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直播名校課程88人上清北:技術仍難填平教育資源溝壑

技術固然很關鍵,熱忱更是不可或缺的驅動力,但從根本上講,教育資源的均衡、優化配置,仍有待於各級政府的履職盡責。

圖文無關,圖片來自新華網。

文 |斯遠

今天,一篇題為《這塊螢幕可能改變命運》的媒體報導刷屏朋友圈。

故事並不複雜:248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直播,與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課、作業、考試。有的學校出了省狀元,有的本科升學率漲了幾倍、十幾倍。

一根網線,一塊螢幕,一頭牽著的是成都七中這樣的名校,30多個國外名校,70多個清北;一頭牽著的是眾多貧困地區的高中,這些學校要麽是“零一本”,要麽一本只有“個位數”。

技術帶來的改變,最直觀的當然是貧困地區高中成績的提升,他們中間會有更多的人獲得進入大學的機會,學校的升學率也會好看得多。而更深刻的改變,恐怕還在於此舉直接打開了這些被貧窮限制了想象力的孩子們的視野。這些最遠隻到過縣城的學生們,圍觀七中同學國外遊覽,“分享”別人有才藝、有情調的生活。

這樣的“植入”固然有些粗暴,據披露,與七中“同頻”之後,巨大的差距一度讓同學們難以接受。然而,這並無損於貧困地區、窮孩子實際受到的惠澤。

圖文無關,圖片來自新華網。

比如,他們能顧獲得名校第一手、精準的學科資訊,從而矯正了以往過於粗放、零散、無目標的散養式教學。小而言之,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找到學習目標;大而言之,則關乎人生諸般可能性的開啟。

又如,即便是外部資訊的介入完全超越了貧困地區學生的理解,但這種介入依然具有拓荒意義,而教育的改變恰恰在於其超前性。何況,圍繞著一塊屏,動員起來的實際上包括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等各個層面的應急響應,而改變也必然是整體性、全方位的。

至於有人擔心直播會在當地製造新的不公,這樣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與《這塊螢幕可能改變命運》這篇互為補充的,另一篇同為貧困地區中學直播名校課程的文章提到,能夠進直播班的學生都是挑出來的傑出人士生,從原本有限的資源中再切出最大的一塊給直播班,確實不公平。但現實地看,這似乎也無可厚非,至少不該求全責備。首先,資源有限,必然有所選擇,而當地那些傑出人士生則成了觀測改革效果的最佳樣本;再者,即便是挑出這樣一個直播班,在生源品質急劇下降的地區,已屬難得。

事實上,因與果混為一體,正是邊遠地區教育凋敝的真實寫照。一方面,教育品質不高導致生源越來越差,優質生源流失也十分嚴重;另一方面,每況愈下的生源也難以支撐起教育的振興,從而加劇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或許,我們可以把直播班的實驗,視作破局貧困落後地區教育的一條有效路徑、一種大有希望的可能。循此,或可別開生面,透出一些光,照見更多可能性,重新連綴起孩子們的人生。“像在荒原上野蠻生長的草叢,用獨特的人工灌溉方式,開出幾朵‘花’來。”

而長遠之計,此一單純依賴技術、依賴一群人的熱忱修複教育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技術固然很關鍵,熱忱更是不可或缺的驅動力,但從根本上講,教育資源的均衡、優化配置,仍有待於各級政府的履職盡責。教育行政部門的創新思維,有了這些“優質資源”,再輔以社會各方面“不放棄”的協同配合,才可能蔚成風氣,才可能真正辦好教育,讓所有適齡的受教育者接受優質教育。

斯遠(媒體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