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舊金山為何要限制人臉識別

圖/視覺中國

人臉識別,是當下人工智能的熱門領域之一。但對於人臉識別是否應該用於執法,美國正處於立法爭議階段,部分地方政府對人臉識別技術展現出了謹慎和排斥的傾向。比如,近日有報導稱,舊金山或將成為美國第一個禁止人臉識別的城市。

對人臉識別,美國不同部門態度不同

今年1月,舊金山提出了一項關於監視技術的行政法規——《停止秘密監視條例》,要求該市的政府部門在使用或購買監控技術前征求監事會的批準,並且每年向監察委員會提交監視技術設備或服務的審計報告。

針對人臉識別技術,該條例特別指出,“人臉識別技術危害公民權利和公民自由的傾向大大超過了其聲稱的好處,這項技術將加劇種族不平等,並威脅到我們不受政府長期監控的生活能力。”

某種程度上,西方很多技術應用場景發展得比較慢,就是“重隱私”觀念下的身份信息洩露疑慮延緩了發展。

當然,這並不是說人臉識別技術不該用於執法。人臉識別用在追捕逃犯、重要場合快速安檢等,都是有必要的。早前,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已與機場和航空公司達成合作,利用生物識別攝影頭部署人臉識別解決方案。該系統的一個作用是幫助識別非法滯留在美國的簽證逾期人員。目前,這套生物識別系統推出至今已幫助識別出7000名簽證逾期人員。所以,美國的相關部門對此很積極。

而且,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識別簽證逾期人員,這與國家安全相關,也是可以接受的。

需要指出的是,舊金山對人臉識別的禁止,並不是全城區域內禁止,只是對政府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的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至於商業上的應用,比如手機刷臉支付,則並不在此之列。首先,這是因為在商業上、生活中,消費者通過“刷臉”解鎖手機、進行電子支付,是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大趨勢,很難禁止。其次,在商業上的相關應用,消費者是有選擇權的,你可以選擇刷臉識別,也可以選擇密碼識別。第三,與逛街被記錄不同,解鎖手機、登錄和使用手機應用,均必須提交身份信息,消費者刷臉,並不意味著多付出額外的個人隱私信息,得到的卻是很大的方便。當然,即便如此,仍有相應的法律與規則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數據。

以客觀審慎態度看待人臉識別

從更深層面看,這體現了決策機制與新技術發展之間的微妙關係。歐美國家的決策機制體現了普通人對新技術的態度。而且,這種機制一定程度上會放大普通人的焦慮,甚至會渲染這種焦慮,以獲得民眾的支持。然而,這對新技術的發展並不是那麽友好。

歐洲有比美國強得多的法律、法規保護消費者隱私,但實際上,這極大地限制了歐洲IT技術、行業的發展。在全球資本市場市值前十的公司中,新技術公司佔6家,比如微軟、蘋果、谷歌等,但沒有一家歐洲的公司,在這一波新技術發展中,歐洲已經落後了。

在最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 4月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了人工智能倫理準則,目的是提升人們對人工智能產業的信任——歐盟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沒有走在世界前列,在制定規則上,卻走在了前面。但在我看來,這個倫理準則會限制歐盟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比如,歐盟提出的“透明度”準則,要求人工智能的過程是“可理解的”“可複盤的”,雖然理論上可以做到,但人工智能越來越像一個“黑箱”,解讀行為的因果邏輯的成本會非常高。工程師們要理解“阿爾法狗”為何下在這裡,而沒下在那裡,可能要幾周、幾個月的時間;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複盤,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歐盟的這個規則被嚴格執行的話,會嚴重阻礙自動駕駛在歐洲的發展。對技術的過慮會抑製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技術水準,這反過來又會促成對新技術更嚴厲的態度。

2018年5月25日,歐盟議會通過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在歐盟成員國內正式生效實施,進一步加強了對用戶數據的保護。

但應該看到的是,歐洲在這一輪互聯網經濟中落後了,幾乎沒有大的歐盟互聯網企業,這個最嚴條例針對的其實是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

一項新技術得以蓬勃發展,必定是因為有需求。近幾十年來,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改造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技術的應用中,必然會帶來一些新問題、新衝擊,但單純的禁止是因噎廢食,正確的做法是,用客觀、理性、發展、審慎的態度,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公開的、廣泛的具體分析,從而做到趨利避害。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李冰冰 校對 劉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