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後百年這本書披露了六個字,學者:難怪呂布要殺董卓

初平三年四月,當董卓橫行關中,荼毒眾生時,天下百姓和京畿公卿忍無可忍,決定與董卓魚死網破。百官之首王司徒,找上了董太師的乾兒子呂布,欲借其手除掉董卓。王允勸說呂布時,用的是這套說辭:

時王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董卓,是以告呂布使為內應。呂布曰:“奈如父子何!”王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呂布遂許之,手刃刺董卓。

按史料記載,則呂布刺殺董卓的直接原因,是董卓多次侵陵呂布,呂布心生陰怨。王司徒耳邊風一吹,呂布這位被後世認定了的無腦莽夫,乖乖聽話了。

再向前追溯,會發現呂布自己也不乾淨。貂蟬這位形象的出現,是因為呂布的確曾經勾引過董卓的一位侍婢:

董卓使呂布守中閣,呂布與董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

這說明呂布之陰怨董卓,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個兒心裡有愧,自覺做了見不了光的事兒,才將這份羞愧投射在董卓身上。且我認為,呂布私通的這位侍婢,恐怕不是一位簡單的角色,鑒於董太師的宮廷作風(奸亂宮人公主)和呂布的過度反應(恐事發覺,心不自安),這位侍婢有可能是深得董卓歡心的。

加之後世的評書和演義,至此,呂布刺殺董卓這事,終於板上釘釘,再無認知的回旋空間了:董卓對這位乾兒子不怎麽好,呂布做事又不自慊,王允趁機吹風,呂布就刺殺了董卓。

然而如果拋開既成觀念的枷鎖,則呂布刺殺董卓這事,實際蹊蹺之處很多。既成觀念最讓人不解的,是呂布怎麽可能因私怨除掉董卓這樣一位權傾朝野的人物。要知道,呂布刺殺董卓,實際就是拿著喇叭對整個涼州集團喊:“丫的,老子要和你們幹了,來吧。”這不是演義,呂布果真這麽無腦,恐怕早捱不到曹操對他動刀子了。可見呂布之殺董卓,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

三國之後百年,西晉司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裡,寫過這樣一段話:

董卓以東郡太守胡軫為大督,呂布為騎督。胡軫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

這句話對歷史的顛覆,就是從“要當斬一青綬”這六字上,引出來的。

董卓以呂布為騎都尉。——《後漢書·呂布傳》

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續漢書·百官志》

東漢騎都尉就是秩比二千石以上官員,則胡軫要斬的這位青綬,就是呂布。

胡軫,是董卓手下的老人,史料說“胡文才(胡軫),涼州大人。”漢末所謂“大人”,都是豪傑一般的人物,可知胡軫在涼州地界的影響力也相當大。胡軫要殺呂布,有可能是要真殺,有可能只是表達對呂布的不滿,但胡軫此為反映出的,是一個更大的矛盾:涼州集團和並州集團的矛盾。

諸位知道,呂布起家時,是跟著丁原的。呂布跟丁原時,丁原是並州刺史,總攬並州軍政。呂布跟丁原不久,丁原就被何進召入京城對抗十常侍,同期召入的,還有董卓。當時京城有四大武裝力量:何進與其弟何苗的軍隊,宦官操持的軍隊(主要是禁軍),董卓的西涼四千人,以及丁原的並州軍。這四支力量,在何進被殺,宦官被誅後,只剩下董卓和丁原了。董卓讓呂布殺丁原後,董卓就無敵於整個洛陽以西了。

而此時董卓的陣營成分,與以往頗為不同了。之前,董卓集團的組成,是以西涼秦胡兵為基礎,以李傕、郭汜、胡軫等為骨乾,以張濟、樊稠、李蒙、王方等為爪牙的集團;兼並丁原部眾後,董卓集團增加了以並州兵為基礎,以呂布、張遼、張楊為骨乾和爪牙的並州集團。此時,董卓涼州集團的內部矛盾(比如李傕和郭汜之間),就擴大為涼州集團和並州集團的矛盾了。胡軫要殺呂布,就是涼州集團和並州集團矛盾的外顯。

而呂布在效命董卓後的角色,實際非常尷尬。一方面,呂布手刃丁原後,實際默認了自己作為並州集團代表人物這一位置,這一位置,是涼州集團和並州集團的樞紐,董卓要處理好兩個集團的內部矛盾,就要處理好呂布這位樞紐人物。然而,呂布又認了董卓作義父,這就像是給整個並州集團一巴掌:注意了啊,你們現在都是涼州軍的乾兒子了。從胡軫和呂布的矛盾發散開的,就是必然產生的整個並州集團和涼州集團的矛盾,這種矛盾不僅僅體現在董卓和呂布們身上,更體現在兩個陣營中的所有人身上。例如,呂布就曾“攻擊”過胡軫的部隊:

呂布等惡(胡軫等),宣言相警雲“賊至”,軍眾大亂奔走。

兩個集團當時是相互間極其不信任的關係,這樣的關係下,領袖的作為,根本不那麽重要,重要的是領袖背後整個集團的人心向背。

呂布刺殺董卓,從表面看,是呂布和董卓的私人恩怨所致,從根本看,是並州集團和涼州集團的矛盾導致的必然結果。只是這一矛盾,是在呂布刺殺董卓這一事件中,激化的和表現的。

呂布作為一位後來在中原和各路諸侯抗衡十餘年的存在,多半是被人們誤解了。如前文所述,呂布基本上是以一位頂級無腦莽夫的形象留存人心的,而這一形象,恰恰是被羅老先生的小說塑造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續漢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