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行業熱議,環保強監管下環保產業為何未還見春天?

一方面,國家統計數據顯示,環保投資節節升高;另一方面,一些環保企業卻沒有享受到投資上升帶來的營收上升。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的話說,很多環保公司過去都是200億、300億的市值規模,但今年百億級市值的公司只有個位數或略多點。

“這種現象該怎麽解釋?”12月2日,在環境商會主辦的“2018中國環境上市公司峰會”上,駱建華拋出了這個問題。

環保板塊營收遇冷,原因還在強監管之外

峰會上,長江證券拿出了一份研究報告。

報告對81家環保板塊上市公司2018年中報披露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環保監測、檢測、固廢處理行業正增長。但費用率增加、融資成本加大、受阻明顯,回款壓力向上遊傳導。環保行業遇冷,機構低配處於歷史底部。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環保板塊營收1646億元,同比增長6.8%。但淨利152.8億元,同比下降23.2%。費用率同比增長9%,一方面與營收增速放緩有關,另一方面與融資成本提升導致財務費用率提升較快有關。

報告稱,今年前三季度,環保板塊資產負債率攀升至56.9%。從環保公司的公募基金歷史前十大持倉數據來看,2018年第三季基金持股總市值約為60億元,佔總流通市值的1.1%,處於歷史底部。

峰會上,興業研究的一份研究報告也稱,“受‘限規模、降補貼’的光伏新政的影響,清潔能源行業景氣度大幅下降,市場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樂觀預期整體弱化。”

興業研究同期提供的《興業綠色景氣指數報告(2018年10月)》也反映,今年綠色產業景氣度小幅回落。

“環保行業遇冷,其實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藍環境總裁金鐸分析,“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時間還不長,目前整體來講還比較粗放。技術創新和管理水準還不高。環保企業間的競爭趨於同質化,而同質化競爭必然會產生惡性競爭,這也加劇了企業經營情況的惡化。”

環保企業有分化、不能冬天春天貼標簽

峰會上,生態環境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認為,觀察環保企業目前的境況,應從PPP金融政策、去杠杆等多種因素的大背景下,從環保強監管和產業發展等角度來看。

“前幾年,特別是2015年、2016年,PPP處於發燒的狀態,不是屬於春天,而是發燒、虛火、過熱。”他舉例說,有研究機構在對7000多家環保企業的調研後發現,2017年環保產業增速是17%左右,2018年環保工程、設備公司的增幅也可以達到15%到30%的水準。

吳舜澤說,有些企業過分激進、負債率過高,而且高度依賴回款,這是資金錯配的問題。所以,這類企業出的問題不代表整個環保產業出了問題,不要把個別現象當成全行業的現象,更不能拿春天和冬天這種概念化的詞去貼標簽。

中廣核環保產業公司是環保產業界一位新來者。對於“入冬”的說法,該公司總經理雷霆認為,環保產業的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不可能永遠都是春天,在冬天到來的時候,應該要考慮收縮,發展自身一些基礎的東西,不要盲目擴張。

雷霆還分析,當一些大企業進入環保產業領域後,就會很容易擠佔到中小企業的空間。“所以中小企業自身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性市場要好需把強監管貫徹到位

環保產業是一個受政策性影響較強的產業。吳舜澤說:“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一個國家,或在任何一個階段,依法常態環境監管都是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馬中認為,“環保強監管”不僅僅是指環保督查(督察),還有《“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等一系列要求。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還要求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以環保督察巡視、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長官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以環境司法、排汙許可、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同時完善環境執法監督機制,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強化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

“這都是很強的要求。”馬中說,強監管、高要求應該會創造需求,所以,目前的問題是強監管和高要求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複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3日撰文表示,環保強監管的推進理應派生出環保強需求,這在引入系統性環境經濟制度和政策工具之後,這個趨勢將變得更為明顯,環保產業應該抓住其中的機遇。

“過去社會上對環保是消極、被動應付,而當前,各界開始更加主動地參與環保、希望打造更美麗的環境,同時倒逼產業轉型更新。”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認為,應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完善環境資源價格機制,采取多種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用專業力量來共同解決環境問題。

趙笠鈞說,環境商會一直呼籲政府在制定和執行環境政策的時候,更多地采取市場化的手段,逐步完善價格、財稅、投入、金融等環境經濟政策。同時,環保企業也要放眼整個生態環境事業,從中尋找機會,讓環境容量得到擴張,環境的正外部性得到彰顯,從過去的末斷治理向綠色製造、綠色消費、清潔生產和資源回收再利用方向移動,幫助社會降低對資源的消耗,更好地解決環境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