後中國電信也進行跟進,直接將IPTV業務整合進OTT盒子中,推出悅me盒子。

這引發了電視台的警覺,各地方電視台立馬成立了地方IPTV/OTT產業聯盟並集體發函IPTV一級播控牌照持有方愛上電視傳媒有限公司,要求其不得向悅me盒子傳送內容。

2017年,用戶量衝擊5000萬的魔百盒被廣電總局要求整改,隨後移動開始按照廣電總局的驗收標準組建IPTV服務,2018年6月,移動正式從廣電總局拿到IPTV傳輸牌照。目前,三家電信運營商在大屏市場的投入全部回歸到IPTV上,原本最有希望快速改變互聯網電視市場的電信運營商沒有繼續發出衝擊。

主打免費直播的移動魔百盒,違反了廣電政策

在這樣的背景下,愛奇藝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開始轉向與歌華這樣的IPTV二級播控牌照持有方和北京地區廣電寬頻服務方合作,推出融合DVB電視直播服務的OTT大屏產品。

愛優騰面對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相關話題的採訪申請,要麽直接拒絕,要麽在溝通過程直接中斷了聯絡,包括後續郵件採訪也為給出任何回復。有業內人士透露,當下OTT市場上各家參與者都對手機投屏及相關監管話題敏感,這或許是愛優騰不願意接受採訪的原因。

各方勢力的博弈下,監管都是趕在風口浪尖上到來擠掉市場泡沫,這種後置監管讓整個市場處於大幅起伏的發展狀態。在新的嘗試和後置監管的到來後,OTT大屏的發展有進入低谷的跡象。

OTT不敵IPTV才是重點,

電信運營商與廣電系站到了一起

在過往20年的三網融合發展史中,電信運營商才是與各地廣電系統競爭的重點角色。不過在當下的OTT大屏,電信運營商已經站到了廣電一方。

歷史上,因為廣電有線電視的基礎設施可以與寬頻基礎設施共用,擁有富余的帶寬的廣電有線在三網融合的思維下進入寬頻市場,而寬頻運營商則用IPTV進入電視市場,雙方曾為此發聲惡性競爭,部分城市的電信運營商和有線運營商曾出現互相破壞對方基礎設備的行為。

於是在1999年9月,信產部、廣電總局聯合制定《關於加強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建設管理的意見》規定電信部門不得從事廣播電視業務,廣播電視部門不得從事通信業務。在經歷了十年禁入期之後,各地廣電系統已經與電信運營商達成充分合作,廣電有線寬頻和IPTV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

有電信運營商的計費分成系統做保證,付費分成清晰明了,電視台做為各級各地IPTV播控平台的主體可隨時進行監督從而保證自家平台收視率保證了廣告收入。IPTV在電信運營商強勢的渠道推廣下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廣電方還省去了有線基礎設施建設維護的投入。對於許多縣級電視台來說,自己手裡的垃圾內容能通過電信IPTV專網技術服務,拿到分成已經不錯了。

從自由市場的角度來看,各級電視台為自家營收考慮,拒絕向OTT大屏提供核心電視直播版權是有理有據的,版權保護也確實歸廣電總局管,沒有毛病。

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過,其實電信運營商也大規模嘗試過OTT業務。

“移動電信試過OTT業務還推過智能電視,移動OTT用戶量最高時達到了7000萬。要知道OTT屬於公網產品,是一個開放的互聯網平台,IPTV是有圍牆的花園,IPTV有固定網絡IP並且是跟寬頻業務綁定在一起的,電信運營商可以直接通過寬頻費用來收取IPTV服務費,OTT就不行,沒有利益這路走不通。用戶也不習慣在電信運營商那裡買電視產品,硬體營收也沒有。所以現在三家電信運營商全部回到IPTV業務上,不再推OTT。”殷建勇認為OTT大屏面臨的環境更加複雜。

“去年OTT市場整體廣告營收在60億左右,其中會員付費收入跟廣告業務收入增長相比還比較低。”視連通CEO許怡洋向娛樂資本論介紹了OTT大屏市場的營收情況。

3億的市場存量隻拿到了60億的營收,還在關鍵的會員訂閱市場遲遲沒有突破。從自由市場的角度來看,各級電視台為自家營收考慮,拒絕向OTT大屏提供核心電視直播版權是有理有據的,版權保護也確實歸廣電總局管,沒有毛病。

