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哈囉,這個劉阿鬥能不能扶得起?

江湖往事

共享單車江湖,風起雲湧。

這是一個拉杆子搶山頭的故事。2015年,“雙創”之風吹遍大地,共享模式開始流行起來,共享單車便是其中一種。自行車,這種改革開放初期風靡於大街小巷的交通工具,從此搖身一變,披上了共享的外衣,成為了科技出行新產品,受到了資本的青睞。

北京,一個從來不缺人談夢想的城市。資深媒體女記者胡瑋煒的夢想便是在藍藍的天空下,吹著和煦的風,自由自在地騎車。車隨處都能借,借完隨處停,用手機掃二維碼就能開鎖,聽起來挺不錯。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畢業的戴威,也有個夢想。他的夢想源於當初到大山裡支教時,哥幾個連輛自行車都沒有,整天跋山涉水,特別不方便。於是他決定搞一批大學生能隨意在校園內自由接駁的共享自行車,只能在校園裡騎,不能出去。

魯迅先生說,敢吃螃蟹的人,是令人佩服的。北京,從來不缺夢想,也不缺夢想孕育的土壤。胡瑋煒和戴威的夢想,在資本的加持下,不斷膨脹。

可惜的是,當夢想成長後,它再也不是原來的樣子。本該經受市場規律考驗的共享單車,在資本的裹挾下,根本沒有經過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規律,一路橫衝直撞,成為龐然大物。

燒錢,造車,投放,跑馬圈地。不用考慮成本,不用考慮盈利模式,不用考慮如何活下去。僅2016一年,摩拜和ofo雙雙融資超9億人民幣。ofo背後的金主甚至這樣對戴威放話,你不用管別的,你就給我使勁花,把量刷到第一就行。胡瑋煒在外界質疑盈利模式時,也曾經這樣講:創業的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永遠都是自己。就算這次失敗了,那也是一項公益。

在這樣的前提上,摩拜ofo等單車企業為了爭奪用戶,瘋狂發補貼。北上廣深,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摩拜小黃各種車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用戶騎個車選擇困難症都犯了。據不完全統計,共享單車行業共誕生過上百家企業,但絕大多數,用戶都沒聽過它們的名字。

胡瑋煒有句名言,“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後你都得還回去”。共享單車熱得快,冷得更快。由於投放量的角逐和無序發展碰到了城市公共管理的礁石,很快溢出可承受的負重,催生了一個個城市單車“墳場”。大量的僵屍單車讓本就擁擠的城市交通雪上加霜。各地交管部門發布“禁投令”,從未盈利的共享單車頹勢頓顯。

又趕上2018年資本寒冬,資本神話破滅,還好胡瑋煒退得早,摩拜賣身美團,創始人套現離場。戴威就沒那麽幸運了,堅持到底的他現在也只能堅持到底了,千萬網友等他退押金。

哈囉上位

如今大街上,共享單車幾乎銷聲匿跡,但是偶然會在幾輛橙色黃色車中發現幾輛藍色哈羅單車。沒有投放許可的哈羅單車竟然偷摸進京了。

哈羅單車,2016年出生於摩拜ofo兩大巨頭的夾縫中,並一直頑強地存活至今。憑借著“農村包圍城市”的戰術,雖未大富大貴,在二三線城市勉強過活,並充分挖掘了三四線五六線的人口紅利。

在摩拜和ofo之爭中沒能佔到便宜的“阿里系”,有意扶持自己的小弟,哈羅單車成了幸運兒。哈羅單車先是和永安行合作,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受讓100%股權給哈羅單車的經營方,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永安行的共享單車和哈羅單車業務合並了,這一行為可被看作是在殘酷的洗牌後,兩家共享單車企業的抱團取暖。

2018年,摩拜歸順,ofo垮台,哈羅單車成了資本的寵兒,全年共獲4輪融資,總額超150億人民幣,並且高調宣布:市場份額已經接近50%,日訂單量已達到2000萬單,成為行業第一,高峰值接近2300萬單。

看樣子,這是一個老大老二都完蛋,老三後來居上逆襲的故事。其實不然。摩拜ofo糟蹋了幾十億,沒走明白的路,不是換個企業就能走明白的。

有行業內部人員對哈羅單車的數據表示質疑,二三線城市人口數量本來就少,車輛使用次數自然相應減少,如何實現日訂單2000萬。

在早期馬化騰因為擔心共享單車人為損壞等問題而拒絕投資,現在這個問題至今仍未解決。目前整個行業是用人工盯防來防止損壞。在上下班高峰時間段,由人工將單車投放到馬路上,在之後的非繁忙時段再收回。繁雜的工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在消耗戰中,ofo投資人朱嘯虎依靠騎行收費的商業變現模式被打破,靠押金,靠車體廣告,摩拜和ofo已經證明了這條路走不通。包括押金收入、租用收入、廣告收入在內的總收入加起來,也不抵單車生產成本、市場成本、運維成本這些成本,可謂入不敷出。再加上免押金,讓原來就希望渺茫的商業變現路更加模糊。哈羅在全國實行免押金後,摩拜也隨之跟上,這下子可苦了ofo。之前瘋狂補貼,燒的都是投資人和用戶的錢,現在投資沒了,用戶的錢也沒了。

投放成本高、盈利模式困難、人為損壞嚴重、停放不規範、账戶押金風險等,共享單車現在遇到的問題,是行業共性問題。哈囉出行現在依然在走之前單車企業走過的路,依靠人力進行車輛運營等。當然現在哈囉體量還小,之前也只是在二三線城市運營,可以說自己運營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準,但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終點還是“城市”,而一線城市,才是檢驗能否真正存活的試金石。在外界質疑共享單車商業邏輯本身就存在問題時,尤其哈羅在整個行業依然求索時,吹噓自己,難以讓人信服。

在2018年9月17日,哈羅單車正式更名為哈囉出行。更名後的哈囉出行,增加了助力車、順風車、計程車入口。隨後哈囉出行開始漲價,一塊錢能騎十分鐘。這比之前的一小時一塊錢貴了不是一星半點。這個價格不要說在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的用戶也不好接受。

哈囉開始突破出行邊界,實際上是阿里對共享出行這塊大蛋糕,早已垂涎不已。這回終於靠哈囉出行殺入了滴滴和美團兩大巨頭割據的戰場,醉翁之意不在酒。

共享單車大戰,就像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摩拜歸順王興,戴威的吳國ofo被賊人所害,只剩下蜀國哈囉,背靠阿里,只是這阿鬥能不能扶得起?沒人知道。可惜阿里也沒得選了,就剩這麽個遺孤。

社會需要探索者,共享經濟模式需要鼓勵和創新,無論是胡瑋煒還是戴威,這些名字都應該被記住。但我們也必須反思,違背市場規律,單純靠資本催熟的發展方式是否正確。

共享單車這個戰場,或許沒有最後的贏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