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戰時中國海軍實力懸殊 在長江布雷阻止日軍 被俘水兵的最後身影

抗日戰爭期間,在長江下遊有著三大要塞,分別為馬當要塞、田家鎮要塞和江陰要塞。馬當要塞位於安慶上遊80多公里的長江南岸,是沿著長江從安徽進入江西後的第一個戰略要地。在馬當臨江的山上修建有炮台,同時以炮台為中心,東面的太山,西南面的金雞山形成了對馬當要塞的天然屏障。可以說馬當要塞是扼守長江咽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

1938年6月隨著安慶的失守,馬當要塞成為了保衛武漢的前沿陣地。隨著日軍的逼近,為了阻止日軍沿江而上,將長江上所有的航標摧毀,並在馬當要塞控制的江面上先後布下了1500多枚水雷,並沉船39艘阻塞江面。

當時日軍第三艦隊攻到馬當要塞時面對水雷和沉船受阻,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了排除水雷之上,並派出大批飛機襲擊中國軍隊的布雷艦船。導致中國軍隊的布雷艦船“威寧號”、“鹹寧號”、“長寧號”、“崇寧號”先後遭到空襲沉沒,船上官兵壯烈犧牲。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照片便是刊登在1938年7月出版的侵華日軍雜誌《支那事變畫報》上日本軍艦在馬當要塞附近江面,配合空軍針對中國軍隊的布雷行動時,我英勇的布雷水兵不幸被俘的照片。

在整個馬當要塞保衛戰期間,中國海軍官兵冒死布雷,付出了極為重大的傷亡代價。

當時中國軍隊之所以在馬當要塞采取水雷戰的方式阻止日軍,是因為水雷成本低,鋪設難度不大,而日軍想要掃除水雷的成本則需要十倍甚至上百倍。

當時中國海軍所使用的水雷主要為飄雷,在一定深度的水中漂浮,並隨著水流漂流,不易被日軍發現。根據當年曾參與布雷的原台軍海軍副司令池孟彬晚年的回憶:“布雷沒什麽技巧,端視欲布雷數的多寡出動人數。由陸軍的擔架隊四個人抬一個雷,另各有一人或二人替換,雷管由布雷隊人員保管。掩護隊則視情況而定,若局勢安全,通常派一連,最多至兩連。當擔架隊將雷抬至江邊,布雷隊士官兵即接手,將雷抬到船上。布雷前先在船上測水的深度,再由兩到四個士兵安裝雷管,去觸角罩,裝上電液瓶,定好深度,將雷推到水流深處,分批施放。”

不過日軍在遭到水雷阻止後,放棄了從江上進攻的計劃。轉而選擇沿長江南岸向馬當迂回,在佔領黃山、香山、香口以後,馬當防線瞬間瓦解,最終在6月26日,在日軍施放毒氣,援兵遲遲不至的情況下,馬當要塞官兵陷入重重包圍,最後傷亡殆盡,要塞淪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