殷建勇和專注於三網融合和融媒體領域的融合網CEO吳純勇提供的數據顯示,IPTV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億,按照每年每戶100元的服務費,電信運營商廣電系統五五分成算下來,去年廣電系統拿到分成能達到150億,而電視台與IPTV牌照方也是五五分成,電視台則可以分到75億。

上篇文章詳細解讀過的互聯網電視牌照方新媒股份(廣東南方新媒體SMC)案例則可以讓大家看到OTT模式目前有多弱勢。新媒股份的財報顯示,2018年互聯網電視業務的整體營收只有9866萬元人民幣,這樣的成績還是在持有優勢版權資源的情況下得到的。

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所以,廣電總局、電信運營商和電視台更青睞付費、分成和播控更加明確的IPTV模式。中國移動甚至不惜以7000萬的OTT用戶換一個IPTV牌照。

監管並不偏袒任何一方,監管的任務就是調停各方利益,所以背後的利益博弈才是改變現狀的核心。

而OTT大屏市場規模的爆發,讓電信運營商與電視台之間的利益格局並不穩定。

舊有格局正在被挑戰

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2017年OTT大屏廣告只有26億,預估2018年的數據為60億,這跟許怡洋提供的2018年數據一致。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近年來國內各電視台的廣告業務總量一直保持在1000億以上的規模。

在OTT大屏的用戶量已經超越傳統電視的情況下,隨著OTT廣告服務的完善,業務量爆發近在眼前。奧維雲網預估到2020年,OTT大屏的產業規模將達到310億,相比2017年翻7倍。

在OTT大屏廣告業務朝著百億千億量級爆發、會員業務走出明確模式的背景下,廣電系統與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利益格局必將松動。

正是OTT大屏的市場潛力爆發,才引得巨頭爭搶進入,甚至試圖用智能音箱、Ai投屏這樣的技術產品方式繞過監管。

與普通用戶的直覺不同,互聯網大屏市場並不是愛優騰這些互聯網視頻平台的天下,傳統的五大電視廠商才是OTT大屏的主導者,他們被業界稱作“硬核”。

“OTT大屏的主要終端量級是傳統的五大電視廠商,從這些廠商逐漸獨立出來的以智能電視渠道運營為主的公司,比如創維酷開、TCL雷鳥,他們研發智能電視的作業系統、與內容方合作聚合視頻內容,同時也包括智能大屏的廣告和會員運營。”許怡洋介紹了硬核們的業務範圍。

專注三網融合、融媒體領域的融合網創始人吳純勇也給了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相同的說法。可以說硬核們在OTT大屏上起著主導地位,小米甚至能在小米電視第三方APP中加入自己的廣告。

回到愛優騰身上,大屏市場的內容版權與互聯網渠道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廣電總局181號文件統一規定,全國各電視台的電視直播版權根本不向OTT互聯網電視開放。

“愛優騰在OTT市場一直屬於SP、CP的角色。”多名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對愛優騰在OTT大屏市場上真實地位,做出了一致的回復。不過,愛優騰們在內容版權市場上有著長久的建樹,有著大量的自製內容,在版權分銷市場已經形成一定的主導地位,三家在內容版權上對OTT大屏有著不小影響。

其實近些年愛優騰這些互聯網攪局者並未對OTT會員平台進行足夠的投入和重視,視頻網站中唯一一個大力布局OTT領域的樂視網也因為過分的業務多元化,拖倒了自己。

巨頭們更多是以監視者角色建立大量的合資公司,讓市場自主發展,然後在關鍵時間點卡位爭搶資源,等到市場成熟再投入力量收割成果。當下正是這樣的時機,所以產生了諸多競合矛盾。

不過,一直以來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處於半對立的狀態,因為互聯網服務一直在侵蝕運營商的增值業務。OTT即“Over The Top”模式,就是專門通過互聯網來繞過運營商的增值業務,例如:微信通過OTT模式繞過了電信運營商的電話短信視頻服務,直接影響後者營收。

OTT大屏現在直接面對電信運營商和各地廣電系統兩個門檻,互聯網公司和硬體廠商只能根據用戶需求,來尋求突破。現有的格局想要被打破?其路程著實坎坷,需要我們將目光放在更高的層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