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完結依然9.2,央視出品太良心

有人說,它是今年最撫慰人心的力量——《人生第一次》:

一月在央視開播,幾天前迎來尾聲。

播完結局依然保持在9.2的高分水準。

導演是熟悉的秦博。

他曾擔任《人間世》的編導,這部聚焦於醫患關係的紀錄片,給我們帶來太多感動與思考。

而這次由他執導的片子記錄了大多數普通人都要經歷的第一次。

海報上的衣著各異12個人,也是本片要記錄的12個第一次。

《出生》《上學》《長大》《當兵》 《上班》《結婚》《進城》《買房》 《相守》 《退休》 《養老》《告別》。

中國人的人生中最具象徵意義的12個階段。

人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慢慢長大。

01 “初來乍到,請多關照”

一個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

生孩子有多疼?

這種疼,就像有人從你鼻孔裡擠出一個西瓜。

或者是有人用尖頭皮鞋不停的踢你的肚子。

這種感覺只有做母親的人知道。

準爸爸們可以借由機器來短暫體驗生孩子時的陣痛。

但真正分娩要經歷的不僅僅是這些......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追求兒女雙全。

一男一女,湊一個“好”字,寓意美好。

第一位孕婦吳麗輝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迎著二胎政策的春風,滿懷希望的迎接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無痛分娩真的就可以無痛了嗎?

吳麗輝顫抖的手給了我們答案。

最痛苦的莫過於開指。

一直要忍到開二指,才可以打無痛針。

持續陣痛的兩小時內,只能獨自忍受。

錘牆、流淚、發抖......

觀者揪心。

終於捱到可以打針的時刻。

這麽粗的麻醉針要穿過孕婦的脊椎骨。

疼。

可是這些都被母親勇敢的承受下來了。

但對於當事人來說,這樣的痛和陣痛相比,已經可以忽略。

“麻醉醫生就像天使一樣。”

一針過後,痛苦減輕不少。

好在孩子順利出生。

這對於經歷過的母親來說,是最大的慰藉。

吳麗輝驕傲地說:我順產了那麽重的一個寶寶。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麽幸運。

想要順產的周婷煎熬了十幾個小時之後,發起了高燒。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問題,只能無奈選擇剖宮。

剖腹產要受的罪不比順產少。

第三位準媽媽,向爽,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局面。

在生產期兩個月之前,身懷雙胞胎的她要做一場心髒手術。

這次手術,關乎三條人命。

丈夫王翔被告知,雙胞胎有30%的死亡風險。

看著密密麻麻的手術風險書,他哽咽著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面對即將做手術的妻子,他隱藏了自己的擔憂。

回到病房,面帶笑容的安慰妻子:明天你肯定沒事的。

兩人聊著輕鬆的話題,借以緩解緊張的心情。

向爽談到她夢到了孩子的名字:春和景明。

充滿詩意和美好的祝福。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手術成功,兩個月後,孩子也順利出生。

她們受了這麽多罪,只是為了讓孩子順利的來到這個世界。

我們看到拚命忍受疼痛的母親,也看到等待在產房外疲倦又焦急的家人。

在這一集中,三個家庭結局幸福,四個孩子平安出生。

這一切對於孩子來說,人生才剛剛開始。

02 學詩歌的孩子,不會砸玻璃

第二集的《上學》,主角們是在上海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

第三集的《長大》,把鏡頭轉向了少數群體——山中的留守兒童。

無形中的對比。

本應該是專心於學習的年紀,但是山裡的孩子卻被迫早早長大。

施應鎖所在的漭水中學,只有一半的人可以考上高中,而剩下的人會留在漭水,成為漭水的主人。

就是這樣的情況,這所山裡的中學,卻開了一門詩歌課。

有人問:詩歌對於他們有什麽用?

詩歌不能換來繼續學習的機會 ,不能換來美好的未來。

就連語文考試卷中,詩歌也不被允許。

“詩歌可能不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是可以改變一個人。”

夜深人靜,一群孩子圍坐在篝火旁。

背靠大山,頭頂星空。

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將心中的話變成詩歌。

這是一次詩歌的啟蒙。

也讓這群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知道:

當有一天,找不到火苗,也沒有木頭來取暖,也會試著去尋找生活的樂趣,去寫一首可以取暖的小詩。不管什麽狀態,都可以成為笑的最燦爛的那一個。

詩歌看似無用。

甚至這些孩子的詩並不會像那些大詩人一樣流傳千古。

但這些沉默的孩子,需要一個表達自己的出口。

而詩歌恰恰是他們打開心扉的一種方式,是他們情感宣泄的垃圾桶。

一直在班中沉默寡言的施應鎖在學會用詩歌表達後,寫下了這樣一首小詩。

種子

被埋在大雪下安靜發芽

老枯樹

在夜裡長出一支新枝丫

而我

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學會用詩歌療愈缺失父母陪伴的孤獨,這不是矯情。

同樣,“學詩歌的人,不會砸玻璃”。

外面的人也能夠看到他們的閃光點,而不僅僅是留守兒童帶來的負面標簽。

03 推開世界的門

縱觀全集,拍的就是日常的小事,經歷過的人看,並不新鮮。

看似平凡,卻是每個人最難忘的經歷。

就像導演本人說的那樣:

“生活的河流往往就是這樣,洶湧的時候少,緩緩流動的時候多。

這是人類最普遍的經歷。”

沒有刻意渲染悲慘氣氛,沒有戲劇性的橋段。

僅僅是最真實的生活記錄。

就是這樣平淡而又瑣碎 ,卻能讓人熱淚盈眶。

鏡頭中的人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難題,鏡頭外的我們也感同身受。

生孩子難,當兵難,買房難......

人生本就如此,磕磕絆絆。

《人生第一次》總製片人張昊說,

“它們是中國人的高光時刻,所謂‘高光’,是我們這些普通人遇到困難、面對從未有過的挑戰時,不氣餒、勇敢面對、竭盡全力戰勝它。”

與《人間世》展現的痛苦相比,《人生第一次》的基調更加溫情。

也許這種溫情,就是來源於片中的主人公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