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於嘉:男籃第13人有多苦?李楠其實比誰都清楚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於嘉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兩個不懈努力的年輕人的故事,比他們的年齡大將近一倍的我,特別羨慕他們在這樣的年齡,有這樣的勇氣和動力,不惜一切代價向著自己的夢想和未來發起衝擊。這大概就是我們和他們年齡相仿時,所說的“與命運的搏戰”吧。其實現在想想,“與命運搏戰”這件事未必真實地存在,喏,比如堅定的宿命論者認為:每個人命運的劇本其實早就已經寫好了,無論你是信服也好,抗爭也罷,不過是體現出的狀態和形式不同,結果以其實已經是篤定的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都會產生類似的思維定式,也就沒有了那許多所謂的抵觸與抗爭。與世無爭,該是你的就是你的,爭也沒有用,這似乎是更被推崇的超然姿態。

那麽,那些努力付出的每分每秒,那些和命運搏戰的每一個回合,那些拚盡全力堅持的點點滴滴……到底有什麽意義?

在這支中國男籃當中,應該沒有人會比可蘭白克·馬坎體會得更加深刻。

了解可蘭的人都知道,他自我要求極為嚴格。無論是日常的訓練,還是比賽當中的態度,任何時候都經得起推敲。就不必再說他在今年總決賽時門牙受傷還繼續比賽的事兒了,從來國家隊報到直至現在,他的門牙也沒有修複。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事情是特殊個案,那麽如果你仔細觀察,就連賽前訓練的細節,可蘭都非常注重:昆山四國賽中國男籃三戰全勝獲得第一名,可蘭每場都沒有上場機會,但他一定是賽前練球,最後一個投射完畢回歸隊伍當中的,而且那個投射絕對會是一個定點三分。可蘭明白這支隊伍需要自己貢獻什麽,所以他非常努力,非常投入,不希望浪費任何一點點時間。對著鏡頭,可蘭說:“牙再怎樣都是臨時的,這種機會並不是每次你都能獲得的。”

我非常理解可蘭,畢竟他的國字號之旅還沒有真正走上一遭:2014年仁川亞運會是24歲的可蘭白克第一次入選國家隊大名單,在亞運會之前他遺憾落選,當時他接受採訪時說:“自己會在這段時間內多付出一點汗水,多付出一點東西,為後續多做一些準備。”2015年中國男籃征戰長沙亞錦賽,可蘭白克是電視機前的觀眾,他聽著離家鄉遙遠的長沙響徹體育館的《歌唱祖國》,看著隊友重回亞洲之巔直通裡約。2016年出征裡約奧運會,他是中國男籃12人大名單之外的第13人,離入選只差一步——2017年紅藍兩隊集訓名單出爐,可蘭又一次入選了大名單,但不站在世界大賽的舞台上,這條路就不算完整。

曾經有人跟他開玩笑說,他三次沒入選最終是因為每次都選擇身披13號戰袍,而13離12永遠都差那麽一步;但可蘭卻每次仍然選擇13號,他說他不信命隻信自己,三次落選反而讓他更加倔強。男籃合練已有數月,即將出征世界杯,以及有可能打進的東京奧運會。可蘭期待自己成為12人當中的一員,但能不能最終成行,他依然是那個態度:“我毫無保留,無論如何我都是中國男籃的一份子,我要努力和球隊一起進退。”

無論什麽級別的比賽,每一次暫停,可蘭都是中國男籃第一個從板凳席上跳起來,和走下場的隊友擊掌的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姚基金慈善賽的時候:比賽有一項特殊規定,第三節是姚基金希望小學的小朋友們唱主角的比賽,每次小朋友的小籃球打進矮籃筐之後,都有可能把籃網帶起卷到籃筐上;而每次這樣的情況發生後,可蘭都是中國男籃第一個衝到場邊一躍而起,把籃網打下來,讓比賽繼續正常進行的人——無論他是否最終留在這12人的大名單裡,他都認定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自己要用所有的實際行動來捍衛這個群體的榮譽。

這一點,李楠指導也許最有發言權。

2004年中國籃協決定為中國男籃聘請外籍主教練,先期帶領球隊訓練的是立陶宛主教練尤納斯,後期則是“銀狐”哈裡斯。在尤納斯帶隊期間,正值李楠傷病複發,按照球隊傳統習慣,都會給老隊員一些優待:比如說訓練量降低,甚至可以多休息幾天;又比如說根據傷病部位減少一些投籃訓練,在體能儲備和力量訓練方面多花一些精力……但尤納斯的訓練要求極為嚴格,不但不能有任何特例,甚至對老隊員的要求比年輕隊員還嚴格還苛刻。李楠回憶說,當時自己確實有非常強的抵觸情緒,覺得外教完全不盡人情,自己也很難和教練有任何溝通的改善,索性就申請離開國家隊,還能少受點兒罪。

但真到該做決定的時候,李楠反而躊躇了:畢竟這是他已經效力將近十年的中國男籃,就這樣悶頭一走了之沒個交待,自己都沒法兒說服自己,倒不如咬牙跺腳就這麽拚命練下去。要是教練一直這樣,真有那天把自己轟走,也認了,畢竟對自己對中國男籃都算盡心盡力了。這一堅持不要緊,反而讓尤納斯認識了真正的李楠。後面的故事各位也都知道了,李楠作為年過三旬的老將,作為中國隊的隊長,連續參加了2004和2008兩屆奧運會,尤納斯離開中國男籃的時候,曾經驕傲地說:“我的隊長是個真正的戰士。”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追逐夢想的方式。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好壞是非對錯,需要的只是讓自己在追逐過程當中不斷明確:追逐的方式與結果,是否是自己內心裡認定的。在我們親眼見證的中國男籃歷史上,就有很多這樣類似的故事——

2002年世錦賽莫科成為最後一個落選者,自己躲在宿舍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他跟自己說,如果再來一次機會,絕對不會讓它旁落,於是2004年和2006年,他參加了奧運會和世錦賽;2003年亞錦賽決賽逆轉韓國助球隊奪冠的功臣焦健,成為2004年奧運會男籃的第一批落選者,球隊出征雅典前,他把一顆紅寶石交給領隊匡魯彬指導,焦健說除了盼著它給球隊帶來好運,還希望這顆紅寶石能帶著自己的心願,和球隊一起登上奧運舞台。還有從1996年亞特蘭大到2004年雅典,每次都奮戰到最後一刻才落選的老將范斌,也是為了和大家相同的夢想而癡心不改。

對於未來有可能和“中國男籃”產生關聯的年輕球員們,如果捫心自問做不到所謂的清心寡欲與世無爭,那麽就請再多努力一點,像可蘭一樣堅持。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