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腫瘤藥物專家自白:癌症真相

文/韓璐 編輯/陳曉平

中國腫瘤免疫治療的新大門正在打開。

2018年底,中國迎來了自主研發的抗癌藥。首個國產抗癌藥PD-1單抗產品,來自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價格僅為進口三分之一。

國內承受著高昂治療費用,生存希望渺茫的癌症患者,終於迎來了全球最便宜的免疫治療救命葯。

在化/放療、靶向治療後,人類進入了免疫治療時代。對免疫治療本身以及PD-1,人們有很多理解與應用上的欠缺。《21CBR》記者專訪了君實生物CEO李寧,他科普了腫瘤產生的原因,腫瘤治療手段的進化以及腫瘤晚期合理治療的邊界。

以下為自述:

李寧為君實生物CEO

每一次的科學探索,都來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腫瘤由基因突變引起,如今擁有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科學的進步不是直線或者連續曲線,而是一個個台階的階梯式跨越。

數十年化療之後,迎來20年的靶向治療,隨即進入免疫治療時代。我們在一個認知平台上,不斷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階梯式上升;儘管從橫向看,我們在每個階梯上的停留時間在縮短,但並不意味著跨越難度也在降低。

腫瘤治療剛剛進入免疫時代,對免疫治療本身以及PD-1,有很多理解與應用上的欠缺,發現下一個「PD-1」還要多久,我不知道。但可以知道的是,要有量的積累,才可能有質的飛躍。

關於腫瘤、關於人體,尚有太多未知。

三個分期

1980年代,科學界對腫瘤成因形成了共識——基因突變,那什麼導致了基因突變?現在還沒有完全解答。

醫學界公認基因突變由多種因素誘發而成,比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長過程的外部偶發因素……我們之所以不能徹底根治腫瘤,就是因為不清楚導致腫瘤產生的基因突變機理,也無法預防基因突變的發生。

現在,腫瘤治療仍局限在基因突變後如何矯正,消滅已形成的腫瘤。從遺傳學角度,暫時沒辦法改變。

腫瘤預防領域,現在有兩個方向:一是安吉麗娜·朱莉的做法,發現自己基因有突變可能,提前治療或者切除。當然,這樣的做法是否有必要,業界始終有爭議。一是改變生活習慣,有研究證明,運動對預防基因突變和預防腫瘤有一定效果。不過,除病毒相關腫瘤可使用疫苗外,大多致病機理不明確,無法找到其他有效的方法。

腫瘤治療領域,得益於認知深入以及技術發展,「抗腫瘤」戰役經過三個階段:

○ 射頻消融、化療、放療

該階段的治療方法,可稱為「燒殺搶掠」,「燒」是指用射頻能量產生高溫,乾燥最終凝固和滅活燙髮手段燒毀腫瘤;「殺」就是通過手術切割腫瘤;「搶」就是通過干擾腫瘤細胞的分裂或切斷血液和營養供應斷供,使腫瘤無法生長,「掠」就;「掠」就是以化療、放療手段,以細胞毒等藥物殺死癌細胞。

化療、放療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歷史,1990年代起,人們逐漸意識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療法存在嚴重毒副作用,是一把雙刃劍,在化療過程中,病患控制腫瘤,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極大影響生活質量。

○ 靶向治療

1990年代,抗癌進入靶向治療的時代,主要受益於基因技術發展,以及基因突變引起腫瘤的共識形成,對於部分癌症,能在基因中尋找到促進腫瘤生長的靶點,並且加以抑製。

靶向治療的經典藥品是「易瑞沙」,適用於既往接受過化療的局部晚期病患,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患者。靶向治療的有效性,實際上驗證了基因突變引發腫瘤的觀點。

由於治療只針對腫瘤裡特殊表達的基因靶點,與化療相比,靶向治療的毒性較低;靶點正確的情況下,療效會更顯著。傳統化療,對腫瘤治療的有效率大概在5%-10%,靶向葯的效果,例如「格列衛」的有效率,基本超過60%-70%。

○ 免疫治療

靶向治療的問題在於,它只是針對腫瘤基因的某些突變,很多時候只是暫時抑製腫瘤生長,但腫瘤基因突變後會再次生長。

誕生靶向治療20年後,我們跨入免疫治療時代。免疫治療並不是一個全新概念,從疫苗開始計,其歷史差不多有200年,只是在腫瘤治療上,由於治療機制不明確,用法、用量以及療效都難以確定,發展一度停滯。

直到1990年代初,PD-1的發現使腫瘤免疫治療出現劃時代進步。

相比前兩個階段,免疫治療的作用機理完全不同,前兩者作用在腫瘤細胞,免疫治療作用在正常的免疫細胞,或者說是被抑製的免疫細胞上,進而提高免疫細胞功能,克服腫瘤逃逸,實現消滅腫瘤的目的。

免疫治療的邏輯,是促使免疫機制正常化、免疫功能正常化。作用機理的不同,使治療結果也不同。免疫治療更有效率,只要針對病患是有效的,其對腫瘤的抑製更全面,且會長時間有效。

舉個例子,針對某種腫瘤,化療和免疫治療都能達到50%的有效率,可是,化療的有效率只是將發現的腫瘤細胞殺死,而免疫治療則是機體本身對腫瘤有了識別功能,不僅抑製腫瘤的生長,且幫助人體產生自動防禦體系,可以抑製潛在的腫瘤。

