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中醫講到:五穀雜糧巧治心病!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末年醫學家,被後人尊為「醫聖」。他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葯具備的經典,開辨證論治之先河,形成獨特的中國醫學思想體系,也被稱為「醫方之祖」。

張仲景從小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尤其喜歡鑽研醫學著作,為人謙虛謹慎,不恥下問。他年紀輕輕,在醫學方面已經小有名氣,甚至虛心為同行治病,善於辨證論治,對病下藥。

南陽有個名醫叫沈槐,已經70多歲了。由於無兒無女,他日思夜想,茶飯不思,就怕無人繼承自己的醫術,於是憂慮成疾。當地的郎中都來給沈槐看病,可是誰也看不好,老先生的病越來越重了。張仲景知道後,來到沈槐家,打算試一試。張仲景察看了他的病情,確診老先生是憂慮成疾。他想到個不用吃藥的絕妙方法,隨即開了一個藥方:用五穀雜糧面各一斤,做成丸,外邊塗上硃砂,叫老先生一頓食用。沈槐叫家人把那五穀雜糧面做成的藥丸,懸掛在屋簷下,逢人就指著這藥丸把張仲景嘲弄一番。親戚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你們見過五穀雜糧能醫病?笑話!簡直是笑話!」朋友來看他時,他笑著說:「快看!這就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五穀雜糧面做的藥丸,有5斤重,誰一頓能吃5斤面啊,真是可笑、滑稽。」其他郎中來看他時,他也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藥方,我看了幾十年的病,聽都沒聽說過,五穀雜糧面能治病,可笑啊。」他一心只想這件事可笑,憂心多慮的事全部拋到腦後了,不知不覺地病就好了。張仲景來拜訪他,笑著對老先生說:「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學生鬥膽在魯班門前弄斧了。」沈槐一聽才恍然大悟,原來仲景是為了讓他擺脫憂慮而想出來的妙計,真是又佩服、又慚愧。張仲景接著又說:「先生,我們做郎中的,就是為了給百姓治病,祛病延年,先生您無子女,我們這些年輕人不就是您的子女嗎?何愁後繼無人?」沈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心裡十分感動。從此,他就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年輕的郎中。

《黃帝內經》記載,五穀分別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通常認為稻米、小麥屬細糧;粗雜糧是指除稻米、小麥以外的其他糧食,如玉米、蕎麥、燕麥、小米、高粱、薯類等。《本草綱目》記載,黃小米「降胃火,脾胃之病宜食之」。大豆有寬中下氣、利水解毒的功效。中醫認為,「五穀為養」。常吃五穀雜糧,對人體有補益精氣的作用。人體精氣充足,氣血調和,自然神清氣爽,百病皆消。同時,故事中所體現的也是中醫的情志相勝治法。中醫講,過度憂愁,不僅損傷肺氣,也會波及脾氣影響食慾,然而喜能勝憂,也就是說高興可以製約過度憂慮所致的疾病。

故事中的沈槐正是由於日思夜想,憂思成疾,導致茶飯不思。張仲景看出了沈槐的病因所在,對症下藥,從而治好了他的心病。

文/北京朝陽中西醫結合急診搶救中心 劉鑫

延伸閱讀

故事中還提到了硃砂,是一種中藥名,又稱辰砂、丹砂、赤丹、汞沙,主要成分為硫化汞,性味甘、微寒,歸心經,有毒。硃砂是最好的辟邪之物,也是陽氣很盛的一味中藥,有鎮靜、安神、解毒的作用,可以口服,也可以佩戴。在治療心臟、安神葯裡面都有硃砂的成分。硃砂只要不在300度以上變為氣態汞,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可以放心佩戴。

當然,本品目前存在爭議,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而且最好顧問專業的醫生,不要盲目用藥。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