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沒有水泥,城牆如何修築?到底有何玄機?

經常觀看古裝影視的朋友會發現,古時的城牆、關隘和長城等建築飽經戰爭洗禮,歷經千年風霜雪雨而不倒,讓人歎為觀止,感慨古人的建築工程技術水準之高。那麽,中國古代並沒有水泥,更沒有鋼筋混凝土,為何會如此堅固?

說到建築,顯然古代的木質城寨、軍營等建築早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而水泥作為現代最常見的一種建築材料,是在公元十八世紀由英國人發明,剛進入中國時,被稱為“洋灰”,直到1889年,中國人才創辦第一家水泥廠,名為“啟新洋灰廠”。那麽,在水泥沒有誕生前的中國古代,主要依靠什麽作為建築材料呢?

一、泥草土漿

古代最常見的“民間水泥”,現代農村依稀可見,就是用黃泥水不停攪拌,不斷加入甘草碎渣,直到成為粘稠狀,不僅用來打土坯晾乾成磚砌牆,就是作為粘合劑也堅固無比。古代秦漢時期,包括西域諸國古城遺址等,依然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二、石灰砂漿

就是在石灰漿中摻入砂石等物,更為堅固,著名的秦長城以此修築。古羅馬人在把火山灰加入到石灰砂漿中,形成了西方人稱之為的“最早的水泥”,而同一時期,中國人在則石灰砂漿中摻入黃黏土,用來增強砂漿的硬度。

而以考古發掘證實,早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裡,就有使用“白灰面”的痕跡。商周時代的建築遺址裡,常見石灰材料出土。《左傳》記載:用蜃灰。這種“蜃灰”,是用蛤殼燒製而成的石灰,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用牡蠣殼煆燒而成的蜃灰也是最初的一種“水泥”,加固建築的效果非常好。比如著名的“秦直道”,每一寸路都是用“蜃灰”加黃黏土修築,至今這條高速公路依然寸草不生,建成之後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後逐漸廢棄。

三、糯米石灰漿

產生於公元6世紀中國南北朝時代,當時工匠們把糯米煮爛以後,摻入石灰砂漿中,再加上奇異果汁和勻,就成了加固作用更強的“糯米灰漿”。中國明清以來的很多建築,包括長城、故宮及邊防衛所等都使用糯米石灰漿砌成,即使當時威力最強的紅衣大炮也無可奈何。以20世紀中外諸多學者們的測試報告稱:這種誕生於近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代建築材料,加固效果不但領跑當時世界,甚至堪比現代水泥,就是使用現代的重型工程機械也很難將其摧毀。

十六世紀西班牙學者門多薩的《中華大帝國史》記載:明代福州的每一座塔樓,都“超過羅馬人的任何建築”,認為中國人的建築水準“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建築來。”十七世紀時的不可一世的彼得大帝曾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派人學會中國的建築技術。而清朝乾隆年間造訪中國的法國學者更是驚歎:“我對中國人的建築聰慧深為敬佩,我們歐洲人倒似乎顯得平拙無奇!”

正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積澱,鑄就了我們的民族脊梁,讓老祖宗的建築扛過千百年風雨和戰爭的考驗,把華夏建築文明的輝煌風貌,穩穩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當然,也讓很多今人汗顏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