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雞飛狗跳的睡前哄娃時間,我也有,絕對不會少

是的,如標題所言,這就是我養育兩個孩子的日常寫照。

 

每天晚上睡前倒數1.5小時,就是我雞飛狗跳追著兩個孩子睡覺的時候。手機是顧不上的,工作是不用考慮的,什麽放飛或者休息更是沒有的事,滿屋子都是我的聲音在蕩漾。

 

→ 睡前倒數1.5小時:“誰要喝牛奶,今天是喝奶粉還是盒裝牛奶?”

 

→ 睡前倒數1小時:“牛奶喝完了嗎?都半個小時了哦。我要準備給大家刷牙了。”

 

→ 睡前倒數55分鐘:“弟弟別逃跑,刷牙是一定要刷的,快過來,你開心的刷就三分鐘,你要是反抗就三十分鐘,但不管你反抗還是不反抗,我還是要,給,你,刷,牙!”

 

 睡前倒數40分鐘:“好,睡前講什麽故事呢?啊,心髒為什麽會跳動啊~讓我想想。啊,人為什麽會有頭髮啊~讓我想想……”

 

→ 睡前倒數10分鐘:“好了,半個小時了,故事會結束了,我們要關燈睡覺了哦。啊還不想睡,沒關係,那我先睡吧,你要是困了就自己睡一下哦。記得先把你們的小車(安撫物)放好,不要半夜找不到它們哭哦。” 

……

 

我身邊的朋友和親戚們都知道,孩子入睡前的1.5小時,我是“生人勿近”的。

昨天我哥哥來廣州出差,想要過來和我聚聚,都被我嚴肅地拒絕了……我告訴他,“我都快要把兩個娃放倒了,你要是現在來,我豈不是前功盡棄了麽~要不你晚半個小時來,我保證一定放倒倆娃。”(捂臉)

 

結果我哥哥不願意等我,就跟他朋友去吃夜宵了哈哈哈(捂臉+1,果然是親兄妹才能做得出來的事情)。

 

不過,雖然過程“雞飛狗跳”,但其實我家兩個孩子的作息,規律到周圍的人都羨慕不已。

比如昨天晚上,兩個孩子不到8點就睡了,弟弟Eric 是 7點20分就睡著了,哥哥 Joshua 想多聽幾個故事就晚了一點,不過也就 7點45分。至於起床呢,暑假的話是通常一覺睡到8點,平時上學就是7點。

 

這個作息規律,不管我有沒有加班,孩子們一直都能較穩定地保持(當然偶爾會打破啦,這很正常),也算是我們全家人一起齊心協力培養起來的很重要的生活作息習慣。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和大家談談我在培養孩子睡眠習慣時的一些心得和感悟,但因為我的樣本非常少,就兩個娃而已,所有它不一定合適每個家庭,也可能不太合適你。

寫這篇文章,更多的是希望給到大家一些新的視角,來看待“入睡”這件事,你們也可以把各自覺得好的方法都分享給我啊,我們一起來討論。 

1、睡前程式得是全家人的共識

 

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首先全家人要有一個共識,比如我們家的共識就是,入睡前的一段時間一定是全家人最安靜的時候,而且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嚴謹地在執行了。

 

· 我們會關掉所有干擾睡眠的因素。比如電視、iPad和婉拒一些在家的聚會,避免讓孩子睡前過於興奮和感到刺激。

· 也會降低家裡的光線帶來的影響。比如調暗燈光,和孩子一起看看窗外暗下來的城市,和月亮道聲晚安,這些都會吸引低幼的孩子意識到,夜晚和睡眠的直接關聯性。

· 還有就是保持一個穩定且固定的睡眠流程。比如我們家的節奏是:洗澡->飯後->親子活動->喝牛奶->刷牙洗臉->睡前閱讀->關燈入睡,這個步驟基本上維持了5年。

· 最後就是溫柔且堅定地執行規則。如果發現孩子走完了全套睡前流程還是不願意睡覺,那麽我們就會把全家的燈都關掉,全部人都上床躺著,這其實是一個信號,告訴孩子“我們得睡覺了”,因為大家都要休息了。

久而久之,我們都明顯感覺到了孩子的變化,到了睡覺時間,他們會主動來找我們,因為他們也會想要和家裡其他人保持一樣的節奏。

有時候呢,我身邊也有親戚,會覺得我們家這套睡前習慣過於“禁欲”(捂臉+2),因為他家和我家的習慣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他們晚上會有很多聚會,有時候孩子睡覺前還沒到家,交給爺爺奶奶帶;或者晚飯後看一回兒電視,刷一下劇。結果就是孩子每天晚上都要到11點了才睡覺,現在孩子上小學了作息也沒變。

