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李子的這部紀錄片,說出了全人類最心碎的葬禮

前兩天,瑞士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

葬禮的主角不是人也不是動物,而是一座消亡的冰川,皮措爾。

很巧,就在一個月前的8月18日,冰島也舉行了類似的葬禮,包括冰島總理、前聯合國人權專員等100多人都出席了活動。

那場葬禮中的“死者”同樣是一座消亡的冰山,原名Okjökull。

之所以說原名,是因為它名字中的後綴jökull,在冰島語中意為冰川、冰蓋,而它如今已經失去了作為冰川的資格。

這座存續了700多年的冰川,在2014年被科學家們官方宣傳死亡,成為冰島第一座被剝奪冰川資格的冰川。

所以現在,人們叫它“Ok”。

但這絕對不是一件OK的事情。

因為這意味著,地球上的冰川們正在連續不斷地死去。

這不是少了幾個旅遊目的地、或是“權遊”沒了取景地那麽簡單。

短短一個月過去,接踵而來的兩場葬禮,是在為不斷惡化的氣候環境敲響警鍾。

實際上,Ok並不是世界上第一座消失的冰川,此前,有很多小型冰川已經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但它的死亡,代表著全球氣候變暖正在進入愈發嚴峻的階段,也預告了更多大型冰川未來的命運。

據《衛報》報導,冰島現在正以每年110億噸的速度流失凍冰。在未來200年內,這個國家可能會失去400座冰川。

一個月前的那場葬禮上,人們為Ok立起了一座紀念碑,碑文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Ok是冰島第一座失去冰川資格的冰川,在未來的兩百年內,冰島其他的冰川亦將步其後塵。立此碑意在告知,我們知道正在發生什麽,也知道應該做些什麽,但只有未來的你知道,我們是否做了那些應該做的。”

紀念碑上的最後一行字,是一個數據:415ppm。

這行數據來自於今年5月的測量結果,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了百萬分之415,破紀錄的歷史新高。

人們把這個數據留在碑文中,仿佛是在對那些逝去的冰川說:抱歉,都是因為我們,讓氣候變得如此糟糕。

這兩場葬禮,讓我想起了一部今年在坎城電影節上映的紀錄片——《冰上火》。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製片人和旁白是我們熟悉的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說起小李子,很多人都對他“陪跑二十年、終捧小金人”的事跡記憶猶新,不過卻很少有人記得,他在2016年捧起那個獎杯時,所說的獲獎感言。

那時,他沒有熬雞湯講夢想,也沒有聊情懷,而是話鋒一轉,聊起了氣候變化。

誰也沒想到,好不容易得償夙願後,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利用這個全球聚焦的時刻,言辭懇切地告訴人們:不要把擁有這個星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

那並不是他第一次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環境發聲,當然,也不是最後一次。

這些年來,小李子一直奔走在環保的第一線,什麽低碳出行、募資捐款、公益遊行、慈善拍賣就不細說了,光是環保主題的大電影,他就拍了好幾部。

比如由他擔綱旁白、製片、編劇,並邀請各領域大拿揭露人類生存現狀危機的《第十一個小時》:

比如聚焦瀕危大猩猩保護問題,記錄殘酷獵殺衝突的《維龍加》:

比如跟拍他作為聯合國大使走訪全球,深入考察環境汙染問題的《洪水泛濫之前》:

作為資深影人,小李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和優勢,身體力行,每一部影片都是精細製作、誠意滿滿,質量有口皆碑。

而這部今年剛上映的《冰上火》,則重點關注了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一系列問題。

片名中的“冰上火”,其實指的是氣候變暖導致的一種奇觀。

研究學者們實地考察時發現,部分冰雪湖泊上的氣體,是可以燃燒起來的。

這是因為全球溫度上升,導致多地永凍層融化,釋放出了甲烷等可燃氣體。

於是,便形成了冰上燃火的奇異現象。

其實,我想跟小夥伴們聊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它極具現實意義的主題。

更因為,作為一部聚焦環保問題的紀錄片,它不但呈現了難能可貴的思考方式,還做了大部分紀錄片不會做的事情——提出解決方案。

拍攝環保電影,歷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主要是因為,很難把這個嚴肅的話題,拍得平易近人又詼諧有趣。

