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聯超級工程,沙漠大運河!

位於中亞的土庫曼斯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內陸荒漠國家,全國以平原地形為主,且80%的領土都為卡拉庫姆沙漠所覆蓋,水資源非常緊缺。

中亞五國深居亞洲內陸

季風難以進入,遍布荒漠,水源多靠高山融水▼

這個國家的南部、東部分布著一些山脈,上面的積雪和降水是當地水資源的主要來源。但無論從總量還是分布上看,那些水源多明顯不夠上百萬的土庫曼人使用。

這個國家水源一個是北部邊界線上的阿姆河

一個是南部山地孕育的諸多河流

如何將南北兩線連起來,就是今天的主體

(橫屏觀看,底圖:shutterstock)▼

於是在這樣絕境中,蘇聯政府於上個世紀中後期,發動了數以萬計的人民,在當地開鑿了一條綿延1400公里長的卡拉庫姆運河。它灌溉了周邊30萬公頃的土地,並把水資源從阿姆河源源不斷地送到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河水在沙漠中緩緩流向卡拉庫姆運河

(圖片:shutterstock@Greenburd)▼

天馬行空的計劃

土庫曼斯坦雖然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國家之一,但在七八千年前,土庫曼斯坦南部沿山地帶,卻也存在著不少綠洲和定居點,並隨之衍生出了發達的灌溉系統。

雖然大部分國土是荒漠

但在科佩特山脈山腳下還是會形成不少綠洲

(阿什哈巴德,圖片:shutterstock@velirina)▼

但隨著公元5世紀左右遊牧民族的西遷和侵襲,當地脆弱的綠洲農業社會很快受到了衝擊,變得不穩定起來。綠洲和灌溉系統也因為頻繁的戰爭最終被廢棄,很快變成了沙漠。

這裡的農業模式與中國西北類似

都依賴於發達的灌溉設施

一旦這套設施在戰爭中被破壞,就很難恢復起來

(圖片:google map)▼

但土庫曼斯坦周邊卻存在著一條水量充沛的河流——阿姆河。

發源於阿富汗興都庫什山北麓的阿姆河全長2485公里,水源極其豐富,不但是中亞最大的內陸河,也是流經土庫曼斯坦的最大河流。然而阿姆河經過土庫曼斯坦的路線卻十分偏僻,與南方和東南方的諸多綠洲被卡拉庫姆沙漠所隔離。

阿姆河雖然水量相對充沛

但是和科佩特山脈沿線綠洲(如阿什哈巴德)

以及土國南部綠洲城市(如馬雷)之間都隔著沙漠▼

俄國對當地的關注,很大程度上也始於卡拉庫姆沙漠。

相傳,在當地土庫曼人中存在著一個傳說,即阿姆河可以經過沙漠到達裡海。為了證明這一點,彼得大帝就曾派遣遠征隊深入中亞腹地探險,並在當地發現了一條當時已經乾涸的河床——烏茲博伊河。這進一步激發了俄國的擴張野心,在俄國人看來,如果利用這條河床來修建水路,將極大改善中亞交通,從而有助於俄國在中亞的擴張。

這條古老的河流應該是從阿姆河的某一分支出發

經過薩雷卡梅什湖人裡海

如今還能看出曾經的痕跡但河已經不在了

(底圖:NASA)▼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俄國軍事力量已經深入到現在的土庫曼斯坦地區,並對當地的土庫曼人進行了殘忍的鎮壓。不過由於土庫曼人的堅決反抗,俄國直到1881年才進入阿什哈巴德,五年後才正式確立俄國在土庫曼斯坦南部的邊界。

沙俄確立了帝國的大致規模

之後的蘇聯再予以繼承

土庫曼一直是帝國的南疆以及很多關鍵物資產地▼

俄國將土庫曼斯坦納入自己統治後,本著不浪費任何一片土地的原則,迅速派遣工程師、農牧業專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前往當地調查,以評估當地的農業潛力,尤其是大規模種植棉花的能力。

除了棉花這種纖維原料

中亞國家還能大大豐富俄國人的日常食譜

這些可都是在北方苦寒之地種不出來的

(圖片:Greenburd / Shutterstock)▼

此時土庫曼斯坦的環境早已不如當年,綠洲面積大為減小,水源也十分匱乏。就在這時,原本開鑿運河的計劃再度被俄國殖民者提起。尤其是1878年的一次洪水後,當時阿姆河的河水溢流到了古代河床上,似乎進一步論證了修建人工運河的可行性。

