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京奧運前奏:疫情下的三大疑問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方平

推遲了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會”即將於7月23日拉開帷幕。現代奧運史上首個推遲的奧運會、首次幾乎空場觀賽、頻繁的核酸檢查及測溫防疫、“泡泡”式的參賽……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使這次盛會成為史上最特殊的一屆奧運會。

在夏日的東京,運動員如何參賽?空場下賽場是怎樣的景象?媒體如何進行採訪?這是東京奧運會開幕前的三大疑問。

運動員如何參賽?

7月8日,日本政府宣布東京進入新一輪緊急事態,期限為7月12日至8月22日。這將是自疫情開始以來,東京第四次進入緊急事態。在這樣的情況下,運動員參賽將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

中國體育代表團部分成員抵達東京

以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東京奧運會場館中舉辦的首場國際比賽——去年舉辦的四國體操邀請賽為例,國際體操聯合會和組委會在防疫方面采取了非常嚴格的措施,除了平時要求的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和手指消毒外,還包括參賽人員只能在酒店和場館活動,通行乘坐專車,基本不與外界發生任何聯繫。即使在酒店就餐時,各隊也不發生接觸;每天一早對參賽人員進行核酸測試,一旦發現陽性病例立刻停止其參賽資格;所有人員進入賽場前必須測試體溫、手部消毒和全身噴灑消毒霧劑等等。

賽場上的景象也與疫情前比賽不同,除運動員外,工作人員和教練都戴上了口罩,互碰肘部代替了握手,連以前教練之間共用的簽字筆,也都各隊自帶,防疫措施可謂做到每個細節之中。

這樣的要求在奧運會正式開賽後只會更嚴格。東京奧組委於6月發布了面向參賽選手的新冠防疫措施“規則集”第三版,其中規定運動員必須在旅行前進行兩次核酸檢測,並在抵達東京機場時再次接受檢測,在開始比賽前五天才能進入奧運村,必須在自己參加的比賽結束後的48小時內離開。

運動員不必接受14天隔離,但在抵達日本後每天都要接受核酸檢測,並且除吃飯、睡覺、訓練和比賽外,大部分時間戴口罩,同時活動範圍有限制。

在奧運會期間檢測出新冠陽性的運動員不會被取消參賽資格,他們將獲得如果繼續參賽本應獲得的最低獎項。國際奧委會體育總監基特.麥康奈爾解釋說,每個單項聯合會都已經製訂在某個參賽人員或團隊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不能參賽時如何重新安排名次和獎項的計劃。

這樣嚴格的參賽規定,極有可能使任何一場賽事出現令人意外的變數。

機器人替代觀眾 ?

東京奧組委10日宣布,在福島舉行的棒球和壘球比賽以及在劄幌舉行的足球比賽都將禁止觀眾入內,這樣允許觀眾觀看的奧運會比賽,只剩下在宮城縣和茨城縣舉行的足球比賽以及在靜岡縣舉行的場地自行車比賽。

東京奧運會觀賽方案,組織方已幾經修改。早在今年3月,海外觀眾首先被排除在外,東京奧運會一度被認為將是日本選手絕對的主場。然而,隨著日本疫情的反覆,加上疫苗接種工作緩慢,人們對安全問題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擔憂。日本政府為此提出了包括限制觀賽人數、持疫苗接種證明或陰性檢測證明觀賽等措施,對觀賽禮儀等也做出了規範。然而,隨著東京都疫情再度緊繃,最終敲定東京都以及周邊三縣的比賽將以空場方式進行。

對於奧運會而言,空場比賽影響巨大。觀眾無法享受盛會帶來的歡樂氣氛,運動員也只能在靜謐的賽場中拚搏。場上場下沒有互動,這樣的比賽至少是不完美的。為此,國際奧委會表示,將考慮引進能夠傳輸觀眾在觀看比賽過程中鼓掌聲音的系統,讓運動員在無觀眾情況下仍能與觀眾情感共鳴。

擴音器傳出的助威聲畢竟與現場聲有著很大的不同,不少人給東京奧組委“支招”:可以效仿足球場在看台上擺滿球衣;凳子上安放印有球迷肖像的人體模型;甚至可以請來跳舞機器人、機器狗,讓它們穿上主隊戰衣,揮舞旗幟,隨著戰況載歌載舞……

媒體如何採訪?

特殊的奧運會,自然對媒體在現場的採訪有著特殊的要求,而防疫措施當為重中之重。

記者們在主新聞中心媒體工作間工作

先來看看最新一版東京奧運會媒體防疫手冊中的一些基本規定:登機出發東京前,需提供96小時內連續兩次的核酸檢測證明;下載一個類似中國“行程卡”的APP;入境前需填報抵達東京後14天的行程計劃,並嚴格按照此計劃執行;入境日本後,要在指定住所隔離三天(抵達當天不算),不過可以參加一些基礎的和奧運相關的活動,但必須每天核酸檢測陰性,同時在更高級別的監管下進行。

記者們只能在主新聞中心的發布會或賽場的混合區採訪運動員,而混合區運動員逗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90秒;根據採訪運動員的頻率,記者接受核酸檢測的頻率分為每天一次、每4天或每7天一次,每個人都必須在抵達14天后接受一次檢測;進入場館測溫時,如裸體溫達到或超過37度5,會給予“冷靜期”後進行二次檢測,如裸體溫沒有變化,將不能進入場館並被帶往隔離區接受進一步檢查……

在當地疫情沒有得到更好控制的情況下,一切嚴格的防疫措施都是必須的,事實上也能夠得到絕大多數媒體的理解,但對採訪的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以往還能約相熟的運動員到奧運村媒體中心做個採訪,甚至約他們到某個地方做專訪,現在都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最頭疼的是,以往很多“料”可以從賽場的混合區獲得,尤其是取得好成績的選手都願意分享自己的快樂,但如今規定運動員只允許在混合區呆90秒,混采亦就形同虛設了。

基本採訪不到選手,對親臨現場的媒體而言已是巨大的打擊,更讓人失望的是,即使每項比賽,媒體也未必能夠到賽場採訪。以往對於一些非高需求比賽,只要比賽時間到場館就可以,如今卻每項賽事都需要提前一天在網上預約,以保證現場媒體符合防疫要求。

“泡泡式”的管理,也要求記者前往各採訪地點均需乘坐組委會提供的穿梭巴,不能私自乘坐公共交通,這也給媒體的採訪帶來很大的麻煩。

困難雖多,但能夠採訪奧運會是體育記者職業生涯最大的夢想。相信隨著盛會的展開,各路媒體都能想到應對之法,各顯神通,不辱使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