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炎 肝炎 胃炎 胰腺炎……身體有炎症距離癌症有多遠?

腸炎、肝炎、胃炎、胰腺炎……炎症性疾病生活中並不少見。你一定好奇,炎症距離癌症到底有多遠?

炎症,有時是癌症的幫凶

醫學上,癌症,是指惡性的腫瘤;炎症,是指機體對組織細胞損傷的反應。表面上看,兩者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不過,近年研究表明:

大約1/5的癌症患者有長期慢性炎症刺激。

4/5的癌症患者找不到慢性炎症背景,然而,其癌症組織內也有炎細胞浸潤。

簡單的總結下,就是炎症有時候會是癌症的幫凶,是可能引起癌症因素之一;而有時,炎症是癌症的伴隨現象。

1.腸炎→腸癌?

不一定所有腸炎都會癌變,不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被普遍認為與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相關。很多潰瘍性結腸炎人群對炎症不夠重視,發病就吃點消炎藥,結果治標卻不治本,很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由輕變重,甚至最終癌變。

腸癌高發人群

1.30~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

2.有大腸癌病史。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如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

4.有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遺傳性結腸病。

5.有盆腔放療史。

6.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

7.經常吃高脂高熱食物、生活不規律、抽煙嗜酒、有熬夜習慣的人。

2.肝炎→肝癌?

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炎會增加肝癌風險,B肝、C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病毒在肝內持續複製,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如果不注意治療,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不及時治療,就可能惡化成肝癌。

肝癌高發人群

根據肝癌危險程度,一般把肝癌好發人群分為三類:

1.第一類是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B肝或C肝)發展成肝硬化的患者;

2.第二類是中度危險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沒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

3.第三類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導致肝硬化的患者。

3.胃炎→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進而發展為胃癌。世衛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定為類致癌原,它可以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

胃癌高發人群

1.50~60歲的人。這是胃癌的高發年齡,處於此年齡段的人要留意胃部不適。

2.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特別是在兒童期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其發病率將升高3~5倍。

3.家族中曾有胃癌患者,特別是直系親屬的後代發病率將升高2~3倍。

4.長時間飲酒和吸煙的人,屬胃癌高危人群。

5.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喜歡食用發酵、熏製食品者,患胃癌風險大幅增加。

4.宮頸炎→宮頸癌?

並不是所有宮頸炎都會癌變,HPV感染導致的宮頸炎症,如果不治療,8-10年有可能發展為宮頸癌。而對於淋球菌、衣原體引起的宮頸炎,是不會發展成宮頸癌的。

不過,這也提醒女性朋友們,平時要注意衛生問題,用潔凈的內褲、衛生巾等;最好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

5.胰腺炎→胰腺癌?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一般來說,急性胰腺炎如果反覆出現,不好好治療,很容易發展成慢性胰腺炎,增加了胰腺癌變的風險。

合理飲食對預防胰腺炎非常重要,酗酒和暴飲暴食是引起胰腺炎症的「兇手」,平時要盡量避免。

6.攝護腺炎→攝護腺癌?

攝護腺炎毫無疑問是成年男性的常見疾病,不過距離癌變還很遠很遠。雖然慢性炎症長期刺激有可能轉變成癌症,但也有研究數據表明,未發現慢性攝護腺炎患者群中攝護腺癌的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因而慢性攝護腺炎患者不必有擔心癌變的心理包袱。

男性朋友們一定要注意飲水,不憋尿,注意意保暖防止受寒,盡量避免久坐等行為。

7.乳腺炎→乳腺癌?

並不是所有乳房疾病都能和乳腺癌扯上關係,一般來說,非增生性病變與乳腺癌的發生並沒有很大關係,比如有些乳腺囊腫、乳腺炎、乳頭排液等。雖然乳腺炎常見於女性生育後的哺乳期,由於女性哺乳時的不正確處理所致。但非哺乳期也會出現乳腺炎,最好引起重視,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傷害乳房,也許會增加癌變幾率。

建議女性要勤換內衣,不要攢在一起洗,最好少使用洗衣機清洗內衣。

8.咽炎→咽喉癌?

有些慢性咽炎患者擔心反覆發作咽炎會引發癌症。其實不必擔心,慢性咽喉炎進展為癌症的可能性極其小,幾乎是「平行」的兩條線,難以交叉。但這也不能成為不重視咽炎的借口。

不過,有些腫瘤的早期癥狀和慢性咽炎相似,比如鼻咽、口咽等下咽癌,這點要小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