所以《冰上火》在一開始闡述碳排放問題時,採用了盡可能活潑的方式:邀請了多位專家現身說法,使用大量圖表輔助說明,將碳汙染對人類最直接的影響,諸如土地減少、食物短缺等直觀地擺在鏡頭前。

除此以外,這部影片也使出了紀錄片的招牌殺手鐧,拍攝了大量遼闊壯麗的自然景觀,以地球天然的美感,打造出極致的視覺享受。

而影片主題,則使得鏡頭前的絕美畫面帶上一絲悲戚蒼涼的氣質。

比如,因為氣候變暖,冰河消失,但跨河的大橋卻仍然矗立在原地,像是一座憑吊過往的紀念碑。

比如被用作片名的“冰上火”景象,完全就是氣候變暖問題最直觀的實景折射。

一旦明白這背後的原理,就會覺得這火焰背後,透著幾分詭異與悲愴。

不過,看到這些衝擊力極強的畫面和數據,觀眾往往會覺得:好看是好看,說得很有道理,危機也迫在眉睫,可是人類還能怎麽辦呢?

的確,大部分普通人都不是環保先鋒,做不到零排放、零汙染生活。

但大部分人也知道,即使活在鋼筋水泥的現代化都市,也無法在全球環境的惡化中幸存——環境汙染早已通過食物鏈爬上了我們的餐桌,進入了我們的身體,開始威脅我們的健康。

拍到這裡,《冰上火》並沒有繼續堆砌數據、製造恐慌情緒、譴責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或是喊口號呼籲大家關注環境問題。

正如我之前所言,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本片內容的重點。

所以,鏡頭很快轉向了那些各顯神通的“環境拯救者”們。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五花八門,比如傳統的森林保護:

比如腦洞大開的都市農場建設:

比如兢兢業業的海洋生物養殖:

比如行動力超群的新能源開發:

再比如,瑞士人民已經投入使用的神器——直接空氣捕捉器。

它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把它們送去溫室,供植物蔬果成長吸收。

總之,影片用大量的篇幅,呈現了許多解決碳排放問題的方法。

其中一部分已經在高效運轉,也有的還在研發階段,但每種方法中透露出的人類智慧、毅力與行動力,都讓人越看越燃。

你瞧,即使問題如此嚴重棘手,看起來幾乎不可能解決,但總有人會去做。

即使做了也收效甚微,即使無法在有生之年看到什麽成果,但依然有人選擇去做。

這樣的現實紀錄,看了很難讓人不感動。

而影片中,小李子幾段娓娓道來的旁白,都讓我印象深刻。

在他不急不緩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人類活動給環境造成的傷害,也同時看到了人們為了拯救環境,前赴後繼的無私努力。

也許,人類本身,就是讓冰川融化的那團火焰。

但人類本身,也正是想要力挽狂瀾、讓不堪重負的地球重新煥發光彩的“原動力之火”。

兩者都是火焰,但作用大不相同。我想,這便是《冰上火》想要告訴我們的。

最近這兩場悲傷的冰川葬禮,雖遠在千里之外,卻也讓無數人感同身受。

與其說葬禮是為了紀念Ok和皮措爾的離去,倒不如說,是當地環保人士們為全人類的所作所為而舉辦的。

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借此引起大眾的關注,讓那些覺得事不關己的人意識到:生態環境與所有人的生存息息相關。

這並不是嘩眾取寵的行為藝術,而是飽含悲傷與痛心的無奈之舉。

低碳生活,早已是老生常談、卻總被忽略的問題,小李子在用他世界級的影響力為此呼籲奔走,而作為一個公號寫作者,我能做的也就是像他一樣,為我們所生存的環境發出自己的聲音。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為了美景,更為了生之存續,希望我們都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付諸行動,成為那團試圖力挽狂瀾的火焰,而非融化冰層的“冰上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