如果能修一條運河將中亞兩大河流引至裡海

沙皇或許可以坐船從莫斯科出發去撒馬爾罕旅遊了

(這夢想還是做得有點大)▼

不過隨著外裡海鐵路在1888年的建成,俄國殖民當局開始逐漸把修建運河的目的從提高擴張能力轉變為灌溉周邊農田。

進入20世紀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出從阿姆河引水到穆爾加布河、捷詹河流域的想法。1908年,俄國工程師M. N.耶爾莫拉耶夫建議將阿姆河向西引流,以灌溉卡拉庫姆沙漠中的56.5萬公頃的土地。1915年工程師F.P.莫爾格琴喬夫經過計算,發現如果阿姆河沿古代烏茲博伊河床引流,那將足以灌溉140萬公頃的土地。

其實南方這個方案是相對可行的

利用現有的穆爾加布河作為中繼站

進一步開發已有的農業用地▼

只可惜當時的帝俄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沒有財力將這樣的雄偉計劃付諸行動。

從阿姆河到阿什哈巴德

十月革命後的1920年,列寧頒布了一項旨在重建中亞棉花種植業的法令,而為了發展這一產業,擴大灌溉系統就成為當務之急。1925年,在土庫曼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也重申了要在土庫曼斯坦南部發展灌溉系統的計劃。

蘇聯的棉花是可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原材料

對於社會主義新國家自給自足不可或缺的一環

(圖片來自Kinolibrary.com)▼

1926年,蘇聯率先在當地開始修建一條帶有試驗性質的灌溉渠(博薩加—克爾金灌溉渠),而這也是日後卡拉庫姆運河的前身。事實證明,從阿姆河引水經過荒漠確實可行。不過就當灌溉渠想進一步向南延伸400公里的時候,被30年代的政治動蕩和40年代的戰爭阻止了。

從阿姆河身上開個口子

分一些水量向西馳援農業開發

(圖片:google map)▼

戰爭結束後,修建中亞運河的計劃再次提上議程,並完成了勘探和技術設計工作。不過這時候的史達林,所想的並不是一條從阿姆河引水到卡拉庫姆沙漠的運河,而是一條從阿姆河引水到裡海的大運河(土庫曼大運河)。

這個計劃也算是一個超級工程,可惜爛尾了

但隨著史達林的突然逝世,以及隨之而來的蘇聯內部權力鬥爭,通往裡海的土庫曼大運河計劃又迅速被束之高閣。成功穩住自己地位的赫魯曉夫,也對史達林時代的這種雄偉計劃並不感冒,再加上他本身就反對史達林主義,因此通往裡海的這條運河修建計劃迅速遭到了廢棄,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實際的卡拉庫姆運河。

土庫曼大運河與卡拉庫姆運河大致比較

(橫屏觀看,底圖:shutterstock)▼

1954年,蘇聯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正式重新開始修建卡拉庫姆運河。按照蘇聯傳統,整個運河線路都經過了精心計算,以保證能實現最大灌溉面積。同時,運河還需要滿足常年通航的條件,以滿足當地運輸貨物的需求。

在修建過程中,工程師們也採用了一種較為新穎的開挖方式。首先,施工方先用機械設備開挖出一條4~12公里較小的引水河,開挖完畢後迅速放水,隨即再使用挖泥船在引水河中開挖,一直挖掘到運河規定的設計尺寸為止。與此同時,施工方也開挖下一段引水河,如此反覆。

這樣的帶水施工法,不但保證了交通,而且改善了當地水文條件,減少了運河通航時的水源損失。

運河沿途

(圖片:google map)▼

整個工程建設分為四期。其中第一期工程,主要是將阿姆河水穿過沙漠引流到穆爾加布河流域,全程400公里,在沙漠的河段就長達300公里。1959年,通往穆爾加布河流域的運河一期工程施工完畢。次年,總長540公里、通往捷詹河的二期工程也順利完工。到1965年時,阿姆河水已經流到了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

山腳下、運河邊的阿什哈巴德

(圖片:deposit / 圖蟲創意)▼

1962年第三期工程開始後,為了向土庫曼斯坦的西部工業區供水,蘇聯政府選擇在科佩特山興建了一個庫容為2.186億m³的大型水庫。到1981年第四期工程完工時,阿姆河水已經成功被引流到1100公里以外的卡讚吉克。1986年,直徑1.5米的輸水管道已經聯通達裡海沿岸的克拉斯諾夫斯克港口(後改名為土庫曼巴什)。

