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Lyft開盤暴漲的背後:它真的值222億美元?

Lyft於3月29日正式掛牌,成為今年首個上市的矽谷獨角獸,也躋身全球共享出行領域IPO第一股。它的象徵意義都有哪些,又是否會變成輿論指責的燦爛煙火?

網約車第一股的壓力

美東時間3月29日,美國網約車公司Lyft正式於納斯達克掛牌交易,成為自2017年3月Snap上市以來,IPO估值最高的創業企業。該公司的股票代碼為LYFT,開盤價報87.24美元,較之前每股72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價格上浮了21.2%。

最終,Lyft股價收於78.29美元,市值約為222.46億美元。掛牌首日的好采頭,也使得很多投資者首次有機會押注於共享出行行業的未來。

Lyft上市使用了雙重股權結構,其創始人Green和Zimmer對股票進行了結構調整,使得他們共同擁有49%的投票權,足以對重大決策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其他的大贏家包括該公司的一些早期投資者,如持有股份價值15億美元的通用汽車,以及持有股份已經價值10億美元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

儘管Lyft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經虧損近30億美元,但投資者們似乎仍然對它保持很大的信心,相信Lyft日益增長的人氣以及未來可期的回報。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Lyft在2018年已經擁有190萬司機並服務了3070萬乘客,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多個城市運營業務。去年,Lift的營收翻了一番,達到近22億美元,這可能是吸引投資者參與IPO的又一主要原因。如今該公司已經吸引了新的司機,並從Uber手中奪取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如今,它在向公眾出售股票的競爭中也領先於比其更強大的競爭對手——Uber。

儘管如此,Lyft的盈利能力並不確定,該公司在IPO過程中披露的信息中表示,Lyft可能“永遠不會成為一家盈利的公司”。Lyft招股書指出,“我們有淨虧損的歷史,可能無法實現或保持未來的盈利能力”。

Lyft能搶先在Uber之前上市,雖然是一場勝利,卻未來也存在著一定的挑戰和風險,包括與Uber在和傳統計程車公司爭奪客戶的過程中,它將會面臨價格競爭壓力以及不可預測的市場變化。

抗議聲中的資本狂歡

掛牌當天,對於Lyft高管團隊以及投資人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據悉公司將在洛杉磯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但是近幾天,另一股聲浪也在同時“響起”。根據Fastcompany的報導,數百名司機近日在加州洛杉磯、舊金山以及聖迭戈發起抗議,抗議這兩家網約車公司削減薪酬,缺乏透明度。此外,Uber和Lyft長期以來都利用投資者的資金來補貼運營。

“就像Uber和Airbnb一樣,這是一門長期賠錢的生意,但是它正在迅速發展,而且在未來可能會值很多錢,”佛羅裡達大學研究IPO的金融學教授Jay Ritte表示,“這使得對公司進行客觀評估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你必須對一些本來就難以量化的事情做出非常多的假設。”

同樣,《富比士》雜誌本周也撰文表示,消費者、創投企業和媒體都樂於聽到初創公司關於夢想的故事,卻很少有人關心這些創企的業務模式是否能夠能夠持續發展。“因此包括網約車服務公司Lyft和Uber,以及共享辦公空間創業公司WeWork、電動滑板車公司Bird等等,最終都會如曇花一現,在刹那間的輝煌後永久地歸於沉寂。”

《富比士》文中不被看好的Uber,很快就將開啟IPO的大門。

據知情人士透露,優步也將於4月發布公開S-1披露文件,並啟動投資者路演。在美國網約車市場中,這兩家公司在各個方面一直處於競爭狀態。過去兩年,Uber內部調整、人事變動頻繁,引發爭議的性別歧視醜聞、與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企業Waymo的官司,以及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被掃地出門後,時任Uber總裁、公司二把手Jeff Jones等多位高管的陸續離職,都對其造成了嚴重打擊。

