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區塊鏈+小程式沒有故事

上周有消息稱,58上線了區塊鏈小程式“神奇江湖”。據介紹,這款遊戲小程式利用區塊鏈技術,在“江湖”中直聯商家和用戶,搭建價值傳播網絡,讓用戶和商家共同參與江湖價值分配建設。

聽起來有點不明所以?如果你玩過其它區塊鏈遊戲,那麽對“神奇江湖”應該並不陌生。如果對區塊鏈一無所知,恐怕你玩多少次都無法理解這個小程式。下面我將用盡可能簡潔清晰的語言,為你介紹區塊鏈遊戲是什麽,區塊鏈+小程式能產生哪些化學反應。

區塊鏈遊戲?積分商城吧

既然“神奇江湖”是一個區塊鏈遊戲,你需要先了解一些區塊鏈常識。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布式账本,具有去中心化、加密不可篡改、點對點傳輸等特性。比特幣是第一個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具備一定的貨幣屬性。以太坊是第一個智能合約應用平台,可以廣泛應用於金融、電商等行業。

比特幣數量有限且年產越來越少,碼農需要通過打包區塊鏈上的交易,獲得相應的代幣獎勵。這一過程叫作“挖礦”,碼農的付出即為“算力”。

“挖礦”本身就具有遊戲化屬性,套上一個虛擬世界的外殼,就成了“區塊鏈遊戲”。以“神奇江湖”為例,這個小遊戲會引導用戶通過各種操作,提升“功力”以獲取更多“元寶”,再用“元寶”競抽“神奇堡”或實物獎勵

“神奇江湖”小程式

今年5月,京東發布“哈希莊園”小程式。這是一個類似“螞蟻莊園”的小程式,用戶的一系列網絡活動,可以提升“活力”以獲取更多“京心”,再用“京心”競拍實物獎勵。

其中,提升“功力”和“活力”的操作,包括但不限於簽到、邀請好友、發帖、購物、遊戲等。“元寶”和“京心”總數恆定,生成數量逐漸減少。可以看出,它們其實就是“挖礦”中的“算力”和“比特幣”。

“哈希莊園”小程式

兌換實物獎勵,這不難理解。競抽的“神奇堡”是個什麽鬼?這就要說到基於以太坊的收藏類遊戲。

去年,區塊鏈遊戲加密貓(CryptoKitties)風靡全球。遊戲玩法很簡單:玩家用eth領養寵物貓,再賣給下一個人。遊戲的账號是以太坊的錢包地址,每隻貓都是一個token,玩家可以自行生育、出售或者贈與。

貓具有唯一稀缺性,總量固定且售價越來越高。就像集郵一樣,只要雙方認可它的收(tou)藏(ji)價值,交易就能永遠進行下去。因為交易寫在區塊鏈上,包括遊戲官方在內的任何人都無權乾預。

隨後出現了很多項目,加密動物、名人、國家……玩法如出一轍。玩家賺取買賣差價,平台收取手續費。參與者並非傳統遊戲玩家,而是幣圈人士。這其實是一種變相ICO,投機性大於可玩性,本質是炒幣。

回到“神奇江湖”,這是區塊鏈遊戲嗎?它自建了一套代幣體系,試圖做成比特幣、以太坊這樣的公鏈。但它最多只是個私鏈,甚至上沒上鏈,都要打問號。

區塊鏈遊戲的特徵有兩點:第一,玩家可以參與制定遊戲規則;第二,虛擬資產歸玩家而非官方所有。核心是去中心化,玩家活動被記錄在區塊鏈中,遊戲停服不會將其抹去。玩家獲取的道具可以在整個市場流通,甲遊戲用不完的金幣可以花在乙遊戲上。

加密貓這樣的遊戲,雖然沒有可玩性,但它依托於以太坊。就算遊戲倒閉,你購買的貓也永遠在錢包裡。只要有買家,你隨時可以把它換成eth,再拿去玩別的區塊鏈遊戲。而“神奇江湖”中的“元寶”在小程式遊戲內部都無法流通,更別談上交易所獲得大眾認可了。

既沒有娛樂性,又缺乏投資價值。這些無法確認是否上鏈的“區塊鏈遊戲”,最大的作用就是我們表面看到的——引流。

而這個行為本身,也不具備任何動力。若非自身需要,用戶不會無緣無故瀏覽一個租房、購車、招聘帖。小程式獎勵的“元寶”,只能用來購買同樣價值不明的“神奇堡”,失去加密貓+以太坊的投機性,外部刺激也無從談起。

