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村大廠招工難,女性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大年初十,在中部某省份的農村地區,一家服裝廠打開大門,迎接工人們正式上班。格外醒目的是,工廠門口擺放著一個紅底黃字的大幅招工廣告牌。

這家工廠就在第一財經記者老家附近,這塊廣告牌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被擺在了工廠門口。但在八九年前該工廠剛搬來時,當地村民想進去做工,還要托人找關係。

這背後是勞動力市場的變遷。近年來,隨著大城市中製造業企業的勞動力等各方面成本節節攀高,不少工廠搬至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但如今農村招工也已不如以前容易了,除了大量青壯勞動力去城裡謀生外,越來越多的婦女也逐步跟隨家庭進城。

農村女性勞動力流失

記者老家附近,這幾年大大小小的服裝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廠裡的工人多是中年婦女,這些留守農村的女性勞動力趁白天孩子讀書時去工廠做工。此外也有年齡偏大或者體弱的男性,甚至還有不願出遠門打工的年輕姑娘。

上述服裝廠在記者老家已是規模較大的了,但近幾年工人數量逐漸減少。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剛開業時,廠裡有200多位工人,2017年也還有近200人,但2018年就差不多只有150人了。

了解內情的人士表示,雖然2018年訂單少了,但其實生意還可以,人變少主要還是不太好招了。

梳理下來招工難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方面,一是勞動力的不穩定性。例如在老家照顧學齡孩子的婦女時間較為分散,難以滿足工廠的要求。

一位在上述服裝廠流水線工作的工人說:“村裡大部分待在家的人都是為了照顧孩子,但在一般的小服裝廠裡工作,中午還可以回家燒飯給娃吃,傍晚可以在孩子放學時回家。而這個廠子比較大,一人一道工序,如果你回家早,就會影響其他人的進度,所以大工廠難招人。”

她補充道,小服裝廠也是一個人一道工序,但一個人提前下班,可以把活給一些手快的人做,雖然這樣也會導致出貨慢,出貨量就低。

此外還有生育二孩的因素,據第一財經記者觀察,當地對生育二孩還是有一定熱情的。2019年1月23日,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在統計局官網撰文表示,2018年,我國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數和比重明顯高於一孩。

另一方面,青壯男性勞動力去城市謀生後,越來越多的女性也追隨他們的步伐,向城市轉移。

去年元宵節前,村裡一位年輕的婦人就辭去了上述服裝廠的工作,帶著四五歲的孩子去當地省會城市和丈夫相聚了。雖然孩子轉入的幼兒園一學期學費要5000多元,比老家高得多,但她並不後悔。

近年來,一些城市的配套設施逐漸完善,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吸引力也逐步增強。例如記者老家的一位在北方和丈夫一起務工的婦女,雖然她兒子已經上初中了,但因為她所在的城市已經放寬了限制,允許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參加高考,所以她並不擔心過幾年孩子去哪裡高考的問題。

部分城市也在降低農民工的落戶門檻。比如,東莞去年表示取消積分入戶,放寬農民工等八類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副所長左曉斯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農村工廠招工沒有以前容易這種現象可能會越來越普遍。“這些工廠就是看中了農村留守婦女既想照顧家庭又想賺錢的心理,才搬到農村的。但在一些鄉村,這不是長久之計,婦女也會逐步跟隨家庭進城。”

他補充道:“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少農村的青壯年和高技能勞動力會流向大中城市,弱一點的也會流向大一點的縣城和中心鎮。廣東一些農村,很多老人孩子就搬到了中心鎮,雖然他們在鄉下有房子。”

農村大廠的應對之策

雖然上述大服裝廠招人不如以前容易,但是當地不少人認為,小工廠招人還是比較容易的,畢竟工廠規模相當於一個小作坊,所需要的勞動力較少,工作方式也很靈活,基本上能滿足留守婦女照顧家庭的需要。

此外,近年來,農民外出務工人數的確在下降。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我國農民工調查監測報告,2015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7747萬人,比上年增長1.3%,其中外出農民工16884萬人,增長0.4%。到了2017年,數值略有回升,農民工總量達到28652萬人,增長1.7%,外出農民工17185萬人,比上年增加251萬人,增長1.5%,但仍大幅低於過去5%左右的水準。也就是說,更多的農民工還是希望回到家鄉附近。

這也就要求有一定規模的工廠還需要在靈活就業、加強職業病的防護等方面多下功夫。

左曉斯還提出,企業要往人口密集的地方搬,經濟程度越高的地方,人口的集中度也就越高。雖然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成本高,但企業可以搬到周邊成本較低的地方,這樣在產業鏈配套和物流上也較方便。

記者的一位熟人數年前就將工廠搬至湖南老家某城市的郊區,雖然如同全國不少工廠一樣,招工難在所難免,但相對來說要容易不少。該市人口基數大,人口流出不多,為他們工廠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勞動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