 

不過,我始終認為,作息規律不一定存在一個標準答案,但一定存在適合與不適合。

就像我們家的整體氛圍本來就是偏安靜的,所以我們達成對睡前程式的共識並不勉強。

有什麽活動,大家都會避開這個睡前的時間點,即便是親戚拜訪,我麽會挑等孩子完全睡下去以後,或者選擇白天時間等,這些都是根據我們家人的節奏安排和調整的。

 

2、孩子的睡眠時長要看一天的整體時長

 

我的一些朋友也會很焦慮地谘詢我,覺得孩子整天都很晚睡覺,怎麽辦才好?

但是當我仔細詢問孩子一天作息時,發現孩子白天睡得特別多,比如睡上2~3個小時,所以到了晚上,就得折騰到10點後才能入睡。我就會告訴他們,我們需要的根據孩子一天的整體睡眠時長來作為判斷標準,而不是隻聚焦在孩子晚上的睡眠時間。

比如,午睡就一定會影響孩子的晚睡時間。這點我家弟弟Eric的影響就特別明顯,尤其到了他2歲多上幼稚園的時候,幼稚園裡有午睡的習慣,他每天中午基本上能睡2個小時(學校是規定1個小時,但是他幾乎不會醒…),所以到了晚上,經常都要到8點半到9點半才能睡著,早上7點不到就會醒。

但是到了周末,因為我們家沒有午睡的習慣,所以Eric可以7點半就睡著,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8點。所以孩子的作息是會隨不同因素的影響而改變的,重點還是衡量全天的睡眠時間是否足夠。

我身邊很多家長很看重孩子的午覺,但我更看重的是晚睡時間,因為整整13小時的夜晚睡眠品質對孩子的生長髮育很重要。

所以如果午睡對孩子的晚睡影響太大,我首先會去掉孩子的午睡時間(當然我知道,這在幼稚園裡面並不實際,很多國內幼稚園都有午睡時間),那我也會把孩子的入睡節點定在8點半前。

 

一般來說,2-4歲的孩子一天的睡眠時間如果有11-13小時,就比較不錯了,但前提是我們需要判斷孩子的深度睡眠時間夠不夠。

如果孩子的睡眠一直斷斷續續的,會夜啼、反覆醒過來,那可能我們需要先考慮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不是這段時間孩子的心理承受了一些壓力等等。

 

3、孩子入睡前出現反覆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堅定執行睡前程式

 

需要我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的一點是,即使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入睡習慣,但對孩子來說,出現反覆的情況是很正常的。

那麽這個時候,我們執行睡前程式時“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和行為,能否給孩子一個整體氛圍的支撐,就很重要了。

 

弟弟 Eric 剛上幼稚園適應午睡的那段時間,他晚上入睡變得很艱難,總是會跟找各種“找借口”晚睡一點點。

會跟我說,“媽媽,我要拉臭臭!我要去客廳拉。”

“媽媽,我要喝水,我口渴了。”

“媽媽,我找不到我的小車,我睡不著……”

我總是可以從他的嘴巴裡聽到層出不窮的不想睡的100種理由,然後,我是這麽來接他招的:

 

◇ 提前預防。

比如在進入睡前倒計時的時候,我就會考慮孩子必備的睡眠訴求是否準備好了。

比如今天的如廁情況、水和奶有沒有放好,以及孩子入睡必備的安撫物是不是在身邊……

這些可以讓我在孩子找借口的時候,迅速回應他,“你不是都解決了麽”,“水在你旁邊啊”,“小車都在枕頭旁躺著呢”,這個時候 Eric 也會悻悻地發現他的借口都不適用了(笑)。

 

◇ 設定底線。

入睡前出現反覆的情況是正常的,如果我們理想的睡眠時間是8點半,但有時候真的沒有辦法預估孩子願不願意配合,所以如果推遲到9點半,也在我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但是到了9點半,就是我的入睡時間底線了。

這個底線,幾乎從孩子出生後我就有意識地滲透到入睡流程裡了,所以孩子一早就知道這是我們全家人約定的時間節點,這裡的全家人是包括爺爺奶奶一起執行的。

 