區塊鏈+小程式,沒有故事

雖然人們一直在呼籲去中心化,但囿於區塊鏈技術的限制,區塊鏈業內公認的說法是:現階段遊戲並不需要區塊鏈,相反是區塊鏈需要遊戲。

區塊鏈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安全性、去中心化、效率尤其後兩者天然矛盾:

公鏈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存在,可是“挖礦”需要消耗大量資源,電費、機器折損率、人工成本都不是小數目。耗費算力過大,程式運行速度也就遲緩了——這對遊戲來說是致命傷。

私鏈把“挖礦”行為簡單化了,用戶輕點幾下螢幕就挖到了所謂代幣。運行速度快,手機也沒發熱,但遊戲大盤還攥在廠商手裡,代碼沒有開源,發多少幣也是官方決定——這和區塊鏈精神簡直背道而馳。

有人說區塊鏈遊戲需要經歷幾個階段:先是資產上鏈,再是關鍵規則上鏈,最後整體上鏈運行

目前為止,加密貓可能勉強做到了前兩項,但這是以犧牲遊戲可玩性為代價。它更大意義在於科普,這也正是“區塊鏈需要遊戲”的原因。至於“神奇江湖”、“哈希莊園”一類,可能只是區塊鏈化的小程式。

要求再松一些,是不是只要有積分體系,就能貼上“區塊鏈”的標簽?比如我們曾報導過的“步步換”,用戶每日的微信步數就是“算力”,換取的“動力幣”就是代幣。這樣看來,曲凱把“享物說”稱作“互聯網世界給區塊鏈的答案”,也不足為奇。

除了遊戲化,區塊鏈+小程式,還有哪些化學反應?對不起,可能只有物理反應。

以“區塊鏈”、“以太坊”為關鍵詞,搜索微信小程式,返回無結果。微信可能已經封禁了相關檢索。不過,搜索“幣圈”、“鏈圈”可行,只是很多結果無關。

新榜的“小程式查查”工具中,可以檢索到“區塊鏈”等關鍵詞。不過因為微信搜索關閉,並不能一一點擊試用。我只能憑借過往經驗和報導略作盤點:

第一,資訊類。除了查幣價、行情的小程式,還有社區類的。比如“幣圈密報熊”,展示區塊鏈行業的八卦、項目內幕、行情預測等。雖然已沉澱不少內容,但從動態發布時間來看,平均一天隻產生個位數的帖子,流量堪憂。

第二,發糖果類。“空投”是幣圈裡流行的行銷方式,俗稱“發糖果”。很多項目會在白皮書裡寫著,恆定多少代幣,公開發行多少,團隊儲存多少,用於行銷多少。這類小程式的作用就是收集用戶錢包地址,以少量代幣為誘惑讓用戶參與分享轉發。

第三,電子合約類。騰訊“小協定”號稱是第一個區塊鏈小程式。官方聲稱,用戶3分鐘就能創建一份不可篡改的協定。不過上線僅兩天,“小協定”就遭遇下架,原因是微信不支持加密服務。這不禁讓人懷疑,小程式是否真能搭載區塊鏈技術,這種電子合約的法律效力又值幾何。

騰訊“小協定”

第四,防偽溯源類。基於不可篡改等特性,區塊鏈技術的一大應用就是溯源。京東“智臻生活”小程式,唯一作用就是商品溯源。消費者掃描商品溯源碼,就能在小程式查看商品的全流程溯源資訊,包括從原材料採購到上架的每個環節。看起來,這更像是一個更新版的“物流追蹤”。

以上幾款區塊鏈小程式,存在共性問題:有沒有上鏈無從得知,而且並沒有利用小程式特性

事實上,只有發糖果類的小程式,希望借助小程式的分享能力做行銷,但很多用戶不認可代幣的價值,小程式也就難以出圈。其它幾款小程式,最多是利用小程式更簡單、輕便的特性。說白了,還是個“試水”和“科普”作用。

一個被很多人鼓吹為下一個“互聯網”的技術,到了小程式的領地毫無施展太空。區塊鏈外殼下的積分商城,一些傳播不起來的小工具,構成了區塊鏈小程式的全部。不過,就算是在DApp(Decentralized App,去中心化應用)領域,區塊鏈技術也無法完全落地。

真·不能苛求小程式更多了。

新榜近日推出小程式生態圖譜查詢工具,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體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