這場浩大的工程可以說集合了全蘇聯的力量,充分體現了蘇聯體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這運河能從東修到西,橫穿全國,也是非常厲害了

(橫屏觀看,底圖:shutterstock)▼

卡拉庫姆運河的現狀

隨著卡拉庫姆運河的逐漸通航,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越來越明顯。

自1963年開始,運河還在施工狀態時,蘇聯政府通過運河獲得的收入就大於支出,到1973年,每年蘇聯政府能從中獲得2.5億盧布的利潤。到第四期工程完工時,整條運河已長達1370公里,土庫曼斯坦將阿姆河三分之一的水量引流到了乾旱的內陸地區,並在沙漠邊緣開發出了呈帶狀的人工綠洲。而該國的大部分城市和人口也集中於此。

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對阿姆河和河水的分配

土庫曼斯坦也是在自己等到的這一段開個口子

盡量往自己的南部導流.....

剩下的最後全都給了北方鄰國烏茲別克

(橫屏觀看,底圖:shutterstock)▼

運河灌溉區的棉花產量借助阿姆河水的灌溉而大幅上漲,到1980年時達到了50.36萬噸,是1958年的3.5倍。得益於灌溉農業的飛速發展,當時的土庫曼斯坦的農業部門已成為全蘇聯機械化最高的農業部門之一。到蘇聯解體時,農業已成為土庫曼斯坦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耕地面積多達130多萬公頃。

然而卡拉庫姆運河的開鑿,也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最為顯著的就是鹹海的消失。

由於運河的引流和阿姆河周邊地區的灌溉系統,自上個世紀中期以來,流入鹹海的阿姆河水已大為減少。現在的鹹海不但已分裂成三個互不接壤的小湖,而且已接近乾涸。

沿途各國的使用、卡拉庫姆運河的分流

加上阿姆河三角洲農業開發的最後一擊

流到鹹海的阿姆河水越來越少了

(圖片:NASA)▼

也正是因為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中亞各國在沒有蘇聯中央政府調解的背景下,也出現了阿姆河水資源分配的紛爭。不少人指責卡拉庫姆運河過度使用了阿姆河的水資源,土庫曼斯坦與上遊塔吉克斯坦的矛盾尤其突出。

此外,蘇聯解體也對運河維護造成了致命打擊。由於不再有中央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今天的土庫曼斯坦對運河設施的維護都顯得很吃力,甚至還要每年大規模裁員。原有的俄族專家,也因為該國大力提倡伊斯蘭教文化而大量外流。曾經給國家帶來財富的運河,現在已經成為了沉重的財政負擔。

這美好的城市生活,終究是建立在水的基礎之上

(圖片:shutterstock@mbrand85)▼

(圖片:shutterstock@Jakob Fischer)▼

當年那些參與過轟轟烈烈的運河建設計劃的蘇聯前輩們,或許怎麽也想不到,僅僅幾十年的時過境遷,就足以讓運河的地位與命運,發生如此劇烈的轉折。

這條人工大水管兒,終究還是顯得太脆弱了

(圖片:shutterstock@Greenburd)▼

參考文獻:

1.Brite E B. The hydrosocial empire: The Karakum River and the Soviet conquest of Central Asia in the 20th century[J].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2018: 123-136.

2.Ohara S L. Irrig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urkmenistan: Past System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Scenarios[J]. Europe-Asia Studies, 1999, 51(1): 21-41.

3.Hannan T, Ohara S L. Managing Turkmenistan's Kara Kum Canal: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998, 39(4): 225-235.

4.Ohara S L. Irrig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urkmenistan: Past System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Scenarios[J]. Europe-Asia Studies, 1999, 51(1): 21-41.

5.Hannan T, Ohara S L. Managing Turkmenistan's Kara Kum Canal: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998, 39(4): 225-235.

6.楊立信.土庫曼斯坦列寧·卡拉庫姆運河調水工程[J].水利發展研究,2002(05):42-45.

7.楊立信.土庫曼斯坦列寧·卡拉庫姆運河調水工程[J].水利發展研究,2002(05):42-45.

8.Hannan T, Ohara S L. Managing Turkmenistan's Kara Kum Canal: Problems and Prospects[J].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998, 39(4): 225-235.

9.Ohara S L. Irrig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urkmenistan: Past Systems, Present Problems and Future Scenarios[J]. Europe-Asia Studies, 1999, 51(1): 21-41

10.姚俊強,劉志輝,張文娜,胡文峰.土庫曼斯坦水資源現狀及利用問題[J].中國沙漠,2014,34(03):885-892.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GTW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