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剛上市即暴漲的Zoom,憑啥區塊鏈圈愛用?

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戰略合作區塊鏈媒體“Odaily星球日報”(公眾號ID:o-daily,APP下載)

一句話描述全球鏈圈人都愛用的軟體:社群必開 Telegram,開會必用 Zoom。

Odaily星球日報採訪趙長鵬,幣安表示要用 Zoom;美國區塊鏈公司 Paxos 接受 Odaily星球日報採訪,也推薦用 Zoom;就連 EOS 各超級節點開“修憲會議”,也用 Zoom。

在鏈圈跨國採訪中,Zoom 的存在感顯然超過了曾經的 Skype。

Zoom 是一家視頻會議提供商。它的軟體你可以理解成 UI 稍微簡潔一點的 Skype;沒有朋友圈、沒有公眾號、只有通訊功能的微信。用戶甚至不需要注冊也能參與會議。它也可以支持傳統企業會議室硬體視頻會議終端、PC、沒有網情況下的電話接入,也支持跟 Slack 等企業協助軟體集成。

UI上非常簡潔的zoom

如今,這家公司上市了。昨天是 zoom 上市第一天,股價就漲了 72% ,估值達到 162 億美元。

創始人袁征一臉懵逼地

對《富比士》說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

富有好奇心的 Odaily星球日報也打聽了一下,為啥這個軟體區塊鏈圈都愛用?

流暢低延時,自動調整清晰度

用戶體驗好是鏈圈用戶們給出的理由,即便在跨國會議中也不卡頓、延時很低。

“確實很流暢,很好用。”秘猿科技王博就推薦過 Zoom。

雖然作為用戶的我,用的時候卻卡了一會。不過中國區代理告訴我,你這最後一公里的網如果太爛,我也幫不了你。

跟幾位雲視頻業內人士請教之後,Odaily星球日報發現,Zoom 在業內的口碑確實不錯,很多企業客戶都會用這款軟體。“有的場景對延時是不能容忍的,比如上課跟老師互動的時候。”雲直播平台毛豆網創始人李明表示,很多網絡課堂都開始使用 Zoom。

“為什麽說 Zoom 在使用過程中特別好?這跟時代背景有關。”李明認為,Zoom 創立之初剛好是PC互聯網時代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傳統的視頻會議行業是面向政府機構和超大企業的,因此主要是適應公司會議室的超大螢幕和多面設備。對於很多小企業根本給不起這個錢,未來雲視頻 SaaS 是增量市場;而且很多企業員工可能都是在二三線城市,別說會議室,可能連 4G 都還沒普及。Zoom 官網宣稱:“當你的移動設備在 3G 或 4G/LTE 模式下運行時,zoom app 根據蘋果公司的數據計劃帶寬使用指南只會發送最多 1MB/min 的數據。”

“Zoom一直就是定位移動互聯,它要適應各種移動網絡,3/4G網絡都有,甚至有的移動設備本身很挫,它很成功的是做了網絡自適應。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每個用戶的可用帶寬和螢幕的分辨率優化視頻。信號不好,畫面可以模糊點,但是音頻一定要好。”李明表示。

雲視頻產品經理陳堯則認為,“他們只有移動端和 PC 端,前期沒有會議室硬體端,相對圖像呈現的面積比較有限。”如上所說,傳統 to B 企業設備需要關注會議的大螢幕。

以前,企業的會議系統要搭建專線和系統,造價高昂。自適應 + SaaS 策略其實也讓 Zoom 變得不僅 to B 還 to C,何況兩者某種程度上本來就一體,畢竟用軟體的最後就是員工。今天的企業,員工遍布各地,不再只在高端辦公室裡。就像 Zoom 的創始人袁征所認為的,要重視員工對企業決策的影響。如果 C 端雇員感覺某個產品好用,自然會推薦給公司。

不過,某企業直播公司執行總監表示,對比過幾家 Zoom 的確是穩定又清晰,但依然有個普遍的缺點:“音頻碼率太低,導致會議的時候,若一方是在歌唱表演,那聽到的根本就不是原聲。”

廣布節點:燒錢建網+開放體系

在討論 Zoom 底層技術究竟有多牛逼之前,先需要關注的是節點部署規模。

幾乎每位接受 Odaily星球日報採訪的時候,都提到了 Zoom 的伺服器密度,這個是低延時的重點。

“如果你在廣州我在北京,我們要開一個會。如果最近的伺服器就是在上海,那(信息)都得繞一圈飛到上海去開會。這樣時延就會比較高。”李明舉例,若剛好北京海澱、廣州白雲都有離我們更近的伺服器,當然延時會低很多。如果會議雙方在不同國家和大洲,時延就更不用說了。