PD-1這類藥物,在機體內一旦有效後,很多腫瘤疾病的控制率可以達到70%以上。因為腫瘤發生機制尚不清楚,要徹底消滅所有腫瘤可能要更長的時間,可以預測的是,在未來5-10年,將腫瘤變成慢性病的目標會越來越近。

免疫紀元

PD-1被發現以來,一直在腫瘤治療領域受到熱捧。

無論化療或放療,都是選擇從腫瘤本身入手,PD-1作用在人體的免疫細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幫助免疫細胞發揮其正常作用,就不再僅針對某一特定腫瘤。這也是為什麼說,PD-1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廣譜的抗腫瘤葯。

與其說PD-1是抗腫瘤葯,不如說它是免疫葯,現在發現,PD-1不只是對腫瘤有效,對部分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作用。臨床治療時,PD-1藥物採用聯合用藥的形式,配合化療、放療、靶向等治療手法,使腫瘤抗原暴露,免疫細胞能更好起到作用。

不過,是葯三分毒,不是說PD-1藥物完全安全有效。前不久,治療肺癌的PD-1免疫藥物「O葯」,在日本出現嚴重腦部副作用,導致11人發病、1人死亡。

如何解釋這麼嚴重的副作用問題?

在評估藥物有效性與安全性時,我們會考慮風險獲益比,比值合適,藥物才值得開發、使用,如果風險大於獲益,藥品無效。治療上的安全有效,講究的就是合理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在風險獲益比可接受的範圍裡,實現獲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完全去除副作用是不可能的。

以免疫系統為例,PD-1就可能會誘發免疫性疾病。當藥物或者其他因素進入機體之後,身體對抗原反應過激,形成過敏。從這個角度解釋,過敏性疾病是存在的。

PD-1提高了免疫細胞的殺傷力,它也有可能不只攻擊腫瘤細胞,且會攻擊正常的細胞,產生過敏反應,讓機體產生過敏性疾病,例如過敏性肝炎、過敏性腎炎、過敏性胰腺炎等。目前來看,絕大多數PD-1的毒副作用,都是過敏反應引起的。

在臨床應用時,我們面臨的難題是如何揚長避短,既使免疫細胞變強,又能將過敏反應控制在一定程度,進而降低對人體的損害。進行PD-1在內的腫瘤免疫治療時,這也是應警惕的地方。

免疫治療的時間不長,從全球首款PD-1藥物歐狄沃(Opdivo)批準上市開始計,就5年時間,臨床經驗不足,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控制過敏反應,醫學界還在學習和探索中。

中國的癌症基礎研究相對落後,國家癌症中心掛牌成立時間僅7年。在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研究所已經成立超過80年。美國腫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約70%左右,我國現在的五年生存率約40%。在腫瘤免疫治療上,我們還存在一定差距。全球被批準的適應症大概有十多個,中國只有三四個。

幸運的是,靶向治療之後,中國新技術應用上的差距在迅速縮小,比如,CAR-T細胞治療技術就獲得很好發展。短期內,中國腫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也應有望達到70%,很快會接近國際水準。

知情權之問

我們強調,醫藥是「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而在腫瘤領域,未被滿足的需求最多。技術快速發展,我們也面臨諸多問題,要解開更多疑惑。

首先,就先進技術與臨床應用而言,患者與醫生能否有深入了解?尤其如何讓患者理解合理治療的概念?

其次,信息爆炸時代,藥物的可及性、可選擇性越來越多,先進治療不代表最成熟的治療,怎樣的治療規範和機制才是最合理的?

目前在不同的治療領域,實際是不平衡的,有些治療領域技術較成熟,用藥指南或研究也相對成熟,但是,不少領域相對落後,缺乏標準。醫生對疾病的治療標準、治療手段,存在一定的困擾。

人都有選擇生存的權利,在生命最後時刻會嘗試抓住任何一線希望。嘗試一些藥物與新技術,從人性與倫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應該被允許。無論是從國家的政策角度,還是從醫院救死扶傷的角度,要有開放度。

當然,病人應該有完備的知情權,以方便其判斷,究竟是救命稻草,還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政府、企業、醫院以及社會,有大量工作要做。

最重要的是企業、醫院和政府三方,既要加強監管,又要給一定選擇權,確保知情權。特別是醫院機構,要形成管理機制,保證嚴肅性和科學性,又能留有靈活性。這是個沉重的話題,又極具挑戰性。

此外,全社會也面臨用藥公平性與合理性的矛盾。

每個人都渴望使用最有效、最先進的藥物,可究竟誰有資格獲得治療?有葯可醫,但可及性不夠,會成為未來很大的社會問題,這不只是公平合理的問題,而是生與死的問題。技術越進步,問題越尖銳。

當然,問題與風險總是伴生著機會與可能。

我覺得,未來醫藥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支撐的新型治療類醫療器械,乾細胞基礎上的組織器官再造是不可忽視的領域。如今我們在研究PD-1免疫治療時,不免會想,若以後器官移植得到跳躍式發展,那是不是藥物治療這個手段就會被徹底顛覆?

醫學上還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人類探索,但行業會一點點往前進步,不會退步。在已知事實的基礎上,醫學的發展勢必會越走越遠。就像人的壽命,隨著技術進步、社會發展,壽命肯定越來越長,這條探索之路的方向是既定的。

題圖來源:pangpa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