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瓔 祭何宣將軍

崇文|博學|慎思|篤行

祭何宣將軍

作者:李瓔

“救國敢憑三尺劍,酬恩闕亟一首詩”,又是一年清明到,懷著三分沉重,七分敬慕,我與友人相邀赴大栗港鎮小石洞拜謁了何宣將軍墓。

初春時節三分寒涼,天空有一絲陰霾,一路驅車行進在村野的道上,雖有幾縷淡淡的陽光衝破雲彩的阻隔播撒在大地,仍阻擋不住一絲料峭。路旁竹影綽綽,柳條依依,有幾位村野農夫手持祭祖用的鞭炮、香紙,在山路上結伴而行,面色悲戚,神情肅穆。想來,國家將清明定為法定假日自有它的道理:人們在這一天,可以恣情的追思自己的先祖、悼念逝去的親人,以慰在天之靈。

隨行的萬成對桃江歷史人物頗有研究,他興致勃勃的向我們侃起了一段何將軍英勇抗日,率軍圍剿日寇的故事:1939年何宣時任國民革命軍四十六軍軍長。他率領將士在廣西與日寇展開桂南會戰,看到敵眾我寡的局勢,為激發士兵奮勇殺敵之心,何宣下達了不準後退手令,並率領預備團堅守四合坳。這一場殊死搏鬥贏得了全面的勝利,共殲滅日軍一個旅團。在一側靜聽著萬成活靈活現的描述,我不禁為之動容。

九時許,我們來到何將軍的故居。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徑直向前走,繞過幾竿翠竹,一座黑簷青瓦紅牆的老屋呈現在我們眼前,乍見之下很是尋常。輕啟房門而入,內裡空無一人,據何宣村上的族人介紹,這座老屋是何將軍的老宅,1946年,55歲的何宣即病歿於此。只是老屋已於解放後改建,由他的孫輩們掌管。何老子嗣較多,告老返鄉後,曾在山後建有2座雕堡,2座吊腳樓,他閑來無事,便帶領子女們在此練習槍法,舞刀弄劍,以備不時之需。何將軍槍法了得,槍槍命中靶心,令後輩們欽佩不已。“虎父無犬子”,何宣所育子女也是人才輩出,卓然出世。長子伯威為國民黨陸軍上校,次子仲威系黃埔軍校十八期學員,曾遠征緬甸。女兒劍平、劍渝、劍樵都畢業於中國名牌高等學府,現定居歐美。

歲月流轉,斯人已去,曾經的風光和氣派已隨風而逝,唯有老屋門前那株高大蒼虯的桂樹,默然的屹立,見證著歷史的滄桑。不知它是否還依稀記得老宅當年的風光無限?!是否印刻下了將軍那威武神勇的風姿?!

何宣墓位於老宅背面的山坡上,幾叢蒼翠的楠竹如天然的帷帳,將墓地嚴嚴實實的包裹。何宣陵墓長約百來米,由三座水泥混凝土結構、尖塔狀圓形墓塚組成,從左方看過去,左為何宣原配熊氏之墓,正中為何宣母盧氏之墓,右側為何宣墓。每座墓後方均有花崗石墓碑嵌於外圍牆上,墓正前方兩側各設有一座石獅守衛。

望墓前,早有族人擺放著香燭、水果拜祭,孫輩們編織了美麗的花環呈於墓前。一絲清煙隨風繚繞,幾縷英魂俠氣回蕩在山谷間,佇立墓前閉目聆聽:在竹林深處仿佛傳來了戰壕的號角聲、廝殺聲、槍彈聲。敵軍來范,兵臨城下,情勢緊迫,將軍與士兵們揮刀盟誓,同喝下一碗雞血酒,從此勇往直前,同生死,共進退。“誓與四合坳共存亡”的呼聲震徹天際,瞬間天地為之變色,山河為之動容!

“青巒有幸埋忠骨,梨花無語泣春風”,多少的英雄豪傑浴血奮戰,誓死捍衛美麗山河,才讓我們的國家如一頭雄獅巍然屹立於東方而不倒,是他們的堅守和奮勇,是他們的精氣魂,才換得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寧!

不知何時,天空已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此刻的哀傷。輕輕捧上一束白菊,虔誠的置於何將軍的公墓前,雙手合十往後退三步鞠躬:向英勇抗擊日寇的將軍魂靈致敬,向所有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殺敵,犧牲了生命的戰鬥英雄們致敬,願英烈之魂永垂不朽!作為後輩的我們,當永遠銘記歷史,追隨前輩的足跡,繼往開來,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