據TXN Solutions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中,Uber的市場份額從90%下降到75%,而同期Lyft的市場份額已經升至24.7%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3月26日Uber官方確認,他們已經以3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中東競爭對手Careem,包括17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和14億美元的現金。這次交易,也成為中東地區科技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交易。英國《金融時報》曾指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這兩家投行對Uber的估值預期曾達到1200億美元,這將使Uber的上市成為科技行業規模最大的IPO之一。

目前,Uber高管以及背後的投資人都對Lyft的掛牌上市表示“無所謂”。公司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前不久在一次採訪中就強調,自己並不擔心Lyft搶先上市,市場對這兩個公司仍有更大的需求。

共享經濟的未來在哪裡

實際上,IPO對於這兩家企業背後的資本是一場盛宴,而對這兩家公司而言,卻是考驗的開始。Uber和Lyft雖然在共享出行方式上更加便捷且擁有更好的調度模式,但是從本質來說還是屬於計程車服務的形式。

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人能想象得到我們可以通過這種計程車方式去到城市任何一個角落。因此共享出行服務的支持者們喜歡強調,美國的大多數汽車都耗費了大量時間停放在停車場裡,應該有一種方式可以重新利用這些資源。

Lyft成功上市是今年幾家備受期待的大型科技IPO中的首場秀,也成為近年來矽谷最受歡迎的創新轉折點。雖然Lyft股價的上揚標誌著公眾對共享出行模式的認同,誘人的折扣力度以及門到門的拚車服務,也使得計程車行業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但許多人仍認為,這種按需叫車模式只是在無人駕駛汽車普及前的一塊踏腳石。

Uber和Lyft都希望可以通過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幫助他們降低支付給司機的費用,儘管這種大規模部署可能還要很多年,但是他們都把賭注押在了無人駕駛上面。未來,他們可能仍需要投入了上千萬美元用於相關係統的研究和開發,但是這可能比和司機分攤收入更為劃算。

實際上,這兩家企業也在與其他的矽谷巨頭競爭,比如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的Waymo,該企業設計並製造了自研的雷射雷達和視覺傳感器等設備,並且在美國當地時間3月19日宣布,近期會在鳳凰城再開設一個技術服務中心(道路測試和技術研發)。在自動駕駛領域,Waymo可以說已經遙遙領先。

關於網約車模式的未來挑戰,不僅在於無人駕駛技術:Lyft所做的滑板車、自行車和城市自動化領域的投資,也可能成為對自身業務發展的挑戰。當地時間3月29日Lyft對外表示,它將每年投資5000萬美元用於城市的交通計劃。這些投資將包括為病人和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免費或高折扣叫車服務,以及發展自行車、滑板車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Lyft最近斥資數百萬美元收購了北美市場上最大的共享單車公司Motive,這筆交易被認為價值約2.5億美元。 Lyft表示這些自行車和踏板車是“全新的”,並表示“不確定對自行車和踏板車共享的需求是否會繼續增長並獲得廣泛的市場認可。” 實際上,在這些收購動作進行的同時,中國的摩拜和ofo正因為高額虧損,在全球多個海外市場撤回或即將撤回當地的共享自行車業務。

根據TechCrunch的數據,Uber近一年來也對相關領域加大了類似的賭注,例如收購了估值近2億美元的電動自行車初創企業Jump。在2018年,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Bird和Lime已經席卷了美國各個城市,Uber和Alphabet都投資了Lime。去年年底,福特汽車公司通也過收購Spin,向共享滑板車市場進軍。

對於共享出行企業來說,共享汽車和共享滑板車(包括電動自行車)已經不僅僅是幾選一的問題,而是在未來有必要把這些服務都提供給用戶。

【結束語】

回到Lyft本身,實際上Lyft在自己的財報中巧妙掩飾了一個沒有盈利希望、苦哈哈掙錢的商業模式,包括Uber也是如此。除非繼續抗住堅持到無人駕駛的普及,否則Lyft以及Uber這些共享出行領域的燒錢大玩家,真的會像《富比士》雜誌判斷的那樣,都將成為曇花一現。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風雲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