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與財政部之爭到底爭什麽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作家 莫開偉

  兩者之爭的問題雖然較多,這裡暫且無論誰對誰錯,除了財政風險金融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金融化、國有金融資本虛擬化等爭議外,最關鍵的一點應是在支持實體經濟上所形成的步調不一致。

  最近,央行研究局徐局長的《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一文指出了財政管理上的一些問題,而此文亦引發財政部官員的回應並發表了《財政政策為誰積極?如何積極?》,雙方隔空互懟,且二者提出的問題及建議也各有道理。

  但在筆者看來,作為政府兩大巨集觀調控職能部門,通過這種隔空互懟的方式表達出對對方的不滿,不僅有失風雅,也很不妥當,更容易引發社會誤讀;為什麽不能通過正規途徑或相關的工作平台來溝通?因而,在別人看來,這樣的互懟依然沒有落入俗套,實際上是一種部門之間的權力之爭,這就更要不得了。

  而且,這個問題由來已久,不是今天才偶然發生的,只是過去一直沒有通過這種形式表達而已。無論如何,都應對引起這種互懟的原因進行深刻反思,要徹底弄清楚央行與財政部相互懟對的焦點是什麽?兩者之爭到底爭的是什麽?

  在筆者看來,兩者之爭的問題雖然較多,這裡暫且無論誰對誰錯,除了財政風險金融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金融化、國有金融資本虛擬化等爭議外,最關鍵的一點應是在支持實體經濟上所形成的步調不一致。

  眾所周知,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主要是靠央行的貨幣政策和財政部門的優惠財稅政策共同產生協同效應。而目前在我國,央行與財政部的協同效應沒有完全發揮好,表現在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均衡點一直沒有找到,在實施或落實支持實體經濟政策上出現的“多龍治水”格局一直沒有被打破,政策權力分散化傾向明顯,難以形成統一的合力,政策效力甚至出現相互抵消局面,大大削弱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

  而且更讓人不解的是,這種現象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以前一直存在;這個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確實會對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整體政策效力帶來不利影響,這個問題應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也確實該對導致互懟的原因進行認真反思了。

  兩者之爭最突出表現是如何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央行是釋放流動性通過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貸款利率、減輕實體經濟成本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財政部門是將國務院相關財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擴大優惠稅減免範圍、並將營改增試點向全國推廣等,讓實體經濟直接減輕稅費負擔,以便輕裝上陣。可見,兩者的目的都是讓實體經濟享受到“陽光雨露”,為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創造條件,讓實體經濟真正走出經營困境,恢復生機和活力,兩者的本意是好的,都是無可厚非的。

  事實上兩部門也是這麽做的,央行近年來為緩解實體經濟融資困局,在貨幣政策操作上確實殫精竭慮,把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發揮到了極致的水準,多次降準降息,還有逆回購操作、短期便利借貸等的使用,對支持實體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財政部門近年也不斷擴大小額納稅人的免征範圍,提高納稅起徵點,推廣營改增全面試點,以及最近國務院頒布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五項措施,將破解實體經濟融資困局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然而,由於兩者缺乏政策落實與協作的有效溝通機制,使得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整體效力難以發揮出來,比如,央行降準降息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出現了資金不能真正流向實體經濟的問題;財政部門降稅減費力度較大,但中小微實體經濟稅負沒有出現明顯下降,不少中小微實體經濟甚至出現稅費反彈跡象。

  顯然,這一切需要央行與財政部門在支持實體經濟上進行頂層制度上的設計,需要統籌權力運作,協調兩者步調,方能將各項支持實體經濟政策效能發揮至最佳狀態。

  本文原刊於證券時報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