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浪地球:硬科幻產業的一道曙光

文 | 闌夕

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太陽迅速衰弱,地球面臨被吞噬的危機。因此全球各國達成共識,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通過在地球表面建立推進系統,將地球推向4.2光年的星系以求生存下去,計劃將歷時兩千多年,在這段時間裡,離開裡太陽系的地球的地表不再適合生物生存,有限的人類轉移到了地下生活。而另一批被選拔出來的人,登上飛船,成為地球流浪之旅的導航儀。

這是「流浪地球」的背景。從結構上來說,「流浪地球」的故事圍繞著一對分別在地球和導航飛船上的父子來展開。這也造成了電影有兩條故事線同步推進的感覺,但是事實上主線是地面線。所有的核心矛盾,主要波折,人物成長全部都在地面線上,飛船線的主要作用是推進地面線的進度,解釋地面線人物情感基礎,並對地面線進行障礙設定,當然最後結局離不開兩根線合二為一。但是從講述核心來看,地面線是不可削弱的。但導演組卻放了一位出現在演員列表裡便咖位足以擔當主演的演員在副線裡,這可能本片唯一的小瑕疵了。

之所以說是小瑕疵,是因為這對觀影基本上造成不了任何不良影響。在故事的節奏控制和衝突設定上,「流浪地球」遵循了典型的商業類型片模式:以一個沒有退路的小危機入手,多幕推近到大衝突,在觀眾以為一切得到解決的時候劇情有了出人意料的變化。這使得觀影過程有了高潮迭起之感。同時在節奏上,輕重緩急也很到位。重大計劃制定和實施用了非常快的節奏,任務執行和人物情感渲染用的篇幅比較大,觀眾情感建立時間充分,對故事的投入度也就越高。打動了人,故事才好看。

然而,這到底是個科幻片,除了講故事之外,我們對它還有許多別的期待。

「流浪地球」在宣傳語中寫著「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現在看來,這句話在很大程度上也並沒有誇大其詞——至少是第一部「新紀元」的科幻電影,畢竟對於80後來說,上一部存在於記憶中的國產科幻可能還是「霹靂貝貝」。

腦洞很妙,符合劉慈欣一貫做派。類似於「三體」,在這裡劉慈欣也做了一個全人類面臨的無法進行任何緩解性奮鬥的生存危機設定。這個設定讓小說在一個大格局下展開。然而原著2萬字的故事,裡面有許多真實化細節是文字不必做到但是電影無法避開的。如果完整遵照故事背景巨集大敘事,很容易空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原著的大設定下,電影再造了這段流浪旅程上的一個重大故事。

近年說得上名字的科幻片裡大概主要就是「星際穿越」、「地心引力」和「星際大戰」系列了。「星際大戰」因其龐大的世界設定和繁多的延伸,更適合和魔戒哈比人系列放在一起。另外兩部裡面,「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更相像。除了都是太空+地球,父親+子女兩條敘事線以外——說起來這裡面都是一個不被理解的父親和叛逆的子女最終和解的情感線——也都是強想象下的真實化。

科幻電影的重要爽點之一就是具象化和真實化,因為科幻的原生之罪就是誕生於想象。只有事無巨細地將那個世界變得具體,才有可能讓觀者信任並走進故事世界。多年來,中國好的科幻小說常有,而科幻電影卻未嘗有。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基於此。天馬行空容易,搭建世界難。

在具象化這一塊,「流浪地球」的完成度和精良度感人。大明星基本上都是友情客串,主線演員啟用新人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特效的預算。大到冰封地球的城市地貌,龐大的推進裝置的工業細節,地下居住區的生活場景;小到交通工具應用,服裝及其智能操作的創意,駕駛室內的儀表細節,人類因自然條件變化而不同的生存經驗的設計,都非常真實地還原了故事發生的環境。這些細節是龐大的工作量,隔著螢幕都能想象導演手裡厚厚的設計圖紙和構建說明。

科幻電影的重要爽點之二是突破已知。這裡面的前提條件是已知。首先必須基於大眾所熟悉的一些基本物理或天文規律,其次要打破這些基礎規律的局限,展示在這些基礎規律之上,躍出普通認知範圍內後,規律的作用和遷移。比如觀眾知道太空環境無阻力,卻可能不明白無阻力環境下一個有速度的太空小垃圾能摧毀大型設備,這就成就了「地心引力」的震撼;觀眾知道重力和時間這兩個概念,卻可能無法想象因重力造成時間維度改變,這就讓人們在「星際穿越」裡大開眼界。

「流浪地球」也做到了這一點。已知的是地球的自轉,太陽的重要性,未知的是這一切改變之後,生活面臨著什麽;已知的是木星和萬有引力定律,未知的是自然規律導致的地球危機。這樣的突破常識的體驗就是來自科幻的美妙之處。規律如何作用於人類,人類又如何在不可抗中四兩撥千斤,它滿足了所有人的征服欲。

「假如你沒有你所照耀的一切,你的幸福何在!」在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篇,對著偉大的太陽,主人翁說了這句話。

太陽是偉大的,但是如果沒有依賴著太陽活著的這些美好生命,那麽太陽也只是宇宙裡最平凡的恆星。渺小的歌頌者才是成就偉大的核心。而這,又是「流浪地球」的矛盾點:是理性地犧牲掉部分,還是感性地對哪怕一個個體都不拋棄不放棄。本片的核心價值觀,也非常符合當年社會的主流思考。被故事和特效圍繞過後,觀眾尚能獲得一個反覆咀嚼的余韻,電影的層次感因此而生。

事實證明「流浪地球」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上映4天票房突破10億,儘管網友偶爾還會遺憾於細節上的瑕疵,但是總體8分的好評度是無可置疑的。對於中國終於出現了一部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的科幻大作,「紐約時報」也給予了應有的關注,稱「中國電影業終於加入了太空競賽」,文中直言這部電影的預期就是要開啟中國電影工業的新紀元。好萊塢在科幻大製作上總是一枝獨秀,對於世界各地的影評人來說這都是值得寂寞的事情,因此在澳大利亞影評網站Flicks上有一篇影評顯得格外激動:「中國第一部主流科幻片絕對是個大贏家,如果它真的預示了中國電影的未來,那未來想必相當甜美。」

其實如果硬要說一部影片就能夠將中國整個電影工業帶入一個嶄新的紀元,確實是有些言過其實的樂觀。「流浪地球」的好評和高票房更多的是來自於眾多影迷心中的一種欣喜,就像遠在澳大利亞使勁安利這部影片的影評人一般,對於未來終於可以有所期待的欣喜。

新年伊始,對中國的科幻迷來說,這應該是個非常不錯的開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