“(節點)比算法重要。”一位通訊行業資深業內人士直言,節點多這一點“很靠譜”,因為“確實底層做不出太大花來。”

“就好比我算法比你強十倍,那我得掉多少頭髮才能寫出來?”他開了玩笑,說明算法改進非一日之功。“我到歲數了,潛意識比較關心發量。”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鏈圈用戶感覺,在跨國採訪或者會議時 Zoom 體驗比微信或者 Skype 好的重要原因:微信和 Skype 的伺服器都主要集中在中國或美國,相當於每次互動都有一次信息“跨國傳輸”,Zoom 卻不用。

那麽問題又來了,Zoom 靠什麽鋪節點?

燒錢+開放。

開放指他們的授權策略。

“Skype 是封閉體系,代理商只能直接賣他們的账號,伺服器大部分在美國。Zoom 則是開放策略,允許代理商自行部署。” 2014 年就開始在中國代理 Zoom 的武天表示認為,這加大了代理商的意願。Zoom 授權了很多中國的代理使用它們的產品。甚至業內人士表示,有的國內企業直播公司的產品,“就是 Zoom 的技術包了個殼。”

這裡的開放,通俗理解就是, Zoom 會把自己的接口開放給代理商或一些大型企業,但後者可以對外保留自己的品牌,同時這些當地運營商幫助 Zoom 部署和運維節點,跟全球的 Zoom 共用節點,擴大了 Zoom 的節點密度。

還有敢燒錢。

“其實別家也有開放策略,也能部署節點,但跟 Zoom 比部署成本高,能達到 10 倍。”武天補充,Zoom 明顯燒錢鋪規模的策略,“比如你現在上他們網站下載軟體,你用是免費。”

毛豆網的李明也強調了 Zoom 在建網上的巨大投入,“他們也融了好幾輪”。他相信,Zoom 大部分的融資,都是投入到了建伺服器和算法上。“技術是需要燒錢的,小公司只能做些更易用的事情。”據 Crunchbase統計,Zoom 從 2011 年成立以來一共融了 1.6 億美元,其中在 2017 年的 D 輪就融了 1.2 億,紅杉資本領投。

表格來源:Crunchbase

挖來浙大博士,自研視頻編碼技術

建網之後,跟體驗相關的就是底層技術了。

“架構沒有採用MCU方式。”陳堯在此處提到的 MCU(multi control unit,多點控制單元),就是傳統多人視頻會議主流的設備架構。

根據公開資料,MCU 實質上是一台多媒體信息交換機。MCU與普通交換機不同之處在於,交換機完成的是信號的點對點連接,而MCU則要完成多點對多點的切換、匯接或廣播。它在多點會議中處理圖像、數據、聲音。決定圖像和音頻的格式和質量。

Zoom 用的,則是 CMC 視頻路由器。

根據 Zoom 官方技術介紹,這是 Zoom 系統(包括公有雲及私有雲)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是。 CMC 提供一個視頻會議的媒體流交換平台,是信令和媒體的一個控制點。

最開始提到的自適應性(AVL - adaptive video layering,自適應視頻分層),即根據會議各方的網絡帶寬、CPU的性能、設備分辨率等優化視頻,就是轉包的時候在 CMC 視頻交換機完成,Zoom 專利技術 H.264 SVC 視頻編碼可以根據接收方的帶寬和CPU的資源進行動態優化。

CMC 主要做包的轉發,視音頻編解碼的工作全部在 zoom 會議室型硬體終端上做。

這和傳統的 MCU 不同,傳統的視頻會議方案時延大,主要就是因為 MCU 必須要做編解碼的轉換以及其它的處理,增加了會議的時延。Zoom 的 CMC 視頻交換機則把編解碼轉移到硬體終端上進行,並對編碼進行優化。Zoom 給出的數據是,最大的時延不會超過200ms。

這裡說的對編碼進行優化,Zoom 官網提到的方法之一是:加大壓縮力度。

傳統壓縮技術較慢而且不能夠把文件壓得很小,否則會影響質量。

然而,Zoom 官網則表示:“Zoom在壓縮方式上投入了大筆資金在數年的研發後終於讓壓縮的速度更加的迅速,壓縮的文件所佔容量更加的小,最主要的是不會影響視頻、音頻的清晰程度。”

