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問大家的朱元璋發布聖旨為何喜歡用白話?原因很特別

撰文/趙立波

從建立初期南京政權開始至洪武三十一年71歲去世,由於年少失學,為此在角逐天下之際朱元璋就加大了自學的力度。登基後的朱元璋常常是“戴星而朝,夜分方寢”,學習力度一天比一天大,經常為此“日晏忘餐”,每天處理日常政務後,就是讀書,有時更是在“萬機之暇”擠出那麽一點時間也要把當天的書讀完。“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明史紀事本末》描寫的就是非常生動的讀書畫面。“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後,日親諸儒,流覽神解。”《國榷》

不光如此,朱元璋還叫儒臣把古人做事成功失敗經驗書寫在皇宮大殿壁間,以供他“隨時省覽”。與此同時讓身邊這些知識分子輪流給自己講課,開展廣泛學術討論。讀書已經成了朱元璋最大的快樂享受,“不昵於聲色之好,絕遊畋之娛。”《國榷》記載:“上……侈靡,絕遊幸,卻異味,罷膳樂,泊然無所好。”和文人學士在一起賽詩講學,再繼續夜讀,有明一代,從始至終,最善於學習的皇帝,唯朱元璋一人而已。水滴石穿,勤奮的學習,讓他逐漸變成了學問大家,詩文水準,和統治理論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劉基形容說:“欽惟皇帝……萬機之暇,作為文章,舉筆立就,莫不雄深宏偉,言雅而旨遠。”

清代學問家趙翼飽含深情地概括朱元璋一生的學問境界說:“明祖以遊丐起事,目不知書,然其後文學明達,博通古今,……此固其聰明天亶,然亦勤於學問所致。”《廿二史劄記》

學以致用是朱元璋最大目的,此後所作的如詔、誥、勅、諭以及一般散文、駢文和箴、銘、跋、詩歌等既規範又創新。

一統天下的第三年決定要清查登記戶口,於是給戶部下發了一道聖旨: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戶口不明白哩。教中書省置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你每(們)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們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得真著與那百姓一個戶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來了。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縣裡下著,繞地裡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作軍。比到其間有司官吏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們)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作軍。欽此。

旨意很清楚,不需費多大力氣就能看懂:天下終於太平了,但戶口仍舊是一筆爛账,由中書省宰相機構負責編制戶籍冊,戶部貼榜公告,地方官將管轄百姓據實登記。軍隊正好閑著,就到地方上去挨門逐戶地核對比勘。

不過, "笑點”出在了這聖旨的行文,也忒口語化了,簡直令人噴飯。哪怕是隻受過中學語文教育的學生也會說出個“爾等” "汝”之類文言的第二人稱代詞,但是朱元璋呢,“你每”(元明時期的“們”寫作“每”) 更別說還有“哩” "著” "了”之類的口語用詞。

相較嚴肅的聖旨內容和語氣來講,讀他的白話聖旨,總是覺得很有特色,有這麽一道聖旨,某群島有倭寇來犯,地方官員請示如何處理。朱元璋發下一道聖旨說:“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夥來了,殺了再說。欽此。”中國的封建帝製實在漫長,浩如煙海的聖旨大多千篇一律,唯有朱元璋的聖旨能讓人眼前一亮。

這類文風奇特的聖旨,數量還不少。北京國子監裡豎立著一通明初碑刻,是皇帝對學子的教諭,上而說道:“恁學生每聽著:先前那宗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秀才每循規蹈矩,都肯向學,所以教出來的個個中用,朝廷好生得人。”另外一道聖旨裡,明成祖朱棣也頗具乃父之風:“俺漢人地而西邊……

讀這樣一份聖旨,仿佛朱元璋不再是那個冠冕堂皇的皇帝,而是拿著一份講稿,用一口濃重方言說道的村幹部。難道朱元璋沒有得力的文臣嗎?肯定不是,元未明初,宋濂、章溢、劉基、葉琛等人並稱為“浙東四先生”,是當時無出其右的文學家,寫一篇駢體四六文自是倚馬可待。有人說,朱元璋保持了底層出身的淳樸底色,故不以白話為羞恥。這也不太合邏輯,因為沒有必要在聖旨上如此行文,來刻意突出自己的出身。到底是什麽使得明代初年的聖旨呈現出如此面貌?

滿口白話的元代聖旨

1367年,朱元璋發布《北伐檄文),出兵北伐,攻打元朝。但朱元璋說過一句話:“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一言以蔽之:朱元璋生在元朝。而元朝白話聖旨,潛移默化中對他產生了影響。

比如北京法源寺現存的一通元代延祐四年的聖旨碑,碑文是這樣的: "長生氣象力裡,大福蔭護助裡。" 皇帝聖旨裡:軍官每根底,軍人每根底,管城子達魯花赤官人每根底,往來的使臣每根底,宣諭的聖旨:成吉思皇帝、月古台皇帝、薛禪皇帝、完者篤皇帝、曲律皇帝聖旨裡“和尚、也裡可溫、先生每,不揀甚麽差發,休當告。天祝壽麽”

這麽細看下來,隻覺得每一個漢字都認得,卻不知道說了什麽。這種奇怪的行文方式,叫做“硬譯公牘文體”。這是元代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將蒙古文翻譯為漢文時,須嚴格而生硬地遵循蒙古文的語法,於是詞匯大多採用元代的漢語口語,語法卻是蒙古語的。比如“軍官每根底’這一句,前面說過了“每”就是“們”,而'根底”是蒙古語介詞“向”的直譯,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向軍官們”。其他諸如“裡”“呵”“者”“俺”“甚麽”,都是當時的口語用詞。朱元璋一邊繼承了蒙元聖旨的白話風格,一邊對蒙古文語法進行“撥亂反正”,遂形成了明代初年的白話聖旨。同時加上其學問創造,讓那個時代的聖旨多了一道生動有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