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講壇 | 抗病毒治療時代,中醫藥在慢性B肝治療中的地位

李筠 主任醫師

菊梅肝病醫生集團首席專家

原解放軍第302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中心主任

導讀

中醫中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早在2000年以前,中醫四大經典之一《金匱要略》當中就有專篇討論黃疸病治療的內容,所提出治療黃疸的方劑、方法以及藥物目前仍然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它對黃疸病因的闡述目前仍然有效指導臨床治療。應該說中醫藥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中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於近年來抗病毒藥物在慢性B肝治療中的廣泛使用、社會上中醫虛假廣告的干擾以及近年來中醫藥存在濫用問題,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對中醫藥的信任,影響了中醫藥在B肝治療中的地位。

在B肝抗病毒治療時代,中醫藥是不是過時了?今天我們特別邀請菊梅醫生集團首席專家李筠主任,談談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中醫藥在肝病治療中的作用。

01

抗病毒治療作用

我國現有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例,國家每年用於肝病的醫療費用有資料顯示在上千億,治療肝病的醫療費用給國家、家庭、社會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B肝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病情,目前抗病毒治療目的是通過抑製病毒的複製或者表達,控制肝臟的炎症,減少肝硬化、肝細胞癌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期,這是目前能夠做到的治療目標。而徹底清除病毒,不管中醫還是西醫現在都達不到。

中醫在抗B肝病毒方面,還沒有找到一個非常確切的特異性能夠殺滅B肝病毒的中藥。因為中醫治療是一個整體的調理,從整體上進行臟腑功能的調節,不像西藥專門針對B肝病毒或者B肝病毒複製的某一個位點。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而清除病毒。

臨床上,中醫往往採用辨證和辨病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多層次、多途徑整體治療乙型肝炎,目前有一定的進展。中醫認為,正氣不足是造成B肝病毒感染的內因和基礎;濕熱疫毒之邪侵入體內是乙型肝炎發生的外因和條件。通過中醫中藥辨證施治改善患者癥狀及機體的病理狀態, 充分發揮中醫整體調節、 標本兼治的優勢, 通過中藥多靶點作用發揮免疫調節、抗病毒的作用, 清除HBV。

國內有多家研究機構研究發現,很多藥物具有體外抗B肝病毒的作用,比如一些清熱解毒藥、活血化瘀葯等,至於體內的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中醫藥抗病毒有一定的潛力可挖。

02

調理改善肝炎癥狀

肝炎病人經常出現食欲不振、身體乏力、腹部脹滿、肝區疼痛、煩燥易怒、噁心嘔吐、睡眠不好等癥狀。中醫古代就有人認為「人有所苦謂之病」。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出現以上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而且對疾病的恢復也是不利的,從而影響到情緒,情緒反過來對疾病的恢復產生不利的影響。

在B肝的治療中積極改善臨床癥狀是非常重要的。針對這些情況,中醫中藥治療非常有效,能緩解病人痛苦、改善精神狀態,這對病情的恢復、生活品質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肝病治療方面,中醫學強調整體觀念。醫聖張仲景在其《金匱要略》當中第一篇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提出非常明確的治療原則。中醫所說的「脾」和西醫所說的實質性臟器不完全等同,更多的是指其功能,而「脾」和「胃」又是互為表裡的臟器。肝炎病人往往有脾胃功能下降,消化功能不良,食欲不振,不想吃飯等表現,肝病往往影響到脾胃的功能,治療的時候不應該見到肝病隻治肝,應該同時去調理脾胃。

03

抗炎保肝、退黃疸

肝炎病人往往出現肝功能異常,如轉氨酶升高或血清膽紅素升高等,中醫認為與濕熱、瘀熱等因素有關。這種情況下往往採用清熱解毒或者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等中藥治療,改善肝功能,消除或者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以及促進肝組織病理損傷的修復。通過抗炎保肝、消退黃疸,可以有效地控制肝臟的整體炎症,進而防止肝纖維化、肝硬化,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後。

中醫中藥通過辨證和辨病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臨床上,根據不同的中醫證型選用不同的方葯。還有一個辨病的思路在裡面,針對肝炎所出現的臨床表現,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發病機理和中藥的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濳方用藥,選用一些有針對性的能夠降酶、退黃疸的藥物,比如常用的五味子、茵陳、赤芍、垂盆草、水飛薊、金錢草、黃芪、蒲公英等等藥物。中醫藥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炎保肝治療方面特色明顯,療效確切,臨床上常用的抗炎保肝葯絕大多數都是中草藥或者是中藥的提取物。

早在70年代,解放軍302醫院陳菊梅教授首先發現中藥五味子具有降低轉氨酶的作用,並據此研製出系列降酶新葯,至今五味子製劑仍然是臨床治療中的常用有效藥物。

04

抗肝纖維化作用

這個是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肝纖維化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國外在探明發病機制的同時想尋求有效的藥物,但是因為發病機制牽扯到很多信號通路,阻斷了一個通路,可能另外一個通路發生代償作用,所以一直沒有切實有效的藥物。而中醫中藥在抗肝纖維化方面已經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的療效。

中藥抗纖維化的作用是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啟動,經過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中藥從治療肝纖維化的基礎一直到臨床的效果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現在中醫藥抗纖維化研究也是本著循證醫學的原則,隨機對照多中心的方法進行,效果還是非常樂觀的。而且逐漸認識到,B肝抗病毒治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長期抗病毒治療只能部分改善肝纖維化,抗纖維化治療是控制肝病進展的重要環節。

近幾年來,國家也不斷加大對中醫藥抗肝硬化和肝纖維化研究方面的投入。比如在國家「十二五」重大專項的多中心、大樣本的多個臨床研究中,安絡化纖丸、復方鱉甲軟肝片聯合抗病毒治療,都初步顯現出在抗肝纖維化方面的優勢。

臨床實踐表明,中醫藥因其對人體的綜合調整作用和確切療效,在防治B肝相關併發症,如腹水、B肝病毒相關性腎炎等方面,以及提高抗病毒治療療效、降低耐葯的發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正確把握中醫辨證施治,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

結 語

臨床實踐表明,中醫藥因其對人體的綜合調整作用和確切療效,在防治B肝相關併發症,如腹水、B肝病毒相關性腎炎等方面,以及提高抗病毒治療療效、降低耐葯的發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正確把握中醫辨證施治,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

李 筠 主任醫師

菊梅肝病醫生集團首席專家,原解放軍302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主任,國家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全國首屆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北京中醫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型肝炎,肝衰竭,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

出診地點

北京長峰醫院菊梅肝病中心

北京市豐台區靛廠路291號(302醫院北三門向北直線500米)

出診時間

專家門診:每周一全天

特需門診:每周二上午

預約電話

010-63866192 ; 1352123743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