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冠康復者心理困擾引關注:有人憂心複陽一個月核酸檢測十次

林朵(化名)於2020年1月確診感染新冠肺炎,2月順利康復出院,此後陷入懷疑自己是否複陽的精神困擾中。

每當看到身邊的新冠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去世,亦或此前無症狀感染者增多的情況,她都“害怕身體再也恢復不到從前,更害怕感染孩子,出現嚴重的失眠、焦慮等症狀,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林朵告訴澎湃新聞,面對自己的擔憂,她在3月進行核酸檢測多達十次,“即使每次都拿到陰性的結果,仍無法走出內心困擾。”

武漢市多位心理相關專業醫生向澎湃新聞表示,近期門診的新患者大部分受疫情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武漢市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梅俊華告訴記者,近一個多月來,門診量幾乎處於“飽和”狀態,幾乎一半以上患者的睡眠障礙及各種症狀都與這次疫情相關。

患者的“軀體化反應”

“我會不會突然複陽?我的孩子會不會被我傳染?我的身體會不會再也無法恢復……”今年3月,這些擔憂在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林朵的腦海裡一次又一次出現。

無法集中精力工作與生活的林朵選擇反覆進行核酸檢測來確認身體健康。當一次次拿到陰性結果時,她當時會感到安心,但很快又焦慮起來。整個3月,她常覺得帶孩子時無精打采,對生活也失去了興趣,徹夜難眠。

4月初,林朵來到武漢市第一醫院睡眠障礙與心身疾病門診就診。林朵的主治醫生梅俊華告訴澎湃新聞,患者的睡眠障礙與疫情導致的焦慮、抑鬱緊密相關。“通過整夜睡眠多導監測檢查我們發現,她的睡眠效率只有30%,幾乎沒有什麽深度睡眠。”

針對林朵主訴的胸悶、乏力等症狀,醫師安排她檢查肺功能、肺部CT及血液生化、電解質等多項檢查後,發現並無器質性疾病。

“問題還是出在情緒上,患者的情緒問題或者心理障礙沒有以心理症狀表現出來,而轉換為各種軀體症狀,我們也把這稱作‘軀體化反應’。”梅俊華說。

一開始,林朵並不能接受她身體的不適是由情緒導致的,也不相信醫生所說的“你恢復得挺好的不用擔心”。在最絕望的時候,林朵認為“患過新冠將對我的一生都產生影響,這輩子我都沒法睡好覺了,也沒法好好工作和生活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她逐漸與醫生建立起信任感,也開始理解自己的睡眠障礙與焦慮、抑鬱緊密相關。通過一個多月的藥物治療與心理疏導,林朵情緒逐漸好轉,身體的不適也慢慢消退。

由於對自己能康復越來越有信心,就診後她再沒主動做過核酸檢測。回想起這幾個月的經歷,林朵說,“確實是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現在我終於可以輕鬆地面對生活和工作,心態平和地照顧孩子,很感激梅醫生對我的幫助。希望和我一樣情況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能早日走出內心創傷。”

“新患者約80%受疫情影響而產生心理問題”

上述患者因擔憂感染而反覆進行核酸檢測的情況在武漢不是孤例。

梅俊華告訴記者,她曾有一位患者因在2月初下樓倒垃圾,回想起來發現自己好像沒有戴口罩,於是接下來幾個月查了好多次核酸檢測。4月初,該患者因睡眠障礙前來就診。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簡稱“武漢同濟醫院”)一神經科學專業副主任醫師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了一類似案例。5月29日,一位30多歲的男性來到醫院門診,說出了自己對新冠肺炎的“極度恐懼”。

據上述副主任醫師介紹,疫情期間,這位患者有乏力、食欲減退、味覺喪失等類似患有新冠肺炎的症狀,武漢“解封”後,患者立即前往武漢同濟醫院進行了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該名患者回家後又很後悔,認為不該去醫院,此後不停回想往返醫院途中及做核酸檢測的細節,擔憂自己有被感染的可能。“出於恐懼,他在一個月內又反覆進行了八、九次核酸檢測。”

該副主任醫師還表示,她所在科室門診的新患者約有80%是受疫情影響而產生了心理問題。“以前因焦慮、抑鬱來就診的患者很多都是有學習壓力的青少年,但這段時間40-50歲的患者比例高達70%。這類人患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比例較高,是新冠肺炎的高危群體,所以可能會更焦慮一些。”

醫生呼籲正視心理問題,及時識別、乾預

據梅俊華介紹,3月26日,武漢市第一醫院睡眠心身疾病門診開始接診後,門診量幾乎處於“飽和”狀態,且其中幾乎一半以上患者的睡眠障礙及各種症狀都與疫情相關,患者主要有三類人群: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及其家屬、有過睡眠心理疾病史但未患新冠肺炎的患者、抗疫一線工作人員。

這些患者為何會出現疫後精神方面的“後遺症”呢?

“許多新冠康復病人在治療期間精神壓力較大,康復回家後仍然感到身體不適,會來到門診反覆主訴心慌胸悶、潮熱多汗、失眠、擔憂緊張等症狀。”梅俊華說,在疫情期間被隔離可能對這些患者形成了應激,留下了心理陰影,所以更容易出現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緊張害怕甚至情緒低落等相關症狀。另外,康復患者出院後也回到了不同環境中,或許會不斷聽到“如果可以,請待在家裡”的提醒,有些人可能面臨個人財務危機等,這些外在社會影響可能會加劇精神健康問題。

此外,警察、社區工作者、醫務人員等抗疫一線工作人員也是就診主要群體。“在忙碌的情況下,他們沒有精力去關注自己的情緒,但歇下來之後就發現了身體的異常。有幾個患者晚上睡覺時總會出虛汗,淺眠易醒,白天也無精打采、情緒低落,工作效率較疫情前有明顯下降。”梅俊華說,這類群體的心理狀況多半是輕中度的問題,但同樣也需要乾預和調理。

據梅俊華介紹,對前來就診的患者,醫院會先排除器質性疾病,然後通過系統性評估患者的診斷是焦慮、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還是其他疾病,找到病因後進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綜合治療,並結合健康教育等手段全方位幫助患者。

她建議,如果持續出現焦慮緊張、情緒低落、入睡困難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識別,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也可以通過社區、援助熱線等多種渠道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此外,在戴好口罩的同時多出門活動,多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接受陽光照射,這些都對保持良好的情緒與睡眠質量有好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