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日改善關係可突破東亞悶局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功

  如果中日關係現在取得突破,對美國來說很可能是意料之外的事。雖然美日同盟不可打破,但中日完全可以推動經貿合作,把經濟上的共同市場太空做大。

中日改善關係可突破東亞悶局中日改善關係可突破東亞悶局

  東亞的地緣政治局勢,因朝鮮半島問題的波折而充滿變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估計與朝核問題掛鉤的東亞地緣政治形勢不會有根本改變。不過,在此背景下,東亞各國在其他方面的關係有無改善的可能?看似死結的政治格局有無可能取得局部突破?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突破的關鍵是中日關係改善!

  改善中日關係,在經濟方面已有所行動。今年3月23日,中日韓自貿區第十三輪談判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與日本外務省外務審議官山崎和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助理金榮三分別率各方代表團與會。三方一致認為,盡快完成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符合三方共同利益,對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實現東亞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具有重要意義。三方就如何推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重要議題取得更大進展深入交換了意見,同期還舉行了服務貿易、電信、金融服務等工作組會議,並就服務貿易管理措施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政策交流。

  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是中日希望改善關係的一個信號。要有更大的改善,則需要中國與日本在戰略上有所調整。雖然美國與日本從二戰結束以來一直是戰略同盟,但中日關係則有好有壞,這意味中日關係今後有改善的太空和可能性。我認為,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可以考慮放棄一些條條框框的約束,與日本走得更近一點。從今後發展的整體趨勢看,中日之間除了一個小島之外,並無大的爭議。而且中日兩個國家都曾受到西方世界的“欺凌”,直到現在,美日關係仍受到美國的主導。中日兩國走到一起,共同擴大市場太空,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策略性的思路轉變!如果中日關係現在取得突破,對美國來說很可能是意料之外的事。雖然美日同盟不可打破,但中日完全可以推動經貿合作,把經濟上的共同市場太空做大。從市場層面看,這種條件日益成熟。我與來自日本的金融機構交流時就了解到,日本不少保險資金希望進入中國市場,這些保險資金希望能在中國進行安全的長期投資(如投資債市),獲得穩定的長期回報,而且它們也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一個穩定因素。

  與中日經貿關係相比,日美經貿關係則不那麽順暢。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前不久就向日本國會表示,日本不會與美國商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換取美國對日本豁免進口鋼鐵及鋁材關稅。麻生表示,雙邊談判只會讓強勢的一方更強,為日本帶來無謂的傷害。日本不在意美國鋼鐵關稅的原因可能有:首先,日本隻向美國出口特定鋼鐵產品,而美國企業無法生產相關產品,因此美國徵收高達25%的關稅,最終只會將成本轉嫁給美國企業及消費者,令美國承受傷害。其次,日本對美國的鋼鐵出口有限。第三,日本不希望向美國無條件開放農產品市場,打擊一直高度保護的國內農業。此外,在更早之前,日本還“替代”美國成為TPP成員國的“首領”,而這都是美國所不樂見的。美日關係的變化,為中日之間改善經貿合作關係,提供了機會。

  我認為,這裡面最大的考慮是美國的撤退。十來年前研究“一帶一路”的時候我就提出過,美國撤退的底線是原來夏威夷一線,如果美國一撤,基本上東亞就退出來了。空出來的太空誰來填補?不可能是中國。這實際上混淆了美國“退出”和美國“撒手不管”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在美國退出之後,攪混水是必然的。這個時候就給中日之間的合作創造了機會,但最終還能不能成功,還要看兩國的膽量了。

  此外,還有一點要看到的是,中日之間的平衡關係,還關係到中朝之間的平衡關係、中俄之間的平衡關係。如果中日之間走得近,那麽就會牽製另外兩個國家的動向。反之,則完全相反,中國會被牽製。

  研究戰略,完全要看誰能看得遠,誰能走在前面。如果等事情發生了,在大格局上就落了後手,那就只能被動應對了。無論是出什麽樣的奇招,也就是在被動應對,成本自然要高得多。現在中國跟日本搞好關係,美國肯定沒有想到,而安倍又可以得分(這也是中國送分給他),因此,兩國確實存在這樣的機會。

  (本文作者介紹:安邦谘詢創始合夥人、首席研究員、博士後導師、著名智庫學者、資訊分析權威專家。他是“新絲綢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提倡者,他同時也是中國陸權理論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於資訊分析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城市發展戰略。陳功先生長期擔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多所中國大學的教授及博士後導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