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川內優輝大滿貫賽事奪冠 日本人長跑為何這麽厲害

資料圖。資料圖。

  不像肯亞和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日本並不是被普遍認為的跑步強國。但自1991年以來,日本人在馬拉松項目上共收獲了19枚奧運會和世錦賽獎牌,人們不得不對日本長跑刮目相看。

  不只是精英選手錶現出色,日本還有著世界上最多的馬拉松完賽者。那麽,同樣是來自亞洲,又都是黃皮膚人種,為何日本人可以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六大大滿貫等重要馬拉松比賽中屢屢跑出好成績,而我們卻做不到呢?

  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跑步在日本的發展概況和長跑崛起的原因,通過這些你就可以知道為什麽日本長跑這麽厲害了。

  跑步普及程度很高

  隨著熱愛跑步的日本人越來越多,長跑也成為日本學校最普及的運動。日本的跑步文化根深蒂固,處都是愛好跑步者,跑步熱潮已持續了將近40年。2015年日本的馬拉松完賽人數近56萬,是世界人數最多的。

  在日本,小學生每年都會參加冬季耐寒的馬拉松訓練。即使室外的氣溫低到了幾度,老師們也會領著學生在繞操場跑步。距離長短根據年級不同進行劃分:1-2低年級跑2000米,3-4年級3000米,5-6年級4000米。

  跑步賽事廣受好評

  說到日本馬拉松,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必定是東京馬拉松。東京馬拉松創建於2007年,舉辦後便一躍成為亞洲最好的馬拉松賽事,加入WMM馬拉松大滿貫,成為最年輕的大滿貫賽事之一。

  東京馬拉松的特色在於沿途熱情的觀眾、優秀的賽道服務和補給及賽後服務,也被成為最安全的馬拉松賽事。每年有35000個名額,通過抽簽決定入選者。中簽概率約為10%。但由於良好的賽事組織,熱情的觀眾和極具代表性的賽道,為很多跑者所追捧。

  除此之外,日本每年1000次以上校內馬拉松對抗賽,像“箱根車站接力”這樣的大學對抗長跑大賽,在日本每年會舉行1600多次。

  馬拉松成績很優秀

  在今年4月份的第121屆波士頓馬拉松比賽上,男子前三名同時出現了黑皮膚、白皮膚、黃皮膚三種膚色的選手,而那位黃皮膚選手便是首次參加全馬就奪得季軍的日本人大迫傑。

  大迫傑是目前日本最出色的的中長跑運動員,手握男子3000米(7分40秒09)、5000米(13分08秒40)、半馬(1小時01分13秒)三項日本全國紀錄。

  其實,日本人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上的驚豔表現早日聲名遠揚,早在1951年日本人田中茂樹就奪得波士頓馬拉松男子組冠軍。此後1953年,1955年日本人再次奪得男子組冠軍。而1965年、1966年更是誇張地包攬男子組前三,男子前四。1969年,日本人第6次奪得波士頓馬拉松男子組冠軍。1987年,名將瀨古利彥以2小時09分26秒的日本人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上的最好成績第7次問鼎波士頓馬拉松男子組冠軍。

  收視率堪比春晚

  日本最著名的“箱根驛傳”更是這種學校長跑文化的集中體現。“箱根驛傳”全稱為“東京箱根間往複大學驛傳競走”,賽事線路為東京至箱根往返約217公里,分10個區間。比賽在每年元旦期間分兩天舉行,參賽者都為在讀大學生。比賽不設任何獎金,所有人拚命只是為了自己和學校的榮譽。

  有一部很出名的日本跑步電影《強風正勁》說的就是“箱根驛傳”。每年日本關東地區有20支左右大學隊伍參賽,其中上一年的前10名隊伍直接獲得參賽權,其余的隊伍通過預選賽選拔產生。據統計,每年這項跑步賽的收視率高達20%以上,相當於中國的春晚。

  全民熱愛馬拉松

  在日本,民眾對馬拉松的熱愛是發自肺腑的,無論政府還是賽事公司舉辦一場馬拉松比賽首先想到的是怎樣為運動員提供更好的服務,永遠將跑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一些日本企業也在想法設法為運動員的訓練、比賽提供資助。

  這種注重情懷、目光長遠、願意奉獻的做事態度,不僅讓日本的馬拉松水準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也讓日本的馬拉松賽事之一“東京馬拉松賽”短時間內便步入世界六大滿貫行列,而日本生產的跑步運動產品之一:亞瑟士鞋的銷量和影響力早已超過耐吉、阿迪達斯等知名品牌榮登世界第一。

  訓練模式在創新

  日本的馬拉松訓練模式一直在創新,這也是為何日本馬拉松水準一直能夠保持在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早在70年代末期,針對非洲選手在馬拉松比賽中的不可戰勝性,日本率先提出“大運動量”的訓練模式,通過有氧耐力彌補先天不足,並且率先提出“高頻率、快節奏”適合亞洲人的經濟性跑法。

  而近幾年隨著世界馬拉松運動的快速發展,日本人意識到單純有氧耐力強還不夠,提高運動員的中距離跑能力也很重要。所以,不再滿足悶著頭自己琢磨訓練方法,開始不斷地輸送優秀的教練員、運動員到國外學習、交流。今年波馬季軍大迫傑就是很好的成功案例。

  大迫傑常年在美國和名將法拉赫一起訓練,他的3000米、5000米、10000米最好成績已遠遠超過我們的國家紀錄,即使他最弱的一個項目1500米,3分40秒49的成績放在我們國內比賽也可以輕鬆獲得冠軍。而近幾年一大批日本人半馬成績能夠跑進63分,也足以證明日本人在中距離項目上花了不少功夫。

  跑量積累是秘訣

  雖然日本選手有很多創新的訓練方式,但提高跑步裡程、加大跑量是他們共同的主題。精英運動員的周跑量有時會超過320公里。兩次奧運會獎牌獲得者有森裕子回憶備戰奧運期間,她曾一天跑兩個20公里計時,上午一個,下午一個,然後轉天再跑一個50公里的長距離。當然像這樣的距離主要以恢復為目的,速度會盡可能的慢,有時就會像走一樣。

  日本跑步網站Runnet的一項調查表明,在日本,月跑量在100km的人數最多,佔到總人數的24%。其次是150km,佔比也高達22%左右。排在第三的是200km的跑量,這部分佔比也接近15%。

  堅定的意志品質

  對於馬拉松這個項目來說,選手們擁有堅定的意志品質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不僅是馬拉松選手,所有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中就比較注重意志品質的培養。意志品質也克服了日本馬拉松選手與非洲運動員相比的先天身體劣勢。

  日本人認為,天賦或許有限,但努力是無限的,辛勤的努力可以克服先天不足。此次,日本選手大迫傑在波士頓馬拉松的精彩表現告訴我們,亞洲馬拉松選手達到世界頂尖水準有一定難度,但這不是輕易放棄的理由。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日本運動員在國際馬拉松比賽中明知道自己的水準不如非洲選手,也敢於去領跑,而我們的馬拉松運動員很少會這樣做。

  除了拚勁和意志品質遜色於日本馬拉松運動員外,日本運動員對馬拉松訓練的深度理解以及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也值得我們的運動員學習,他們會全身心地專注於每一次訓練、每一場比賽,甚至業餘時間都在談訓練、談比賽。

  (咕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