“壓縮率太高,如果丟包反而很要命。應該主要靠冗余和補償。”上述資深電信從業者表示,視頻編碼技術除了看壓縮,還需要看冗余和補償。“冗余就是同樣的數據,發多遍,或者不同形式同時發,特別是關鍵幀,補償就是丟了包但是想辦法給重建了,或者中間模糊一下讓人感知好一些。”

容錯性方面,Zoom 丟包率達到20%,也能讓用戶可以接受(招股書則說 40% 也能保持流暢)。而之前的MCU視頻方案,要求網絡的丟包率必須在1%以下。

能研發出勝人一籌的編碼技術,也離不開 CEO 肯下重本挖人。

“Zoom的視頻編碼確實是用匯編語言自己寫的。”武天透露,Zoom 請了浙江大學的凌波博士帶頭,這位博士是國內做視頻編碼算法比較優秀的,做出來的算是全球比較新的視頻壓縮算法。“凌波被 Eric (袁征英文名)挖到矽谷去了,他全家移民過去,現在 zoom IPO後應該財務自由了。”

極重銷售:低價推廣+讓每位員工當銷售

可是,新的架構帶來的流暢、網絡自適應等技術帶來的效果,不一定是 Zoom 特有的。

比如我們平時接觸的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也會自動調整清晰度。

“開放策略,使用了新的技術體系,加上正確的策略。”武天總結完也強調,其實行業整體都在使用新的技術體系,上面提到的很多技術效果不能算 Zoom 獨有的,只能說各家的解決方案不同,現在還沒有形成行業標準。

“原有的視頻行業 H.323 協議已經很久了,1999 年一個以色列人發明的,現在已經跟不上時代,很多視頻直播公司都在自研新技術。包括京東內部因開會的問題都自己做了一個新協議,聽說劉強東還獎勵個那個人;陳堯他們公司的協議也是新的。”即便作為 Zoom 中國代理,武天還是很實誠地認為,業內公司的協議底層效果都差不多。

確實,查閱公開資料,Vidyo 等移動視頻會議提供商,也主打“無需昂貴的老式硬體和專用網絡、價格實惠”等特性,Zoom 之所以光為人所知,跟他獨特的銷售策略是分不開的。

“底層的音視頻編解碼上肯定是有很多專利的,這個是最見不到效應的,只能改進用戶體驗,讓你的體驗保持領先。”李明認為這與創始人袁征的技術背景相關,讓他非常主要產品和體驗,而不像一般 to B 企業那種隻注重銷售。

體驗非常重要,但必須注重銷售。公開演講中,袁征總結過希望員工往何處發展,他提到:“以銷售為主導。”

“公司除了銷售團隊以外,其他所有人包括HR都應該是隨時都想著對外銷售公司的產品。”他說,電梯裡看到人要推薦 zoom;周末看到鄰居要推薦 zoom;受到銷售郵件不能刪,要回信讓對方用 zoom。

一個技術型的創始人,卻把銷售看得很重要。這也是我要學習的。這也是為什麽 Zoom 能盈利。”李明認為,這是很多技術型創始人欠缺的特質。

根據 zoom 招股書,每年銷售費用佔總營收一半以上,且比例連續兩年增長。反而研發費用比例在降低。

正如北極光創投分析師徐寧認為,在企業服務中,當一種技術成為標配,“0.1%、0.2% 的效果已經不足以稱之為壁壘。”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依然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的核心。

不如說 Zoom 有自身獨特 C 到 B 的銷售漏鬥,且這種策略非常符合目標客群。

“SaaS模式切中了中小企業的痛點:會議系統開發貴。”李明分析,中小企業本來就跟普通 C 端很像,對價格極其敏感,付費意願低。同時,中小企業人員少,管理扁平,普通雇員更容易影響公司層面的決策。

陳堯補充:“他們採用公有雲和按账號銷售的策略,大大降低了用戶的決策時間,使市場迅速鋪開。”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斥巨資買個會議系統,還不如先想想怎麽活下去。

這不就是大部分區塊鏈企業的現狀麽?區塊鏈圈裡用 Zoom 的很多,也許跟 Zoom 主打的客戶有關係:中小企業、對價格敏感、員工分布地域廣(意味著網絡水準參差不齊)。

看完 Zoom 的介紹,是不是更理解區塊鏈圈為什麽愛用?

——————————

文中陳堯、武天均為化名。

我是Odaily星球日報記者編輯盧曉明(lohiuming),文章如有任何疏漏歡迎指教,加好友煩請備注姓名、部門、職務和事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