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時期的中郎將是怎麽回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

讀過名著《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對“中郎將”這個詞不陌生——它出現的頻率實在太高了!

從小說的開頭,就有盧植、皇甫嵩、朱儁三個中郎將,領著軍隊,絕地反擊,把黃巾軍打得滿地找牙,給奄奄一息的東漢王朝強行續命。

而此後,隨著三國英雄們的出場,張飛、諸葛亮、龐統、曹丕、周瑜……雖然前綴不同,有的是“建威中郎將”,有的是“軍師中郎將”,有的是“五官中郎將”,甚至還有什麽“發丘中郎將”、“典農中郎將”的……

光從普遍性看,中郎將這玩意,在漢末三國時候,簡直就是一個爛大街的官職!既然這麽泛濫,一般想來這官位應該是不高、也不重要。

事實上,這官位很有意思:它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半大不大。到底怎回事?且看下面討論:

一、郎官和中郎

在古代,所謂郎官,其原始意義一般都跟皇室有關,比如什麽:議郎、中郎、侍郎、郎中,這都表示他們跟君主距離比較近。不過到後來,郎的意義被擴大化,秘書郎、著作郎、黃門郎等等,這些官位就讓郎官的含義更加寬泛了。

最早的郎官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稱為郎中。它的原意是王的直屬家臣,在走廊上擔任王身邊的警衛,當然,也會替君王處理一些政務。本來寫作“廊中”,後來因為“廊,通郎”,廊中就變成了郎中,再後來又演變成了中郎。

二、秦漢的中郎將

在秦朝,中郎將是皇家特種部隊的軍事統領,主要負責皇宮的警衛、安全,職責類比的話,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警備團團長。它的級別並不是特別高——是“比兩千石”,這放在今天大概就是副部級。但因為這個職位直接關係到皇室的安全問題,所以在秦朝,中郎將還是很有市場、很受歡迎的“實職”。

但到了漢朝,時代變了,中郎將的地位也就變了。首先西漢的中郎將變多了,具體來說就是一變三:原本單一的中郎將,變成了五官、左、右三個中郎將。至此,在《軍師聯盟》中曹丕曾擔任的五官中郎將已經出現了,雖然兩者的職權並不相同!但必須說,這個五官中郎將無論在西漢、東漢,還是三國,都是比較牛掰的。不過,西漢中郎將的主要職責還是統領皇帝近衛。

此外,中郎將畢竟是皇家衛隊的統領,一般來講,只有比較牛掰的人才能擔當這個職位。比如咱熟悉的飛將軍李廣,就因為功勳卓著、武功高強,在漢文帝時被招進皇宮當中郎將。

西漢的中郎將雖然一變三,但待遇品級基本不變——還是副部級“準兩千石”。

而自從有了一變三的先例,此後,中郎將就開始了分裂模式:漢平帝時又設置了統領虎賁軍的虎賁中郎將,再後來又設置了統領羽林軍的羽林中郎將。

在這一時期,中郎將雖然衍生出了新品種,但總體來講,還是皇家近衛統領屬性。

不過,隨著皇家業務的擴充,中郎將的業務範圍也擴大了。這個趨勢,其實在西漢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比如咱們熟悉的蘇武,他的職位就是使節中郎將,不過他這種中郎將,臨時性、象徵意味比較濃,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權力。

三、東漢的中郎將

而到了東漢,中郎將的屬性就更加明顯變化了。

這首先是由於東漢王朝的業務範圍擴大了,分出了使匈奴中郎將、北中郎將等職位。

顧名思義,使匈奴中郎將的作用就是出使、安撫、護衛匈奴,原本跟蘇武的官位有點像,是個臨時官職,但到了後來,隨著匈奴業務量的擴大和現實的需要,它逐漸成了常設官位。再後來,使匈奴中郎將乾脆改名叫北中郎將。

這麽一改,別看只是一小改,但中郎將的意義卻從此變了!起碼,它的職權範圍不再限於禁衛統領了。

四、漢末的中郎將

而到了東漢末年,隨著黃巾起義和地方割據的出現,中郎將就更加泛濫了。

首先是黃巾大起義,催生了漢末三大著名中郎將:北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當然,還有個湊數的東中郎將董卓。

