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纏足源於妲己?古代女性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纏足的?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大橙子

總有一個話題是古裝電視劇編輯和觀眾永遠繞不開的:這個時候的女主角究竟應不應該纏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古代的女性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纏足的。

01 唐代之前有纏足嗎?

關於中國古代婦女從何時開始纏足的說法至少有十餘種,其中最早的一種為商代。根據《古今事物考》一書種記載,其始於商代姐妲己,“妲己,狐精也,猶未變足,以帛纏之,宮中效焉。”但實際上此書所載不過是後人傳說及附會,被清代的褚人獲在《堅瓢集》種斥為:“其說甚誕。”

此外,也有人主張纏足始於春秋、戰國、漢代等,其證據多來源於文獻中所記載的尖而細的鞋。比如有人將《史記·貨殖傳》“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中的“利屣”解釋為:利屣者,以首之尖銳言之也。以此認為纏足之風漢代已有。實際上,利屣乃是頭小而尖的歌姬的舞鞋。且根據之前在馬王堆的考古發現,漢代婦女確實不曾纏足。

有人根據楊貴妃馬嵬驛的軼事推斷唐朝已經開始纏足。比如伊世珍《琅嬛記》中摘錄《姚鷟尺犢》中雲:“一馬嵬老嫗拾得太真襪以致富,其女名玉飛得雀頭履一隻,珍珠飾口,列以薄檀為直,長僅三寸。玉飛異寶,不輕示人。則纏足必在貴妃之先。”但此故事多為後人所偽作,不足征信。如《四庫全書總目》中評價其,“舊本題之伊世珍撰。語皆荒誕猥瑣……所引書名,大抵真偽相雜,蓋亦雲仙散錄之類。”

唐代未曾纏足還有一明證,即唐代婦女喜“競衣胡服”,有的婦女甚至“著丈夫衣服靴衫”,策馬出門。若是一雙如拳小腳塞進廣裹的馬靴中,立錐馬蹬,何等不穩,何等危險?

也有人認為纏足始於亡國之君李後主李煜與其舞娘。據元人陶宗儀《輟耕錄》所言,首見於《道山新聞》:“官娘纖麗善舞,後主作金蓮,高六尺,飾以寶物細帶,纓絡蓮中,作品色瑞蓮,命盲娘以帛纏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蓮中,回旋有凌波之態,由是人皆效之。”但是實際上,《道山新聞》一書已不見,作者也不可考,其他史書中也無相似證據進行佐證,推於五代未免過於草率。

02 宋代有三寸金蓮?

宋代的張邦基在他的《墨莊漫錄》卷八種說到,“婦人纏足起於近世,前世書傳皆無所自。”宋人詩中曾多次吟詠女性的腳步小巧。比如宋曹元寵的母親王氏曾作詩:“梁王宴罷下瑤台,窄窄紅鞋步雪來。恰似陽春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窄窄”指腳步的修長、纖巧。詩中那雙“窄窄紅鞋”與潔白的霜雪相應成趣,好似牡丹花開在楊花柳絮當中。

考古學家在兩宋的墓中也曾發現有纏足證據。比如洛陽邙山的一幅宋代壁畫中“東側畫一女子……肩披帛,腰束帶,足穿尖鞋。”江蘇無錫的錢裕墓中曾出土女鞋兩雙,其一以回雲紋綢作成,另一雙以素綢製作。鞋頭尖聳。從照片觀察,雖與正常相比此鞋較小,但仍舊是“羅卜腳”。羅卜腳,也稱“解放腳”,是為尖瘦狀。因此可證,宋人雖已纏足,但未至三寸大小,也非後來所指的“三寸金蓮”。

實際上,宋人中有許多人仍是不纏腳的。比如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南宋《耕織圖》中有一天足的抱禾赤腳農婦;北宋元符三年趙大翁墓壁畫中的墓之主婦亦是天足。南薰殿藏的宋神宗皇后像 亦是著一雙翹頭鞋,鞋頭寬大,是為天足。

那麽“三寸金蓮”究竟指什麽樣的腳呢?陳存仁先生回憶到“簡直像一個三角形的粽子,除了一個大趾之外,其他四個足趾,已退化成為落花生一般的細小顆粒”。邱端中將其總結為:腳需拇指前伸,其余四指拳回,如物理學中的右手定則狀。因為腳掌比手拿長,故須自幼纏束,限制其發展,且要令前腳掌盡量回收,致使腳背隆起。可見其已經腳部已經畸形了。

03 纏足與不纏足

直到明清時期,纏足才比較廣泛地流行起來。明朝萬歷皇后“三寸金蓮”冥鞋為代表的考古材料時一類實證,以《金瓶梅》為代表的眾多小說也是一類實證。

其實,纏足是一個歷史化的過程,也就是說,雖然總體的趨勢是越來越小、纏的人越來越多,但並能說從某個時間點開始,所有人都開始纏足。

比如即使明清婦女纏足風氣極盛,但也並非所有的婦女都纏足。如明人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中說:“明時浙東丐戶,男不許讀書,女不許裹足。”再如康熙殿版的《織耕圖》中那些在田埂上農作的婦女,皆為光著大腳板子挑秧務農。

參考文獻:

劉瑞明:《纏腳始源討論的述評》,《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9年第 4期;

高世瑜:《纏足再議》,《史學月刊》1999年第2期;

邱端中:《中國婦女纏足問題考》,《內蒙古師大學報》1993年第3期;

邱端中:《中國婦女纏足考(下)》,《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6卷第3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