所以到了時間節點,我就會告訴兩個孩子,“9點半到了,媽媽這個身份要下班了。我很累,我要睡覺了。如果你想玩,你可以在黑暗中玩,你累了,可以上床躺在我身邊的小床上,我和玩具小車都會等你,但我們要睡覺了。” 

有好幾次,我真的是比孩子們還早睡很多,睡了一兩個小時後突然驚醒,發現孩子們都在我旁邊躺下了,我其實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睡的,我想孩子也懂得“察言觀色”了吧。

 

◇ 自然後果。

之前在寫時間管理的文章時也提到過,我家小區附近的交通不順,如果超過7:15分出門,大家都會在路上堵到筋疲力盡,而交通情況是孩子們可以感知的“自然後果”。

所以我會告訴孩子們“如果你們睡晚了,那麽明早起不來,上幼稚園就會遲到了。”等孩子們自己體會過了幾次遲到後,他們最後比我們更不喜歡被堵在路上的感覺。

打破規則,是每個子都經常做的事情,這是孩子的一種心理試探,他們在試探規則到底是什麽,規則對全家人來說有什麽影響。

對我們來說,溫柔而堅定的執行規則,並不是天天講道理來說服孩子,而是通過我們的行動本身,讓孩子也能感受到這份 “約定俗成”的生活契約。

 

4、睡眠習慣的培養也需要,抓大放小,打持久戰

 

我也曾經為孩子睡眠習慣擔心焦慮過,那個時候,我每天都是卡著表來看孩子的全天睡眠時長。

特別是 Eric 一歲多的時候,不管怎麽安撫入睡都無效,全天睡眠時長始終維持在13個小時左右。比起哥哥 Joshua 當年16~18小時的睡眠,老母親真的表示“心理落差太大”,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擔心 Eric 睡不好怎麽辦。

 

可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家庭睡前程式意識越來越穩定,我也越來越能感受到孩子自發地向全家人的睡眠習慣靠攏的趨勢,入睡意識更強,自主入睡的能力也更高了。

 

在培養孩子的自主入睡能力上,我主要做的是觀察孩子的入睡信號”,比如我知道 Joshua 最喜歡的睡姿是側躺,使用這個姿勢,他的入睡節奏是最穩定的;而 Eric 每次要睡著之前一定會選擇趴著睡。

 

現在兩個孩子一個五歲多一個三歲多了,我也會和他們總結適合他們自己的自主入睡方法,比如哥哥睡前聽音樂就會越聽越興奮,所以嘗試適應關燈後在黑暗中安靜入睡。

而弟弟呢,最喜歡的有人在旁邊輕輕撫摸著他的背,隨著有節奏的頻率,他就會跟著慢慢放鬆下來。

此外,我還試過和孩子戴著眼罩睡覺,播放音頻小故事,在黑暗中給他們唱歌等等方式,孩子們某一天難以入睡的時候,我都會在旁邊安撫他們說,我們可以一起想想其他辦法。

在睡覺這件事上,方法真的比問題多,當孩子掌握的自主入睡的方式越來越多,碰到睡不著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會自然會而然地學到了如何運用好這份力量。

 

雖然文章一開始說,我家兩個孩子的作息非常規律,但不是說我家孩子都是天使寶寶(至少Eric一定不是),而是我們家人一起花了三年的時間,讓如睡前流程成為孩子生活中很重要和熟悉的一部分。

他們知道睡前倒數1.5小時的意義,知道具體的流程,也知道大家是如何有共識地執行這件事的,我們互相不拆台,不干擾,這份默契,是我們和孩子睡前習慣培養很重要的合力。

睡眠習慣真的只有合適與不合適,沒有絕對的對錯。我也不建議大家看完文章後,就要立刻調整到這樣的模式,畢竟每個家庭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你看回孩子的狀況,以及整個家庭的睡眠節奏時,可以用這幾個問題更巨集觀地判斷孩子的睡眠狀況:

1.孩子一天的睡眠總時長是多少?

2.家庭的夜晚生活有沒有可以砍掉的部分?

3.孩子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最理想的入睡時間和狀況發生在什麽時候?

4.如果設定一個計劃,把目前的睡眠時間提前半個小時,你會如何安排節奏?

 

孩子的睡眠作息習慣培養,一定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如果我們想調整,不妨以半個小時作為起點,這樣在實際操作中更容易執行起來。

我們也可以不時地提醒自己,不需要太著急,因為這必然是全家人一起往前推進了一個半小時,又一個半小時,是我們和孩子一起慢慢努力的結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