至於為啥都是中郎將,嘿,這可能和東漢末年的軍事制度有關,當時凡是出征的將軍,都給臨時封個中郎將。

筆者考慮,可能這職位,說大不大,既然不大就不太容易擁兵自重,從而導致尾大不掉。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比如漢廷處理盧植的時候,就很輕鬆。

當然,這官職也不小,在當時他是可以統領校尉的。注意:在東漢末年,校尉是可以統領兩千人的中級武官,兩千人放在今天基本就是一個團的兵力。

而中郎將,就成了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中高層統兵將領。如果硬要和今天類比的話,那麽可能有點像“準將”或者“大校”。

其次是軍閥割據的出現。漢末先後經歷了黃巾起義、十常侍之亂、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亂等等,大漢王朝已經基本被打成了篩子,各路諸侯眼瞅著這混亂局面,紛紛拉山頭單乾,一轉眼諸侯就變成了軍閥。

這些個軍閥,級別高一點的是牧、刺史,級別低一些的則是太守、國相、將軍。

不過拉山頭嘛,也得拉人頭——人力資源建設那是必須的!他們的玩法也沒啥新意:封官許願,分原始股。

而他們最喜歡封的官職就是——中郎將!不大不小,很有面兒!

五、三國的中郎將們

比如董卓,就封了N多個中郎將。《後漢書·董卓傳》記載:

“(董卓)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黽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余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禦山東。”

看到沒,光董卓一個人,就起碼封了董越、段煨、牛輔、呂布等人為中郎將。

再比如劉備,他在得到諸葛亮、龐統之後,給他們的官位都是——軍師中郎將。

此外,徐庶是右中郎將,劉封是副軍中郎將,關平是典軍中郎將,糜威是虎賁中郎將。

基本都是中郎將,不過大家可別嫌劉備吝嗇,劉備當時的職位是左將軍,他能封的最大官職基本也就是中郎將了。

此外,赤壁之戰孫權手下也有六大中郎將,他們分別是:蕩寇中郎將程普,中郎將韓當,昭信中郎將蔣欽、建威中郎將周瑜、征虜中郎將呂范、橫野中郎將呂蒙。

當然,孫、劉都說了,老曹家自然也不能不提。曹操一輩子封的中郎將,那也多了去了,比如他兒子曹丕就曾任五官中郎將——這可是丞相的副手,基本算是最高級的中郎將了;此外,曹植曾經出任南中郎將,曹彰曾出任北中郎將。

而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封的幾個奇葩中郎將:發丘中郎將、典農中郎將、屯田中郎將。說起這幾個中郎將,簡直就是曹操的發家史。

先說惹人爭議的發丘中郎將,這官職雖然不見於正史——盜墓掘墳的事真上不了台面。這名詞主要見於陳琳寫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這種表述,雖然沒得到史學界的廣泛認同,可奇怪的是,在抓住陳琳之後,曹操本人居然沒有對這事矢口否認。而且,在當時吧,盜墓掘墳這種缺德事在軍閥之間本身就很普遍,比如:董卓、呂布之流,那都是明火執仗公開挖掘;此外,據《廣交春秋》記載,孫權也曾盜挖過長沙王吳芮、南越王趙嬰齊的墓。

甚至於,在後世,不管老曹願不願意,盜墓祖師爺的名號都安排給了老曹。

至於典農中郎將、屯田中郎將這倆中郎將嘛,一看名字就知道:這都是乾農活的!在破壞嚴重的漢末,怎麽恢復生產一直都是個難題,而老曹就率先想到了解決辦法——屯田啊!而且為了鼓勵耕種,他還設置了一系列屯田相關的職位,其中就包含這典農中郎將和屯田中郎將:看到沒,即便種地種得好,也能官拜中郎將。

六、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雖然漢末、三國時期的中郎將多如狗、遍地走,但其實,既有曹丕這樣副國級的五官中郎將,也有劉封、糜威等並不入流的雜牌中郎將。

所以,雖然看名字,大家貌似都是中郎將,但彼此之間的差距,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漢末三國時期大量出現的官職:中郎將》、《漢末三國十大中郎將》、《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